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测度

2015-03-26 06:54刘康华张海鹏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标体系

□文/刘康华 张海鹏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石河子)

金融危机过后,世界各国为振兴经济纷纷把目光聚焦在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身上,我国政府审时度势,于2010年作出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决策,并把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以及新能源汽车七大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围。西部民族地区(本文是指:广西、宁夏、云南、内蒙古、甘肃、新疆、贵州、青海)现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转型的重要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为西部地区的未来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通过搜集数据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明确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差距,为未来发展提供指导。

一、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体系框架。相关学者对产业发展水平的计量方法已经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若干成果,并建立了相应统计指标。本文在相应基础上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的特点以及现行统计数据的可获取性,采用全面系统的原则,从产业投入水平、产出水平以及发展潜力水平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和鉴别力系数法对评级指标进行筛选。由于数据采集困难以及一些指标难以量化,故而在指标的选取上稍有偏差,但不影响整体评价结果。

为了进一步量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如表1 所示,本文将一级指标设置为3 个,二级指标16 个,并用函数Y=F(X1,X2,X3)来表示。其中,Y 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的度量;X1是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指标;X2是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出水平、规模大小、附加值的指标;X3是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效率和效益水平的综合指标。(表1)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水平方面,包括6 个二级指标:从业人员年平均数、R&D 人员全时当量、R&D 经费内部支出、R&D经费投入强度、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新增固定资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出水平方面,包括5 个二级指标: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GDP 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利润水平、新产品产值、专利申请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水平方面,包括5 个二级指标: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利润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新产品销售率、新产品市场占有率以及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

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性强,其发展受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发展水平测度需要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尽管指标体系的设计在理论上可以做到更细化,但事实上并非越多越好,只有选择适当才能分清主次,从而准确反映出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的要求。指标体系的构建是用来进行实证部分的基础,科学的构建方法对分析效果很重要。

(二)发展水平测度函数。在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得出各个指标的具体权重,以及确定无量纲化的方法后,最终必须根据所评价对象的特点来选用相应的综合评价模型。本文根据文中指标体系及权重的层次划分,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逐级计算一级指标综合得分及发展水平综合得分,通过综合评价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函数如下:

式中,Fj为第j 项指标评价的得分,F 为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值,Wi为一级指标的权重,wij为各二级指标xij所对应的指标权重,zij为各二级指标标准化后的值。指标体系中指标权重是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通过AHP 法综合调整赋值而确定。

二、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测度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取与说明。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提出不久,因此相关数据较少,而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同属于新兴产业范畴,有高技术性、不确定因素多、主体为中小企业、均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等共同特点。鉴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发展于高技术产业,因此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11~201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年鉴》以及西部民族各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通过对2010~2012年的各指标数据取平均值来排除时间的偶然性因素。同时,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特点,本文要将高技术产业中技术相对成熟、不具备高成长性的领域、不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数据剔除。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数据统计口径及数据性质的不同,为使指标具有可比性,要先将原始数据转化成无量纲判别的标准化值。

(二)综合评价。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考虑到采用0-1 标准化(归一化)会出现较高比例的0 值和1 值,数据比对结果会出现误差,故而本文通过Z-score 标准化法(以0 为均值,1 为方差)来处理原始数据。文中指标体系的权重是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通过AHP 方法综合调整赋权确定。(表2)然后,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通过逐级递加权重并加权综合后,得出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的最终得分及排序。(表3)由权重的分布可以看到,X15、X24及X31指标获取了较高的权重。由此可以得出,专家策略认为,在现阶段,新产品研发经费投入、新产品产值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评判的重要标准。

1、总体评价。从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近3年来的平均发展水平来看,其综合得分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得分最高的是广西,为-0.3811,依次为宁夏、云南、内蒙古、甘肃、新疆,而青海则得分最低,仅有-0.5959。说明西部民族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整体都还处于幼稚阶段,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整体的经济发展方式依旧没有摆脱粗放式发展的格局,同时也说明了快速发展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其区域特色竞争优势的必要性。

2、分领域评价。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由三项分项指标构成,分别为产业投入水平、产业产出水平、产业发展潜力水平。

从分领域投入因子来看,西部民族地区得分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甘肃得分最高,为-0.4948,青海得分最低,仅为-0.6493,中间依次为广西、云南、内蒙古、贵州、宁夏、新疆。说明西部民族地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投入普遍不高,尤其是在资金和人员两个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限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的发展。相比全国其他发达省市,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各项投入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

从产出水平因子来说,产出能力因子得分最高的为广西,为-0.4232,其后依次排序为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青海产出因子得分最低,为-0.5667。通过对比发现,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出能力都较低,说明西部五区三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尚处于初创阶段,总产值以及新产品产值水平都还处于低端,专利成果数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利润水平还和全国其他省区存在较大的差距。

从发展潜力因子来看,宁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因子得分最高,为0.056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省区得分排序依次为新疆、广西、云南、内蒙古、甘肃、青海、贵州,其中青海和贵州发展潜力最差,得分分别为-0.5751、-0.5481。通过指标对比可以看出,青海、贵州等地在技术成果转化程度以及新产品市场化方面与其他省区还存在大的差距,而新疆、广西、云南等地虽然发展潜力也较低,但较青海、贵州等地又有一定的优势。

表1 指标体系

表2 各指标权重

表3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综合得分排序

三、结论及建议

根据上述评价结果可知,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都低于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平均发展水平,投入水平、产出水平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潜力方面除了宁夏外也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全国来说,西部民族五区三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较为落后,主要表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小、科研投入少、科技人才缺乏以及市场化程度不高等方面,这些评价结果都较为准确的反映了西部民族五区三省的现实发展状况,说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测度评价指标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西部民族地区应该充分发掘其后发优势,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提高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第一,高起点打造各类园区,实现产业规模化;第二,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合作,强化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第三,完善配套金融支持体系,加速产业的成长;第四,大力倡导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1]范柏乃,单世超,路长生.城市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筛选方法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2.6.

[2]符想花.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比较研究[J].经济经纬,2010.1.

[3]王飞航,汪静.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关系研究[J].商业时代,2011.11.

[4]顾海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及其政策设计[J].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1.9.

[5]杨英.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J].中国发展,2012.2.

[6]喻登科,涂国平,陈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路径与模式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4.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标体系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新兴产业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