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湖北省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

2015-03-27 15:24李运
湖北体育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校园体育建设

李运

推动湖北省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

李运

1 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

1.1 体育文化

著名学者卢元镇将体育文化界定为:“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何以认为体育是一种文化?首先,体育是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各种文化体系,体育隶属于这种文化体系,人们从事的身体运动大部分都是从后天学习来的,而非同动物一样是一种本能。其次,体育运动具备文化的各种特征。如文化的继承性、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世界性等都可在体育中有所体现。最后,体育运动除了外在的肢体活动与设施、器材等物质存在,还具有内容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行为准则,并且这些内容已经被世人接受。如奥林匹克文化已经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

1.2 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

“高校体育文化”:广义上,是指在高校现存环境中,师生员工在高校体育教育、学习和活动等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与精神的所有内容。狭义上,高校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教学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各种体育活动中相互作用创造出的高校文化形态之一,包括体育精神、体育的价值观念、体育道德、体育行为和体育能力。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这一特殊社区的体育群体意识。高校体育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问世以来,对高校体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的更新和丰富自己的内容,是为了进一步发展高校体育文化。

高校体育文化是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体育物质文化所构成的完整体系,其中体育精神文化是中心,体育制度文化是保障,体育物质文化是基础,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

2 推动湖北省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2.1 湖北省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

2.1.1 对精神层面的内涵强化不足

高等学校是先进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也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首要问题,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思想基础。然而,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湖北省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对精神层面的挖掘却远远不够。多数高校习惯于以场地设施、师资达标、学生参与和达标率等数据来衡量学校的体育文化建设水平,忽视了高校体育文化的精神层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高校体育文化形成过程中未得到应有的强化。高校体育文化朝着导向正确、内容健康、品味高雅的方向发展,以此放大校园体育文化功能、拓展高校的人文教育外延,应为湖北省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2.1.2 脱离办学实际,缺乏特色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和发展同样要考虑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由于各个学校的类型、规模、办学条件、办学目标不同,加上学校所处的区域、地理环境、气候等差异,决定了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思路应有所不同。而目前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普遍缺乏学校和专业特色,给人以“千校一律”的感觉。高校体育文化作为整个高校现代化进程中一个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亚文化,以它富有时代气息的高品位文化去影响、带动其它校园亚文化,对高校文化起示范、导向作用,但它不能背离整个高校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建设湖北省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校园体育文化,最终形成自己的传统和特色。

2.1.3 制度建设滞后,管理流于形式

目前湖北省高校在体育文化制度建设方面普遍存在两种情况,一方面是正式约制较多,未能有效地利用非正式约制,限制较宽;另一方面是在管理行为方面又流于表面形式。限制较宽造成各种校园体育管理的约束很多,特别是考试评分制度较大地限制了学生体育活动向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仿佛体育课教学仅仅是为了被动的应付达标和考核。管理行为流于形式或者说是尚未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都会使得校园体育行为大多注重短期效应,没有长远规划,缺乏管理或管理不善,呈现出松散、缺乏组织纪律的约束,给学校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和负面效应。

2.1.4 功能性不强,缺乏必要的物质保障

社会往往把高校体育的目标任务限于身体素质的锻炼,割裂了与高校整体教育的本质联系,甚至认为体育培养人才的作用不大。体育工作者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认可,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带头作用也同样没有充分发挥。体育设施、体育器材设备等体育物质资源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然而目前部分湖北省高校体育经费不足,体育设施、场地严重不足、师资队伍薄弱,尤其是高校扩招以后,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导致现有的体育资源与学生的需求严重失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2.2 湖北省高校建设体育文化的重要意义

2.2.1 体育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如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体育文化也如此。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就是增强它的适应性,其重要任务是使它的特性进一步彰显。

2.2.2 体育文化民族性与国家性的需要

体育文化的民族性与国家性,即是打上本民族与这个国家特殊印记的东西,也就是这个民族与国家所特有的文化现象,不同民族与不同国家的体育文化均有各自的走向、内容与形式。为此,进一步彰显体育文化民族性与国家性,使之在各民族、各国体育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中保持自身的特色与独立性,是我国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得以交流与融合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保持本民族体育文化活力的根本,还是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2.2.3 体育文化的时代性要求

体育文化还是一种打上时代印记的社会现象,具有时代性。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知识剧增,信息激增,体育文化不免带上这些时代的烙印,适应时代的变化,换而言之即是必须与时俱进,因而,加强体育文化建设是其时代性所决定的。

2.2.4 体育文化开放性的需要

体育文化作为一个体系,从它产生之时起就具有开放性,它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人,离不开它的生存环境,它难于游离于世界体育文化的交流之外,它必须不断与其他体系、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也就是说它与其他民族体育文化一样在任何时候、任何地域都在寻求其他体系的精粹,在吸收和获得新的血液,在获得和拓展新的生存空间,以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否则,将失去其活力以及与外来文化对话的权力,将会被外来文化渗透,甚至同化。这就要求每一个民族都应加强体育文化建设,这是体育文化的开放性所决定的。

2.2.5 体育文化的服务性的要求

体育文化在服务于人中最能体现直接效益,它能极大地满足人们在体育文化追求中的多种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文化的需要更旺盛、更复杂多样,要满足这些需求,也就必须进一步加强体育文化建设。

3 建设湖北省高校体育文化的途径

3.1 弘扬主旋律,以先进文化引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要坚持弘扬主旋律,这是时代的要求,亦是时代赋予高校的责任。校园体育文化的精神层面主要包括“奥林匹克’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拼搏精神以及学生体育价值观、体育态度、理想信仰等内容,这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所在。通过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培养他们具有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心理要求等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将社会要求内化为其动机和意识,并外化为行为,成为符合社会思想要求的公民,是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保证。教育功能是体育最本质的功能之一。当前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方向应弘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旋律,以先进的文化引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注重公平竞争、诚实守信、公正严明的氛围营造,弘扬和表达平等、豁达、合作,遵守规则、诚实公正、严格自律等道德观念,有助于学生张弛有度地融于社会群体之中,使他们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从而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3.2 加快校园体育文化硬环境的建设,增加体育物质文化的亲和力

体育文化硬环境的建设主要是体育场馆、器材设备的物质建设。体育设施的建设是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亲和力反映在学生对学校可利用的体育场馆设施的满意程度上,由于体育特有的实践性特质,体育文化的传递和继承以及整体知识的掌握,都与活动和练习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学校内拥有场地器材的多少,场馆设施的质量等一系列物质条件,都将极大地促进和制约着学校体育文化的传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相对于校园其它文化建设来讲,场馆设施的建设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所以,增加校园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将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到学校整体物质文化建设的规划中去,通过良好的体育设施环境,营造激励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动机,用有关的体育建筑,良好的体育设施,增加学生对体育的亲和力,是促进和改善学校体育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3.3 推进体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提倡教学评价多样化

在大力提倡大体育教育为主,体育技术教学为辅的体育教育理念的同时,促进打破班级、年级的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教育方式,在改变用时间、长度、高度等量化考核为手段的评价时,倡导学生的参与评价,实施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标准。在改变阶段评价和考核的基础上,实施学段整体评价和考核,使所有的学生能够在整个的大学教育阶段始终如一地坚持体育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参与。只有使所有的学生更广泛地参与到体育的实践活动中去,才可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环境的形成

3.4 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主人翁作用

在构建校园体育文化运行网络中,学生会体育干部、学生体育积极分子是一支强大的主力军,在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从教育学的角度看,这是由学习主体的学生、教学主体的教师、管理主体的学校领导三个方面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的教育主体的能动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现行体育课堂教学中单一化、统一化、呆板封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是无法比拟的。

4 结语

校园体育文化的几个特征不仅反映了它的时代性与先导性,同时也反映了它由表入里的深层次文化气息,具有传播现代文化的功能。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与功能,对发展校园体育文化,推进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广大师生员工向着健康、娱乐、竞技生活的方向发展。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不仅涵盖了体育的所有功能,同时它也把体育的功能不断扩大,把体育的竞技性注入精神和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广大师生所追求的一种享受文化是现代体育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同时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口标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不但有利于课堂文化的自然延伸,也有利于课堂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教育的协调配合。以更多的方式将社会文化与体育文化融合、渗透,形成有利于学校内部群体,特别是学生本身实现的功效。把人的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求统一起来,把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本体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使人成为具有丰富人性、能自由发展、全面发展的人。

[1]梁永桥,李英春,徐东岩.新视角洞察高校体育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7(1).

[2]马万凤,徐金华,夏小平,等.试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4).

[3]林萍仙.试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及其构建[J].体育文化导刊,2003(3).

[4]白 莉.高校体育文化内涵与构成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

[5]田俊涛.高校体育文化功能研究[J].中国市场,2007(35).

[6]汤道志.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文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24).

[7]陈子锐,宋 晴.论构建和谐社会中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4).

[8]程利群.对当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4).

[9]鱺丽松.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0).

[10]欧阳明胜.简论中国体育文化建设[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3).

[11]叶成万.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主要任务及途径[J].学习月刊,2007(12).

How to Promote University Sport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Hubei Province

LIYun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系统分析与综合、逻辑归纳与演绎等研究方法,对如何推动湖北省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进行综合性分析。结合时代要求弘扬先进文化带动体育文化的前进、改革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的作用。

体育文化;高校;湖北

By usingmethods of research,systems analysis and synthesis,logic inductive and deduction,this paper studies how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port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Hubei province.It combines with the age requirements of developing advanced culture and promotion of the sports culture,reform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model,students play the role as themain force in school sports culture in the construction.

sports culture;universities;Hubei

G807.4

A

1003-983X(2015)07-0651-03

2015-04-06

李 运(1994-),男,湖北武汉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湖北 武汉430079 Postgraduate Department,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 Hubei,430079

猜你喜欢
校园体育建设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