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难愈性创面效果分析

2015-03-27 15:50霍鹏程银忠王伟鹏周晓峰陈梓淼于洪亮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腓肠小腿筋膜

霍鹏 程银忠 王伟鹏 周晓峰 陈梓淼 于洪亮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烧伤外科 山西 运城 044000)

本文选择2011年8月-2014年3月曾在我院行小腿难愈性创面修复患者98例,均对其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11年8月-2014年3月曾在我院行小腿难愈性创面修复患者98例。在这些患者中有48例患者为钢板外露,另外50例患者为肌腱外露。在所有患者中所存在男性患者为50例,所包括女性患者为48例,患者年龄最大者为65 岁,年龄最小患者为10 岁,其年龄平均大小为(35.5 ±2.5)岁。这些患者及家长均为自愿配合完成本次治疗,并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手术前准备。在手术进行之前,对患者全身营养不良及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进行纠正,并对存在贫血以及低蛋白血症患者进行纠正,使其血蛋白保持在30g/L 之上,使血红蛋白保持在90g/L 之上。对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在手术进行之前所有患者均给予其敏感抗生素从而进行抗感染治疗,进而为手术治疗提供一个较良好平台。

创面处理。对创面进行清创,在进行清创过程中要一并切除创缘周围萎缩、变薄且色素沉着病变组织或贴骨瘢痕以及溃疡基部,其原则为到达有正常组织质地以及有血供组织停止。对于外露骨组织进行磨钻,从而进行打磨处理,打磨发黄或者发黑骨皮质,直到外露微显白色骨皮质,不对其行凿骨或者钻孔处理,尽量不要暴露髓腔。在清创扩创之后,利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对手术区创面依次进行清洗,以1-5ml/s 流速对其进行反复冲洗,其总量大约为2000ml。

切取皮瓣。依据不同患者小腿缺损部位以及大小,遵循"点、线、面、弧"原则对皮瓣进行设计。沿着腘窝中点处到跟腱和外踝连线中轴线顶端将全层皮肤以及皮下组织切开,对小隐静脉与腓肠神经进行探查。在皮瓣远端对小隐静脉、腓肠神经以及其营养血管进行结扎,然后沿着皮瓣设计线将全层皮肤切开直到深筋膜,沿着该层次对皮瓣进行锐性剥离,对于沿途血管均对其行结扎处理,尽量少使用电凝,避免损伤血管内膜。当达到腓动脉最低肌间隔穿支时,在分离时不必过度,防止对腓动脉穿支血管造成损伤,从而对皮瓣血供产生影响。同时向筋膜蒂内将腓肠神经以及小隐静脉全部纳入,最好使蒂部筋膜宽度保持在3-4cm,留其两侧筋膜组织从而使1-3cm 皮肤膜蒂形成,旋转蒂部90°-135°,所有患者均对其行明道转移,并且在皮瓣下降引流管放置,将创面覆盖,可直接将供区缝合,若无法直接缝合,则对其行游离植皮,在手术之后对其行抗感染、保暖、解痉以及抬高患肢等方面处理[1]。

1.3 统计学分析

选取统计学软件SPSS13.0 统计分析本文计量数据与计数资料,利用Χ±S 本文中相关计量数据,对计量数据以及计数资料分别行t 检验以及X2检验。

2.结果

在经过修复之后,所有患者皮瓣均成活,并且创面封闭。对患者进行1年时间随访,发现其皮瓣质地比较良好,厚度适当,其外形以及功能均比较良好。所有患者均在3 个月时间内存在腓肠神经分布区的感觉缺失,其主要就是足外侧区域感觉麻木,但3 个月之后能够恢复正常。其中有60例患者对供皮区行植皮治疗,另外28例患者直接缝合供皮区,其手术区全部为Ⅰ期愈合。

3.讨论

在现代临床上小腿难愈合性创面比较常见,目前对于慢性难愈合创面仍无较明确定义,临床研究普遍认为是由于感染、糖尿病、组织灌注不良以及正常与非正常原因细胞衰老等一些因素作用,引起创面无法经由正常发展过程而愈合,从而成为病理性炎性介质反应的一种状态,进而导致创面长时间不愈。

对创面进行处理有着十分重要作用,需要一并切除坏死组织以及炎性介质反应皮肤与贴骨瘢痕,直到正常组织质地以及有血供组织。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在皮瓣覆盖之下死骨不存在感染,能够长时间保留当作骨爬行替代的支架并且得以逐渐修复。在原则上对于外露钢板不将其取出,但若有以下情况存在则应将其取出:第一,钢板出现松动,无法起到固定作用;第二,外露钢板与创缘之间距离过于近,皮瓣无法将其在皮瓣中央区覆盖。通过高流量冲洗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是细菌定植减少,相关临床研究证明,在对伤口进行清洁的各种方法中,水流冲洗与机械清洁相比较优秀[2]。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属于腓肠神经所伴随腓肠浅动脉供血筋膜皮瓣。通过临床解剖可发现,在腓肠神经由深筋膜穿出之前,腓肠神经血管轴及两侧腓肠肌的肌支之间各存在2-4 支血管吻合,在由深筋膜穿出之后,其与两侧腓肠肌的肌支之间存在2-3 支血管吻合,于腓肠肌腱腹相交的近侧2-4cm 之内,存在1-3 支恒定肌皮穿支血管和腓肠神经小儿血管轴之间相交通。皮神经营养血管丛大多在其周围0.5cm 范围之内存在,而浅静脉营养血管丛大多在其周围1cm 范围之内存在,为能够将皮神经或者浅静脉营养血管全部包括,在进行手术时应要求使蒂部宽度保留3-4cm,但是过宽皮瓣蒂部会使转移难度增加,很容易有"猫耳"形成,在后期需要对其进行修复整形。皮瓣转移方式最可靠者为切开皮肤明道转移,而打皮下隧道方式由于对蒂部造成压迫,在临床上已经被放弃使用。临床研究认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所具有有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皮瓣血管蒂比较稳定,所出现变异比较少,从而其操作比较简单,蒂部较长,具有较大的旋转范围;第二,不会对四肢主干动脉造成损伤,具有比较可靠血供;第三,供皮区域存在于同一肢体之内,其创伤比较小。该手术方法的缺点就是需要将一根皮神经牺牲,从而会对相应皮肤感觉造成一定影响;另外供皮区处于下肢暴露位置,会对一定程度上对美观产生影响。但该方法的总体治疗效果仍相对比较理想[3]。由本文研究结果可知,在经过修复之后,所有患者皮瓣均成活,并且创面封闭。对患者进行1年时间随访,发现其皮瓣质地比较良好,厚度适当,其外形以及功能均比较良好。所有患者均在3 个月时间内存在腓肠神经分布区的感觉缺失,其主要就是足外侧区域感觉麻木,但3 个月之后能够恢复正常。其中有60例患者对供皮区行植皮治疗,另外28例患者直接缝合供皮区,其手术区全部为Ⅰ期愈合。

综上所述,选择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小腿难愈合性创面进行修复,能够得到理想效果,其所得到修复成功率比较高,且能够得到良好外形以及功能,操作比较简单,在小腿难愈合性创面修复方面为一种理想方法,在临床上可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1] 叶茂.改良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周围创面[J].中国医疗美容,2014,2(22):101-102.

[2] 杨志芬.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部缺损[J].内蒙古中医药,2013,17(35):97-98.

[3] 张志国,董忠根,魏建伟,等.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胫前创面的手术技巧[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1,3(18):178-182.

猜你喜欢
腓肠小腿筋膜
双侧腓肠神经变异1例
玉米薏苡仁利水汤可改善小腿肿胀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石氏三色膏治疗小腿腓肠肌损伤60例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外固定支架结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治疗足跟软组织缺损
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