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的公安专门人才培养模式

2015-03-26 11:32周贵卯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人民警察公安素质

周贵卯

(湖北警官学院,湖北武汉430034)

新媒体语境下的公安专门人才培养模式

周贵卯

(湖北警官学院,湖北武汉430034)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公安工作及公安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新媒体语境下的公安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培养目标上,宽基础、强素质、精业务;在培养内容上,铸警魂、练本领、重实战;在培养机制上,优师资、强基地、保质量,从而培养出适应公安工作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人才。构建新媒体语境下的公安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公安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根本保证。

新媒体;公安专门人才;培养模式

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新媒体空间不断延伸,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公安工作及公安专门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公安专门人才是掌握了现代公安专业理论和技能,并熟练将其应用于公安工作的人才,是兼复合型、应用型与创造性于一体的人才,是忠诚可靠、作风优良、业务扎实、身心健康、精于实战、一专多能、敢于创新的人才。在新媒体语境下,公安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培养内容与培养机制上呈现“金字塔”式的特色:打牢基础,筑实警魂,优化师资是底层;增加素质,磨炼本事,加强实践是中间环节;精通业务,加强实战,质量上乘是塔尖。[1]构建新媒体语境下公安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公安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根本保证。

一、新媒体语境下公安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公安工作的复杂性要求公安专门人才是宽基础的人才

不断拓宽的知识视野,逐渐丰富的知识面,是新媒体时代公安专门人才的坚实基础。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经济的全球化不可阻挡,人、财、物出现大流动、大聚集,社会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并且更加紧密交织在一起,公安工作面临日趋复杂的形势。公安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公安专门人才知识面要宽,基础要扎实,以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公安工作的重大变革和适应开放、多元、动态的社会环境。目前公安人才培养普通存在一种重视专业知识、轻视公共基础知识的现象,万丈高楼从打地基开始,没有牢固的基础,万丈高楼就会摇摇欲坠,甚至倒塌;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也很难学好,即使暂时学到了一些专业知识,以后也很难深化和发展。具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将为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是公安专门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公安专门人才,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公安工作的艰苦性要求公安专门人才是强素质的人才

公安机关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繁重艰巨的任务。公安工作的艰巨性,常常需要人民警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人民警察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这里指的强素质主要是指身心素质。公安工作有时需要日夜连续作战,有时需要违反生活规律,不可能做到定时吃饭睡觉,有时可能会遇到不良的自然环境,恶劣的交通条件、气候条件等,这都要求人民警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忍受异乎寻常的困苦。另外,不良的社会环境还会给人民警察心理带来不寻常的压力和损伤,如经济收入不如同辈的同学朋友,家庭上不能尽好责任导致家人埋怨,当事人对人民警察无理的指责、谩骂,甚至遭到人身攻击报复等等。目前公安人才培养普遍存在一种重视政治业务素质、轻视身心素质培养的现象,导致有些人民警察英年早逝。公安工作的艰苦性要求公安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素质提高,尤其必须加强身心素质的训练,这是人民警察正常工作的基础,也是人民警察保护自己、克敌制胜、抵制诱惑的基本保证。

(三)公安工作的危险性要求公安专门人才是精业务的人才

新媒体时代的公安工作对业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人民警察应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精通新业务、拓展新能力。在新媒体时代,刑事犯罪呈现出职业化、智能化、流动化、暴力化、有组织化等新特点,公安工作也正由以经验为主导逐步向以情报信息为主导进行转变。人民警察在工作中往往处于对抗矛盾的第一线,经常同各种违法犯罪分子进行面对面的较量与斗争,需要采取有效手段制服正在实施暴力犯罪的犯罪分子,这就要求人民警察业务素质精湛,具备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本领,公安专门人才培养模式要着力培养人民警察的执法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维护安全稳定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还需要加强计算机等现代科技知识的学习,使人民警察成为能打善战的应用型与复合型人才。

二、新媒体语境下公安专门人才的培养内容

(一)公安工作是易受腐蚀的工作,要求公安专门人才具有忠诚的警魂

人民警察为了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而战斗,往往处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的第一线,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巨大的牺牲,需要人民警察具有很高的思想素质。但是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人民警察队伍里仍存在着思想觉悟和执法水平不高的现象,破坏了公安机关的声誉,损害了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人民警察作为执法者,手中掌握着一些权力,如果这些权力得不到有效的制约与监督,就会滋生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包庇放纵罪犯等消极腐败现象。人民警察在工作中还经常接触社会的阴暗面和丑恶现象,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常常在公安队伍中寻找他们的代理人充当自己的保护伞,用金钱、物质、美女等各种手段对人民警察进行腐蚀拉拢,致使有些思想不坚定的人民警察走向违法犯罪道路。因此,培养公安专门人才首先必须加强忠诚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人民警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个人道德品质,树立优良的警察意识和警察作风,锤炼其忠诚警魂,使他们成为理想信念坚定,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忠诚卫士。现阶段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警察核心价值观融入公安专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遵循公安教育规律,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紧密围绕公安工作实际,突出公安职业特色,努力培养政治过硬的具备忠诚警魂的杰出公安人才。[2]

(二)公安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公安专门人才具备高深的专业本领

过硬的专业能力是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务,完成各项任务的实际本领,是公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综合体现,是人民警察完成公安工作的业务保证。人民警察作为执法人员,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时除了坚定地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有关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还需要练就过硬的专业本领,熟悉和掌握做好公安工作应知应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方法,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公安工作。同时应具备在复杂与危险情况下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能力,善于审时度势、准确判断、利用有利条件处理各种复杂问题,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损害或少受损害。此外,还需要具有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善于宣传群众、动员和组织群众,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打击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开展综合治理。而且还需要具有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积极宣传国家法律和党的公安工作政策,完成一般常用的公安应用公文写作任务,从而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培养公安专门人才要以培养公安业务综合素质为主导,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强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做到学与练结合、战与练合一,要把职业精神、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并使用现代教育手段,不断推进教学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使人民警察掌握现代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成为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公安专门人才。

(三)公安工作是打击与保护相结合的工作,要求公安专门人才具有较强的实战能力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是一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肩负着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的神圣职责。公安工作一方面是打击,包括侦查破案、审讯、拘留逮捕、处置突发暴力事件、制裁违法犯罪等,需要以强制力手段打击敌人,惩罚犯罪。另一方面是保护,包括警卫守护、巡逻值勤、抢险救灾等各项服务工作。公安工作往往分散性很强,违法犯罪分子可能出现在不同时空不同环境中,对于高度分散的隐蔽的而且不断变化的违法犯罪分子,不宜采用“大兵团作战”集体出动的方式,而适宜个人分散地开展打击与保护的工作,这要求公安人才具有较强的实战能力。公安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突出“贴近实际、贴近实战、贴近实用”,实现“教、学、练、战一体化”,实现公安理论教学与警务实战训练相互融合、课内专业课程教育与课外素质培育有机衔接、校内知识技能学习与校外公安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出“出能战、战能胜”的公安专门人才。

三、新媒体语境下公安专门人才的培养机制

(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公安专门人才的关键

公安院校是公安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公安高级专门人才集聚的场所。培养人才教师是关键,公安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公安专门人才及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所在。因此,公安师资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其所培养的公安专门人才质量。培养公安专门人才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努力建设一支水平高、素质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公安师资队伍建设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要,按照时代性和警察职业性的内在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教师师德及素质能力,要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现阶段要不断加强培训力度,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与科研工作,发掘一批“双师型”教师,努力建设一批教学水平高、研究能力强的优秀教学团队。要加大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表彰力度,奖励先进,激发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3]

(二)现代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培养公安专门人才的重点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公安专门人才的基本条件之一。公安工作是一项特殊的专业工作,有很强的应用性,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公安创新人才的客观需要。长期以来,公安教育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公安院校教师普遍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有的公安院校管理者重理论教学效果,忽视实践教学的科学管理;公安院校学生重理论考试,轻实际能力训练;致使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数量不够、设备陈旧、科技含量低。从事实践教学的人员没受系统的专业训练且管理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公安实践教学效果,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公安专门人才要不断完善并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在公安院校内,要加强校内实验实训、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校内组织力量开发建设虚拟警务实战训练场、模拟110指挥中心、虚拟查缉战术训练场、虚拟射击训练场、模拟街区等训练设施设备。同时,要在公安实践部门建成一些管理水平高、装备设施优的高水平现代化实践教学基地,真正让基地成为实践实习、运动训练、学习调研相结合的场所。

(三)确保质量是公安专门人才培养的核心

质量是人才的保证,高质量的公安专门人才是公安事业科学健康发展的保证。全面提高公安人才培养质量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兴国战略对公安院校的必然要求,也是公安教育科学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有的公安院校由于重视培养质量不够对公安人才质量定性也不准确。有的人民警察执法不严、执法不公、违法执法等问题严重,受利益驱使,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有的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观念淡化,特权思想严重,法制观念淡薄,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时重口供、轻证据,把刑讯逼供作为办案捷径,结果致人死亡;有的人民警察无视人民群众的疾苦和生命财产安全,对群众报案求助等正当要求拖拉推诿,给人民群众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有的人民警察特权思想严重,不文明执法,对群众态度冷、硬、横,作风粗暴,严重败坏了警民关系等等。因此,培养公安专业人才要牢固树立人才质量是公安教育生命线的观念,切实把教育重点放在提高公安人才培养质量上,要以提高人民警察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逐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大人才质量的评估力度,力争培养更多更好的高质量公安专门人才。

[1]张跃进.创意警务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

[2]吴星儒.关于公安院校贯彻“育人为本”战略的几点思考[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3]宫志刚.大学的理念与公安高校的课程设计——试析公安高校学生“后劲不足”问题[J].公安教育,2005(2).

G642.0

A

1673―2391(2015)12―0144―03

2015-11-04 责任编校:邓娴

猜你喜欢
人民警察公安素质
向人民警察致敬
每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警察节”!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沦为恶势力“保护伞”
逆行而上
——献给为战疫而奉献的人民警察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公安报道要有度
素质是一场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