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龙舟文化”的产业发展

2015-03-27 15:24李长鑫杨文娟
湖北体育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龙舟体育产业体育

李长鑫,杨文娟

龙舟运动在我国经过长久的岁月变迁,由单纯的活动性仪式,逐渐发展为一套拥有系统规则的现代龙舟竞技体育运动。研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弘扬我国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通过对文化生态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龙舟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一方面促进了龙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在活动中人们可以相互交流,彼此增进感情,既增强了民族意识,维护了民族团结稳定,同时也可以让大众更为深刻的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对促进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龙舟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研究,与旅游业结合起来,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的道路,逐渐促进地区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繁荣。

1 文化生态学的阐析与相关应用

1.1 文化生态学的阐析

文化生态学是一门将生态学方法运用于文化学研究的新兴交叉学科,是研究文化存在和发展的资源、环境、状态及规律的科学。文化生态学主张从人、自然、社会、文化的各种变量的交互作用中研究文化产生、发展的规律,用以寻求不同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形貌和“文化生态学”的概念,主要源于“生态学”一词,该词是德国生物学家E.H.海克尔提出的,用以研究文化与整个环境生物集的关系。美国文化人类学家J.H.斯图尔德首次提出“文化生态学”的概念,倡导建立专门学科,以探究具有地域性差异的特殊文化特征及文化模式的来源。此后,文化生态学为越来越多的人类学家和生态学家所重视,逐渐形成一门新的学科。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和概念主要是用来解释文化适应环境的过程。它认为,人类是一定环境中总生命网的一部分,与物种群的生成体构成一个生物层的亚社会层,它通常被称作群落。在这个总生命网中引进文化的因素,在生物层上建立起一个文化层。两个层次之间交互作用、交互影响,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不仅影响人类一般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也影响文化的产生和形成,并发展为不同的文化类型和文化模式。

1.2 文化生态学的相关应用

世界杯足球赛对于全球的影响力众所周知,它是文化生态学相关应用的典型,是世界最高荣誉、最高规格、最高水平、最高含金量、最高知名度的足球比赛,与奥运会并称为全球体育两大最顶级赛事,甚至影响力、转播覆盖率更超过奥运会的全球最大体育盛事。世界杯每4年举办1次,任何国际足联会员国都可以派出代表队报名参加这项赛事。足球世界杯的举办,会给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带来全世界的目光。这就是文化的影响力,它促进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2 龙舟文化起源与发展

2.1 龙舟的起源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很多节日都会出现龙的身影,比如舞龙灯,龙舟竞渡等等。龙凝聚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成了人们美好理想和愿望的化身。在世界各地,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龙文化的存在。提起龙舟的起源,人们自然就会想起纪念屈原。当时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投身于岳阳汨罗江中),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岳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端午节在整个中华文化圈都是重要的传统节日,后每年5月5日被定为端午节,划龙舟以之纪念。据专家考证,进行龙舟竞渡的先决条件必须是在产稻米和多河港的地区,这正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特色。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全世界的中华儿女喝雄黄酒、割艾草、挂菖蒲、吃粽子、划龙舟,用多样的形式纪念这一节日。

2.2 龙舟文化的发展

龙舟作为一种文化的出现,比屈原所处的年代要早得多,因为“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这种在急鼓声中划着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经过几千年源源发展,端午节已延伸到涉及饮食文化、驱邪祛病、体育竞技等多层面的文化领域。龙舟的民间娱乐性活动起源于中国战国末期,通常在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开展。现代龙舟运动淡化了其原始的娱乐性和民俗信仰,增加了竞技比赛成分,更多的是注重队伍整体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奋斗进取的体育精神。龙舟运动所弘扬的体育精神也吸引了更多的关注和参与。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龙舟这项富有意义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之所以长盛不衰,形成传统,世代相传,主要由于它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它不仅为汉族人喜爱,许多兄弟民族也非常喜爱,并且成为一些民族节日及文体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龙舟竞渡还有许多美好寓意,动人的传说。它寄寓着各族人民丰富的情感,陶冶着各族人民高尚的情操。尤其是它有益于锻炼人们的体魄,激发人们搏风击浪、急流勇进的精神,培养人们团结拼搏、齐心协力,共同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因此它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3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3.1 体育产业阐析

体育产业是指生产体育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提供体育服务的各行业的总和。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具有与其他产业相同的共性,即注重市场效益、讲求经济效益,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部门的特性。其产品的重要功能还在于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发展社会生产、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3.2 世界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体育产业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世界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国家是美国。上世纪80年代,美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值大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在各大行业总产值的排名中居第22位;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值已经超过了3 000亿美元。在体育产业发达的北美、西欧和日本,体育产业的年产值已经进入了国内10大支柱产业之列。早在2000年,全球体育产业的总产值就高达4 000亿美元,并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长。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总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1%-1.5%。

3.3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体育市场的产业化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期,中国体育产业才具有较为完整的产业形态和较完善的体育行业制度,中国的体育广告业、体育建筑业、体育博彩业、体育旅游业和体育用品业等具体行业也是在这个时期得以充分发展。1995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出台了《1995-2010年体育产业发展纲要》,指出中国体育产业要用15年时间逐步建成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

虽然目前中国体育行业的资产存量、人力资源状况和资本增值效率在快速增长,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的体育产业尚处于发展阶段,各个环节的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体育产业经营方面的经验和模式,是中国体育产业快速成长的捷径。例如,一度被媒体热炒的贝克汉姆转会西班牙皇家马德里队的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商业运作,其经营手法之妙是体育产业化的经典之作。发展体育产业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推进体育改革、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深化体育改革、转换机制;拓展体育事业发展的经费渠道;满足随着小康生活水平的实现,社会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对于增强体育事业发展活力、保证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和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4 文化生态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 “龙舟文化”的产业发展

龙舟竞技有很强的观赏性,发展为产业,离不开政府支持。目前,政府正大力支持全民健身,还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

龙舟在高校有较好的群众基础。现在高校大学生参与龙舟运动的动机偏向于功利性,这与非开设龙舟课程学校对龙舟运动的锻炼与教育价值认识水平有限有关。高校龙舟运动发展不平衡,校内普及程度低,普遍存在为比赛而建队的现象。龙舟文化建设水平不高、高校重视程度不够是影响龙舟高校运动水平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校还没有建立有效的选材标准与方法,靠经验选材仍是教练员的主要手段。招生政策不灵活,体育专业院(系)体育专业大学生是队伍主体,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没有得到充分动员与调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竞技水平的提高。多数高校参加比赛次数较少,队伍得不到有效锻炼,应对比赛主要以集训的方式进行,系统性训练不足影响运动水平的提高。

经费投入不足,融资手段单一,龙舟运动的市场化运作不理想。目前训练水平较高的队伍在北方,但北方冬季集训问题一直制约着竞技水平的稳定发挥。这不应该仅仅是政府行为,应该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投入市场,应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原则去经营。要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买方和买方市场。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龙舟体育市场开发,重视发展以旅游、娱乐为主导,以龙舟俱乐部为基础,以职业联赛为重点的龙舟产业。以公司经营化模式操作龙舟赛事,允许有实力的企业承办龙舟赛事,做到降低参赛门槛,鼓励支持企业参与龙舟比赛,充分利用比赛观赏资源,提高企业知名度。积极发展体育商业赞助市场,允许各省市专业的水上船艇项目运动员代表赞助单位参加龙舟比赛,既提高了龙舟的竞技水平,赞助了竞技体育,又为企业赢得了知名度。目前有部分龙舟比赛出现了“雇佣军”,但没有将卖方推向市场,内部操作比较普遍。对此,政府有责任扶持和加快龙舟体育市场体系的建设,促进龙舟体育市场的发展。还可以学习NBA的经营方法,电视转播、体育用品、纪念品、体育服务等等。现在体育用品在体育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设施设备。

5 小结

龙舟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打破传统观念,把龙舟运动职业化,形成产业。吸取其他产业的经验,努力实现龙舟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利用相关政策,制定相应的计划。根据地方的不同,建立不同场。加强对协会的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媒体的合作,争取社会、企业的赞助,加大竞赛工作力度,增加比赛的次数,丰富比赛的形式,增强比赛的权威性,把比赛办好、办活、办出规模、办出水平,进一步扩大龙舟的影响力,推动龙舟文化产业发展。

[1]骆建建,马海逵.斯图尔德及其文化生态学理论[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2]孙适民.屈 原、端午与龙舟文化[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1).

[3]张 华,沈勇进,费 涛.浅谈龙舟运动发展及其社会化[J].湖北体育科技,2004(4).

[4]伍广津.高校龙舟竞技运动发展趋势探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5]马达明.澳门的龙舟运动[J].体育文化导刊,2006(1).

[6]魏后凯.论我国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J].财经问题研究,1992(9).

猜你喜欢
龙舟体育产业体育
屈原 端午 龙舟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龙舟
《金娃——龙舟》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2016体育年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我们的“体育梦”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