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交出合格的作风建设时代考卷

2015-03-27 07:02王正宇
唯实 2015年2期
关键词:作风常态制度

王正宇

全党范围内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解决”四风”突出问题的战略举措,是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重大探索,也是新形势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此次大规模的党内教育实践活动,既有教育启迪意义,又有实践示范价值,成效卓著,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现在,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些已经得到纠正,有些已经有所收敛,党风、社会风气出现了明显好转。集中教育实践活动处于圆满收官之时,党中央最关注的、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是,作风建设的成果能否巩固?作风转变的好势头能否保持?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历史进程永远不会结束。”“必须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这些极为中肯、极具针对性的阐述,为我们下一步的作风建设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党的发展史反复说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作风建设是摆在全党面前的时代考卷。

回顾这些年的作风建设,人们会发现,作风问题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既有传统文化影响,也有腐朽思想侵蚀。如同病人对某些药品产生依赖性,出现抗药性一样,解决作风问题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不可掉以轻心。一是顽固性。作风问题许多都是积习已久、习以为常的事情,有不少甚至已经司空见惯、约定俗成,讲一讲,抓一抓,治一治,就会有所收敛,但是,一遇到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就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二是反复性。作风建设极容易出现反复。今天纠正了,明天说不定又会冒出来;此类事纠正了,过一段时间说不定又会以其他形式冒出来。

抓好作风建设,是党的历史使命,是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性、纯洁性之使然,又是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之必须。对此,我们党有着清醒的估计,党是把作风建设作为永恒课题和时代考卷来认识的。研究作风建设的规律和现阶段的党情、国情,人们会得到许多启迪,其中最重要的是,从要求到规范,从约束到自觉,从习惯到自然,抓作风建设既要抓恒久,又要抓经常。

抓作风建设,要持之以恒,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准备。作风建设要贯穿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就必须把它始终作为贯穿党的建设的红线,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来谋划,以坚持不懈的精神去实施。只有锲而不舍、驰而不息、长期坚持,才能达到久久为功的目的。

对于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要敢于揭短亮丑,敢于拿起手术刀。作风建设上讳疾忌医、养虎为患的教训我们要深刻汲取。对作风建设问题,必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敢于叫板,敢于较真,敢于拔剑。只有实行零容忍,作风问题才难以反弹、回潮,才不会滋生、蔓延。

作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不是半心半意,而是一心一意;不是三心二意,而是全心全意。作风建设必须反复抓,抓反复,经常抓,抓经常,必须不厌其烦、警钟长鸣、持续发力。只有常态化地抓,才有可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本告一段落。防止活动结束后出现思想松懈、标准降低、行动失矩的情况发生,是人们最关心,也是最担心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十分明确,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一时一刻都不可以放松。从集中的教育实践到日常的教育实践,作风建设的形式和内容、方式和方法都在发生变化。可以说,新环境下作风建设教育实践的内涵和外延都面临深化和拓展。

作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人们,把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落实而不是落空,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在明确了作风建设的目标之后,采取合适对路的方式、方法和路径,找准抓手,选准突破口,立足于抓长、抓细、抓常,作风建设才能积小胜为大胜,进而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在这方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作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值得认真总结并发扬光大。

抓好教育学习的长效化、常态化。抓好学习教育,是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事实表明,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是不抓教育是万万不能的。学习的深度决定了认识的高度,也决定了查摆问题的深度和解决问题的力度。只有学习深刻了,教育经常了,认识到位了,广大党员干部才能强化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才会形成抵御四风、反对四风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因此,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结束后,各级党组织必须迅速把提出学习要求、坚持学习制度、拟定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式、保证学习效果等列入重要日程并付诸行动,一以贯之地坚持教育与实践的统一,努力做到既寓教育于实践之中,又通过实践不断丰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抓好制度建设的长效化、常态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告诉我们,简便易行、务实管用、便于检查问责的制度规定,既是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改进作风的硬约束,也是实现长效化、常态化的基础工程。当前,一要把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好的做法、规定,用制度的形式规范起来、固定下来;二要突出抓好事关群众路线长远的龙头性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如联系群众、听取群众意见的制度,发扬党内民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制度,具有部门、行业特征的便民利民惠民制度等,应当优先制定落实;三要根据不断发展着的形势需要,继续抓好新制度的制定,注意用刚性铁笼使广大党员干部在作风建设问题上不想、不能、不敢出错。

抓好作风养成的长效化、常态化。良好的作风养成既源于组织上的教育帮助,也源于党员干部个人对于纪律和法律的敬畏。作风养成非一日之功,各级党组织都必须做到,作风建设常抓不懈、常抓常新。要从日常抓起,正常党内政治生活,在组织生活范围内经常性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进行提醒、帮助,体现对党员干部政治上的关心。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防微杜渐,不因事小而不为,注意慎始、慎独、慎微,真正把“三严三实”落实到为官、做人、干事的方方面面。要从自身做起,从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做起,不断强化底线意识,增强纪律约束和法律制约,不闯红灯、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

抓好监督问责的长效化、常态化。要抓好跟踪评估。把查摆问题情况、问题整改情况、制度执行情况、作风改进情况等,融入到日常工作之中,融入进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目标,作为评价干部德能勤绩及选拔任用的依据。要继续拓宽群众参与的渠道和作风评价机制。每年都要开展作风建设方面的明察暗访、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处理,切实防止不负责、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情况发生。要创新上级督查检查。建议建立巡查督导组,定期不定期对管辖范围的作风建设情况进行抽查、评估,组织定期回头看,保持督查、检查的常态。

抓好责任制落实的长效化、常态化。要落实从严治党管党的政治责任。作风建设是从严治党的主要内容。各级党委和纪委作为责任主体必须履行好领导责任和监督职责,各级各类领导干部都要把责任制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到实处。要细化、量化治党管党的具体措施和考核办法。作风建设贵在抓细、抓长、抓常,既不可当甩手掌柜大而化之,又不能不加分析赶时髦搞噱头,必须针对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实际,定期进行党性分析,完善预警防范,及时把脉问诊,研究解决作风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坚持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对违反作风建设规定的行为,坚决一查到底,加大整治、处罚力度,决不姑息迁就。

(作者系江苏省国资委副主任)

责任编辑:戴群英

猜你喜欢
作风常态制度
好的作风从哪里来
智珠二则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某些单位的制度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作风建设要“攻坚战”与“持久战”统一
作风建设贵在“抓到位”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