刀尖上的舞蹈

2015-03-26 02:56受访者提供
今日重庆 2015年1期
关键词:黄杨白玉海派

◇ 文/本刊记者 熊 怡 ◇ 图/受访者提供

黄杨洪 中国海派玉雕师。1973年生于重庆,1995年开始从事玉雕,师承上海玉雕厂程广彦。2008年成立个人玉雕工作室“博润堂”。擅长琢花鸟,同时对佛像与瑞兽题材也有自己独到的尝试与突破。作品《花好月圆》、《胜者为王》等屡获“百花奖”、“神工奖”、“天工奖”、“玉龙奖”等全国多个专业奖项。

↑ 财源滚滚 (白玉)

→一声长啸天下惊 (白玉)

在2014中国重庆国际珠宝展的首届中国玉雕作品“九龙奖”大师作品拍卖专场上,重庆籍海派玉雕师黄杨洪的作品《鸿运当头》成为最大的赢家,拍出55万元,摘得标王桂冠。

黄杨洪出生于重庆九龙坡区。1994年他来到上海开始接触玉雕行业,从最辛苦、最基础的打磨、抛光工作开始,经过多年钻研创意,独到匠心,成就了自己玉雕作品的唯美气韵。

他的作品俏丽新颖,既发扬了海派玉雕素、雅、静的传统精髓,又符合当代审美志趣的走向—造型上讲究审美的重点突出及逼真动态,通过适度夸张来营造视觉冲击感;细节上追求线条的流畅、灵动,块面处理干净利落,繁简相宜。

黄杨洪接触玉雕与他人截然不同,并非从雕刻着手,而是从玉雕作品最后一道工序打磨开始。打磨本是给玉雕增色的过程,将毛躁的部分打磨得光滑,把棱角部分打磨得柔和,让线条清晰地显现出来。

而黄杨洪是先给未雕刻的玉石打磨。

“打磨时要非常小心,必须对作品的表现题材或是雕刻工艺有一定的了解。若仅仅只是简单地抛光,那就是在给玉雕做减法,是一种浪费。”黄杨洪说,打磨时,他会反复拿着玉石研究,以便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部分需求保留,哪些部分去除后可以完美地呈现作品,倾己所能地为玉雕做加法。

正是这种偶然性成就了黄杨洪,让他对玉雕整体结构拥有了精准的把握度。

黄杨洪师深得海派玉雕师程广彦真传,“錾铊功”是黄杨洪所学的诸多雕刻技法中最独特的技法。拿到一块玉料后,他会先将大概的成品效果图在脑中一一画出,认定确实适合表现动物后,再在玉料上率先把头部的部位确定好,画出大概的位置。这样整件作品大的部位定好了,小的细节部位自然而然也就出来了。一般他会在头部的位置把眼睛、鼻子、耳朵等五官逐一画出,而后画出身体等部位。如此,作品比例结构就很准确,整件作品表现力就很完美。

读玉、识玉、懂玉是黄杨洪不同于他人的选料特长,对每一块材料的细挑精选,甚至有点苛刻,“不是好色不要,不是好皮不要,不是好形不要”,直至十分满意,他方肯下手使其成为作品的备用原料。

黄杨洪获得中国玉器“百花奖”金奖的作品《花好月圆》印章,完全印证了他的治玉理念。“由于现在原料珍贵、价格高,所以要尽量少动刀。这块原石洁白非常,中间有大块黄皮,如果不能

↑ 一念之间 (南红玛瑙)→是法非法非非法 (白玉)→龟鹤延年 (白玉)

↓ 度母 (南红玛瑙)将其设计好,简直是暴殄天物。”黄杨洪拿到这块石头两年都没敢动手,后来利用中间的皮色做成一轮圆月的形状,边上配上云纹,与最上部古朴的印钮相得益彰。寥寥数刀,已经尽显“花好月圆”的意境。

浅浮雕是黄杨洪各种雕刻工艺中发挥极致的一种。浅浮雕是在玉石表面进行的较浅雕刻,层次交叉少,深度一般不超过2毫米。

“浅浮雕很大程度上接近了绘画形式,更多利用了绘画的描绘手法或是透视的处理方式来表现。”黄杨洪说,有时他运用浅浮雕技法,会直接在玉石上以刀代笔进行设计,这也就是高难度的雕刻技法薄意,那样出来的作品可以让爱玉者在品赏玉雕画意的同时摸出手感。

知玉性、循材施艺、善用天然玉石原皮的形色是黄杨洪的工艺特点。创作时,黄杨洪往往会将红皮设计成金鱼或鲤鱼,寓意“年年有余”;黑色皮设计成鲑鱼,寓意“富贵有余”;间红间黑色皮的则将红皮设计成鲤鱼、而黑皮则设计成翠鸟。这样设计的作品既有吉祥寓意,又有生活情趣。

挖掘不同题材的表现形式,用不同的方式展现玉雕之美,“创新”,成了黄杨洪目前思考最多的问题。雕琢新品时,他尝试着用刚刚出生的雏鸟搭配含苞待放的荷花,展现对新生的渴望……

猜你喜欢
黄杨白玉海派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春 笋
白玉羊首瓜棱形壶
海派《七侠五义》重现舞台
A White Heron
Oliver Twist
路画廊落户恒大古玩城 浦东打造“新海派”画廊创意集聚区
海派,一种“变”的渴望及行动
黄杨木雕的镂空技法
黄杨木雕的传统技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