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冶萍公司与近代黄石城镇化的起步

2015-03-28 08:06欧晓静李海涛
关键词:石灰窑黄石铁矿

欧晓静 李海涛

(安徽工程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安徽 芜湖 241000)



论汉冶萍公司与近代黄石城镇化的起步

欧晓静 李海涛

(安徽工程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安徽 芜湖 241000)

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密切。汉冶萍公司开启了近代黄石地区工业化的进程,促进了近代黄石经济社会的变迁,推动了近代黄石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汉冶萍公司对近代黄石城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近代交通运输方式的诞生、思想观念的更新、工业集聚效应的发生发展,以及区域集镇的形成壮大等方面。

汉冶萍公司;黄石;工业化;城镇化

汉冶萍公司是近代中国著名的钢铁企业,在1915年中日合办的本溪湖煤铁公司开炉炼铁前,它是中国境内唯一一家大型煤铁联营企业,在民国初年,有“民元第一实业”之称,其“规模宏大,事业雄伟,为吾国冠”[1]。公司在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史乃至整个现代化进程中均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作为汉冶萍公司产业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历史上黄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受其影响极大,公司对推动黄石城镇化的起步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对此,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①,作一补充探究。

学术界大体上都认为,城镇化主要是伴随着现代化发展和分工细化而产生的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2]。城镇化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了城镇化。根据发达国家城镇化经验,“原料的分布不均,地方气候的特点,高昂的运输费用促使工业集中在一些有利的地区。扩大工业劳动力需要有住房和其他的服务事业,这些只有在城市环境中才能提供。结果,工业城镇发展了,伴随着这种发展就要求进一步扩大商业和零售活动,以满足当地居民和企业增长的需要。”[3]17反过来,城镇化通过聚集经济能量,又促进工业化的发展,同时也推动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展。城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最直接的表现是人口向城镇聚集,但这一过程却需要多重因素综合作用才能实现。城镇化的内涵除了适应和体现工业化发展的城镇建设,还包括服务工业化发展的观念更新、要素市场培育、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法律制度体系构建等多方面内容。

黄石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市区包括黄石港、西塞山(旧称石灰窑)、铁山、下陆等区,下辖大冶市和阳新县。洪武元年(1368年),明政府设巡检衙门于道士袱,管辖范围包括作为黄石市区前身的石灰窑、黄石港等地。直到明末,石灰窑、黄石港才发展成为大冶县属之市镇,巡检衙门在清同治年间迁至黄石港。黄石港当时名为上港,仅有几家小棚户做生意,土地几乎完全为当地几家富户所有。总之,今天的黄石市区在光绪初年依然十分萧条,为传统意义上的乡村地区。

汉冶萍公司作为黄石地区最早出现的近代工矿企业,其在黄石的产业主要包括三大块,即大冶铁矿、大冶钢铁厂和交通运输线路。大冶铁矿建设工程在1890年12月正式展开,黄石地区由此被植入近代工业文明。铁矿建设工程主要包括铁矿开掘设备的安装、矿石运输线路的敷设以及沿江码头的修筑,到1893年,基本建成投产。大冶铁矿产量从1893年约3 000吨,到1920年达到824 490吨[4],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铁矿生产企业。1917年,汉冶萍公司利用日债,在袁家湖(位于今天黄石市西塞山区)设立大冶钢铁厂。作为汉冶萍公司下属的钢铁企业,其主体设备是容积为450吨的化铁炉两座,分别在1922、1923年落成。这两座化铁炉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炼铁炉。交通运输线有运矿铁路和码头。运矿铁路于1891年春开工,次年夏竣工,起自铁山铺,终至石灰窑,全程约35公里。这是近代湖北第一条铁路。码头有2座,均位于石灰窑,在1924年,拥有各类铁、木趸船、舢板20艘[4]。汉冶萍公司在黄石的主要产业就集中在黄石港、石灰窑(今西塞山)、下陆、铁山四个地区。这也是后来黄石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最主要的集中地。

城镇化最直接的表现是人口的流动分布。在近代黄石城镇化过程中,汉冶萍公司直接实现的人口聚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大冶铁矿建矿之初,人数约1 500~1 700人;到1920年代,人数大约维持在3 000人左右,其中,在册工人的比例很小,约占6%左右,分布在机厂、铁路、码头、采场各修理间,其余采矿、运输工人均为临时工②。但在1949年以前,黄石隶属于大冶县管辖。近代大冶县人口变动状况从侧面反映了黄石城镇人口的变化情况。据《大冶县志》记载:1867年,大冶总人口为809 482人,计5 668户。1880年,大冶人口总数为81 477人、6 517户,比1867年增5 295人、849户[5]。1908年,大冶有102 775户、427 079人。此后,人口有所下降,但基本维持在30万人以上的水平。如1936年,全县有79 000户、410 000人。1946年,全县有56 278户、337 555人。1949年,大冶全县有10 4197户、384 079人[6]。说明在1880—1908年不到30年的时间里,大冶全县人口激增了约35万人。若单纯依靠大冶本地人口的自然增长,可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如1867—1880年的十几年间,大冶人口不过增加5 000多人。1880—1908年间大冶人口暴增,其原因只能是大量外来人口聚集于此,而促使人口聚集的原动力就是近代黄石地区工矿企业的发展。汉冶萍作为近代黄石最大的工矿企业,在这方面的影响显然不容小觑。

如上文所述,城镇化是个综合工程,包含十分繁杂的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作为单一企业,汉冶萍公司无法推动黄石地区城镇化的全面转型。但汉冶萍公司开风气之先,在近代黄石地区首先大规模引进工业文明成果,在其推动下,黄石经济社会在诸多领域发生巨大变化,开始向现代城镇迈进。

第一,直接导致黄石近代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近代城市能否发展壮大,便捷的交通是一个必要条件。为运送大冶铁矿的矿石,1891年,张之洞委任前大冶县令林佐会同德国工程师时维礼修建运矿铁路,1892年8月全线竣工。该路从铁厂铺至石灰窑,全长31公里,用德国制造84磅钢轨铺成,每日可运送矿砂3 000多吨;敷设六条支路,以下陆车站为中心,配有机车修理、自动称量以及添煤加水设备,还有电报房、员工宿舍与驻军营房等。这是湖北的第一条铁路,在当时也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几条铁路之一。“一战”期间,汉冶萍公司筹建大冶钢铁厂,该铁路又向东延伸五华里至大冶钢铁厂所在地袁家湖,1919年4月竣工。这条铁路直通江边,沟通了腹地与长江的联系,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公司又在黄石港修建沿江码头,以输送矿石为主,随着黄石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后各轮船公司纷纷停靠,运送货物及旅客,极大地密切了黄石与外界的联系。

第二,推动着当时黄石民众思想观念的更新。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与成长决不仅仅是单纯的物质增加,它必然引发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当第一列火车从下陆站开进铁山车站装运矿石时,铁山及沿途村民把它当成怪物,有的跑到家中躲藏起来,有的向怪物投掷石块,一些老人见火车走过,烟滚声吼,感到灾难就要临头,甚至哭泣起来。但随着矿山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民众了解的增加,列车车次不断增多,“每日开车数列,每列车带客车2辆,挂花车1辆。沿途居民慢慢体验到了火车的好处,他们到石灰窑、下陆、铁山,一般都不想走路了,多搭乘火车。一些商贩利用火车这种便利的交通工具,把上海、南京、九江等地的货物运到下陆、铁山,销往大冶各地,又把大冶土产运销外地”[7]。民众的观念实现了由抵制排拒到接受利用的转变。

窗户一旦打开,外间展现的世界就会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在教育方面,传统私塾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学习内容,实用技术不在教授范围。大冶铁矿开办后,经耳闻目睹,矿区周边的乡民认识到读新书的实用价值,“读私塾不如读新书有用,要想孩子有出息,只有读新书,于是兴新学、读新书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矿局在得道湾建立了一所员工子弟小学,开始使用铅笔、蘸水笔和自来水笔,用煤油灯直至电灯照明,体育课上滑梯、秋千、跷跷板、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设施与运动也渐渐出现,风琴、洋鼓、洋号等西洋器物也被使用,具有强烈的吸引力[8]。在穿着、饮食、住房、交通、婚俗等方面,矿区周边乡民均受到外来事物的影响。

第三,连锁效应促进配套工业的发展。1957年,瑞典社会学家缪尔达尔提出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原理,他指出,一旦一种工业配置于一个地区,就会发生连锁效应,从而进一步吸引新的工业[9]。他把工业增长和城市发展看作是一种相互联系的过程,每个发展阶段都依赖于前一发展阶段。在这个循环中,发展的动力互为因果,它不仅具有累积效应,而且常常带来加速度,从而使城市和新工业不断发展[10]。这是城镇化发展变迁的源动力。

汉冶萍公司使得黄石形成了较为优越的工业投资环境,也产生了新的市场需求。除钢铁生产,公司相继开设配套的服务部门。如黄石第一家自来水厂在1917年由大冶钢铁厂动工兴建,1921年5月投产,用于炼铁、发电和本厂生活用水[11]。邮政方面,1902年,日本在大冶矿局设立“客邮”——邮便所[12]。电力方面,大冶钢铁厂发电厂1918年破土动工,1921年建成,安装有两台发电机组,容量为1 500千瓦。抗战爆发后,该设备被拆卸内迁[13]。黄石电厂则与汉冶萍公司有更密切的渊源。抗战期间,日军占据大冶后,成立了“八幡制铁株式会社大冶矿业所”,在大冶钢铁厂袁家湖火力发电站地基上安装两台汽轮发电机组,容量分别为3 000千瓦,另有两台柴油发电机,功率分别为160匹、130匹马力,1943年5月,相继发电生产。抗战胜利后,该厂为资源委员会接收。1945年10月,在此基础上创建了黄石电厂。

在汉冶萍公司示范与带动下,一些企业纷纷建立。湖北水泥厂(华新水泥厂前身)以及富源、富华、田维、德和等煤矿相继诞生,有产业工人近万人。黄石最早的发电厂成立于1907年,隶属于湖北水泥厂,厂址设于石灰窑,该厂装有发电机3台,德利120千瓦发电机2台,120千瓦交流发电机1台,电压115伏,1909年5月建成发电。主要用于该厂生产、修理及照明,此为黄石地区用电之始。在厂矿办电的推动下,1926年,吴松涛等人创办了黄石第一家民营电力企业——黄石港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同年8月开始营业,资本总额14 800元,供电范围为黄石港,原动力为英国制52匹马力卧式柴油机,连带29.2千瓦三相交流发电机,发电能力为28千瓦,日平均售电289度,这是黄石面向社会商业性供电之始。

黄石港的兴起主要凭借沿江码头与运矿铁路的交汇推动。石灰窑的兴起与繁荣则主要依靠工矿企业的支撑,其中主要以汉冶萍公司下属的大冶铁矿与大冶钢铁厂为中心,另有华新水泥厂、源华煤矿和黄石电厂等几个主要的工矿企业。它们都不同程度上依托汉冶萍公司营造的便捷交通条件与开放的投资环境,同时又与公司的生产互相促进,互为发展。

第四,优越的交通条件以及发达的工业环境繁荣了当地市场,促进了人口的集中,区域集镇逐步形成壮大。到20世纪初,黄石港、石灰窑、铁山等地已成为繁盛的商业市场。

黄石港在大冶铁矿开办前,只有几家做生意的小棚户,无一家商店,随着大冶铁矿规模不断扩大,外来人员逐渐增多,轮船招商局、日清、怡和、太古等公司的轮船都在此停靠,各行各业都向黄石港发展,形成“十八帮”。国民政府时期,黄石港镇“仅大旅馆就有大东、五州、新汉、江外等十几家之多;春燕酒楼、望江酒家、景阳酒店、风台酒馆,还有望春、长江、大同等,几乎五步一楼,十步一馆,星罗棋布;至于小客栈、小饭店、茶楼、茶馆更是不胜枚举。”[14]其繁盛状况可见一斑。由于运矿铁路的开通和沿江码头的兴建,黄石港逐渐成为鄂东农副产品的聚散地。“大宗五谷杂粮、肥料都集中运销于此,吞吐量大,黄豆最高年销量三万余担,包谷二万余担,棉籽二万五千余担,以及米、粮等农产品。”[15]1927年,黄石土布年销量达70万匹,成为著名的土布运销地。黄石著名特产“黄石港饼”与汉冶萍公司有着历史联系。当时,该饼名“卫生麻饼”,大冶运矿码头建立后,外地人来石灰窑、黄石港的渐多,行驶长江的轮船公司都会在这里停靠,轮船一靠岸,商贩都乘坐小船去兜售“卫生麻饼”。久而久之,外地人就把在黄石港停靠时买到的麻饼称为“港饼”。 1928年,湖北省立六中的教师费垚曾参观大冶铁矿,途经黄石港时,对其繁盛之状赞不绝口:“名虽市镇,而繁盛过于县治,街道整洁,旅馆栉比,以吾所游鄂东各地而论,除武汉外以此为最。”[16]

石灰窑原来只有几家烧石灰的窑厂和两家土榨房,大冶铁矿局在此设立后,人口日渐集中,商户也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一条繁华的街道。民国初年,汉冶萍公司复于此设炼铁厂,更改善了该地的市容市貌。据费垚记载,1920年代末,“在狮子山东三里许,西式房屋甚多,皆汉冶萍公司所造,职员之住宅也。道路广洁,旁植树木,宛如上海法租界霞飞路,而风景则更胜。沿江一带,辟为花园,树木翁翳,亭榭棋布,浅草一碧,万花争辉,则又如置身杭州湖滨公园矣”[16]。铁山过去只是一个小驿站,没有一家较大的商店,大冶铁矿运矿线路修通后,这里的富户纷纷卖田经商,商店很快发展到四五十家。时人称“大冶一隅,日跻富庶,人材蔚兴,屹然为扬子江流域一巨镇”[17]。

黄石港、石灰窑等地区由清末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到国民政府时期联合成为中央政府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城市,由于工业基础雄厚,商业贸易发达,加上优越的地理环境,抗战胜利后,黄石已经具备建立近代城市的条件。资源委员会以汉冶萍公司的历史遗存为基础,着力打造华中钢铁生产基地,组建华中钢铁公司,并推动黄石城镇化进程。1946年10月,资源委员会华中钢铁有限公司筹备处拟订了《黄石市市政建筑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反映出黄石城镇化已是大势所趋。如《纲要》所言:“抗战胜利,过去列强所加于吾人之束缚,已无复存在,今后振兴国防工业,大冶铁矿将占最重的地位,现资源委员会已着手筹设华中钢铁公司,大冶电厂亦将开始建设,水泥事业则有华新水泥公司筹设新厂,而民营煤矿则纷纷复兴,……今后之石灰窑以至黄石港,将成为几个天然繁盛之工商业区,盖可断言者,惟石灰窑原有市区规模过小,……故建设新市区,实已刻不容缓。经再三研讨,拟将黄石港、石灰窑连成一气,合称为‘黄石市’。”[18]市区全境包括石灰窑及黄石港,东至道士袱,南届杨武山,西届黄石港、团城山,北临长江,占地约18平方公里。按照业务功能划分为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及风景区,以交通干道相连接。《纲要》是大冶铁矿开办以来,近代黄石地区经济社会变迁的阶段性总结,是黄石工业地位日益上升的直接反映。但由于国共内战,这一设想未能付诸实践。

1950年8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黄石建市,成为国家重点开发建设城市之一。新中国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大力支持下,黄石依托传统优势,扩建、改建和新建了以钢铁、水泥和有色金属为核心的大中型原材料工业骨干企业。同时,又陆续建成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食品轻工等为主的工业门类,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黄石经济迅速发展,发展成为华中地区著名的重工业城市。历史证明,如今黄石的这一系列历史性飞跃是从一百多年前汉冶萍公司的创建开始的。

注 释

① 关于汉冶萍公司与黄石(大冶)的城镇化、工业化关系,已有一批学者撰文进行深入研究。譬如,袁霞的《矿冶业与近代黄石四大城区的形成》论及近代一百年黄石矿冶业对黄石城区格局产生的重大影响(载于《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刘金林的《汉冶萍公司与近代长江经济带的初步形成——以大冶重工业基地的创建为中心》和《汉冶萍公司与近代大冶工业化进程》,着重探讨了汉冶萍公司催生的大冶工业化在近代中国重工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分别载于《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和《黑龙江史志》2014年第15期)。

② 参见武钢大冶铁矿志办公室编《大冶铁矿志(1895—1985)》第一卷。

[1] 佚名.汉阳制铁厂之内容[J].农商公报,1916(28).

[2] 申振东,周其华.城镇化透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3] K.J.巴顿.城市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4] 湖北省冶金志编纂委员会.汉冶萍公司志[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50.

[5] (清)林佐.大冶县志续编(卷二)[M].光绪十年刊本.

[6] 湖北省大冶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大冶县志[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96.

[7] 叶道山.湖北第一条铁路述闻[J].湖北文史资料,1992(2).

[8] 刘伯华.大冶铁矿开办与铁山民俗的变化[J].湖北文史资料,1992(2).

[9] 齐良书.发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10] 景普秋.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56.

[11] 汪继忠.黄石城市供水建设概述[C].黄石文史资料,1991(14).

[12] 吕祖康.黄石市邮电事业发展概况[C].黄石文史资料,1991(14).

[13] 胡国卿.黄石电力工业的创建[J].湖北文史资料,1992(2).

[14] 朱开化.黄石历史沿革[C].黄石文史资料,1982(1).

[15] 操兴.旧中国的黄石市场[J].湖北文史资料,1992(2).

[16] 费垚.参观大冶铁矿记[J].沪潮,1930(2).

[17] 马源.张之洞与大冶铁矿的早期开采[J].湖北文史资料,1992(2).

[18] 彭汉云.华钢关于《黄石市市政建筑计划纲要》设想[J].湖北文史资料,1992(2).

(责任编辑 尹春霞)

Hanyehping Company and the Social & Economic Transition in Huangshi

OUXiaojingLIHaitao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Wuhu Anhui 241000)

Urbanization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industrialization. Hanyehping Company initiated the process of Huangshi's industrialization, promoted the social & economic transition and the urbanization in Huangshi, which mainly embodied in the birth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concept,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accumulative e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own and so on.

Hanyehping company; Huangshi;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2015-03-18

欧晓静(1987— ),女,硕士。

李海涛(1982— ),男,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代经济史。

10.3969/j.ISSN.2095-4662.2015.03.003

G122;F291

A

2095-4662(2015)03-0015-05

猜你喜欢
石灰窑黄石铁矿
大红山铁矿找矿前景分析
石灰生产工艺创新与应用
黄石国家公园庆祝150年蛮荒岁月——这是怎样的历史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石灰窑碎瘤机装置的应用
黄石俱乐部度假别墅
漫画与幽默
石灰窑改造项目进度管理研究
黄石高速公路改造项目中互联网+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的应用
石灰窑生产控制条件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