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俗舞龙的社会功能与价值研究

2015-03-28 19:15林伟贤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潮汕人潮汕舞龙

孙 虹,林伟贤

(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广东潮州 521041)

潮汕民俗舞龙的社会功能与价值研究

孙 虹,林伟贤

(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广东潮州 521041)

主要运用文献研究及逻辑分析法,从民俗学、体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角度,研究潮汕民俗舞龙的社会功能与价值.研究表明:潮汕民俗舞龙具有完善个人素质、培养团队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社会功能;具有休闲娱乐以及人文旅游的价值.

潮汕民俗;舞龙;社会功能;价值

民俗体育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文化、心理和社会生活等,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长期的潮汕地域文化对潮汕民俗舞龙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使得潮汕民俗舞龙不同于中原其他地区的舞龙,具有独特的人文特征.潮汕民俗舞龙作为一种民俗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教育的方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潮汕人民.在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下,研究潮汕民俗舞龙的社会价值功能是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俗体育的前提.

1 潮汕民俗舞龙具有完善个人素质的功能

潮汕民俗舞龙是中国古代中原民俗舞龙的延伸,也是现代竞技舞龙的原型,除了承载地方民俗文化以外,潮汕民俗舞龙和现代竞技舞龙有许多相通之处.例如:乔林烟花火龙有十个舞龙动作:龙游春、龙戏珠、盘龙柱、穿龙灯、龙起舞、龙门阵、龙翻滚、龙盘转、龙穿越、龙腾飞等动作[2].烟花火龙包括了游龙和舞龙两个部分,套路由:“8”字舞龙、游龙、穿腾动作、翻滚和各种组图造型组成,展现了龙的蜿蜒回旋、左右盘翻、屈伸绵延等动作,体现了龙水中游、地上行、腾空飞翔的动作意境.执龙者必须借助龙珠和龙体器材在音乐的烘托下较大幅度的奔跑游走,共同完成不同难度、步调一致的动作.乔林烟花火龙在燃放烟花火龙环节时,装上烟花的龙比原来重几倍,在这样的重量下,执龙者还要保持原有舞龙的速度和动作幅度,这就需要执龙手有一定的奔跑速度和耐力,以及过人的上肢力量.汕尾南溪村滚地金龙演出时则由二人进入“龙身被套”,一人舞龙头,一人舞龙尾,互相配合席地伸缩翻滚,在地上模仿龙的旋舞飞腾、戏水戏耍、沉思奋醒、柔静盘曲、勇猛奋进等精彩动作,要求执龙者在造型上,生动地再现龙的形态,龙的飞翔、水中嬉戏、蜿蜒盘曲等动作[3],要求两位舞龙者有高度默契,协调配合,需要舞龙者有较好的力量、柔韧和耐力素质.舞龙在整个套路中龙体要保持圆顺,动作要线型流畅,龙的动作与人体的运动要协同一致,这样就要求执龙者之间速度、动作要一致,紧密配合,在时空上要显出前后的传递性和动作变化的相似性.力量和耐力是执龙者最基本的素质体现.与竞技舞龙相比,民俗舞龙用时更长,更考验执龙者的耐力和力量.在潮汕祭祀庆典这一天,整个游行队伍、舞龙队伍要游街窜巷,接受各个村落祠堂的祭拜与瞻仰,在各个祠堂前要舞动一遍,即使有替换的队员,这一天下来,执龙者个个是手酸脚麻,筋疲力尽.可见对个人的体能极限的挑战,潮汕民俗舞龙不愧做到了极致.

民俗舞龙除了对参与者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意志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外,它还能刺激参与者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学习和教育,能使参与者增进对文化更直观和深入的了解.舞龙的团队表演的方式是中华儒家中庸文化的典型表现.在这样的文化韵味和运动方式下,对参与的人们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思想上播种下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的意识.另外,通过舞龙表演和比赛,隐喻了潮汕人们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更体现了潮汕人一种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精神,具有非常积极的教育意义.

运用民俗舞龙的培养个人素质的功能,可以让民俗舞龙进入各级学校,成为一种很好的体育课程资源.可以聘请专家和民间的舞龙技师成立编写小组,编写潮汕民俗舞龙的教材,在各级学校开舞龙课程,开设兴趣班,组织学校舞龙队,组织常年校内、外比赛.通过在学校大力发展民俗舞龙,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另外,还可以在全民健身中大力普及和推广民俗舞龙,引导民众更多地参与民俗舞龙的训练与比赛,鼓励民众更多地参与到积极锻炼的健康生活方式中来,从而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2 潮汕民俗舞龙具有培养团队精神功能

一套舞龙动作的完成,高度展现了舞龙队员个人的协调能力和队员之间的配合能力.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民俗舞龙具有独特的运动风格,队员们必须做到步调一致、团结一心、齐心协力、相互配合,才能惟妙惟肖地体现龙舞的磅礴气势.在舞龙运动中,要求每位执龙者都应把自己看作是龙体的一部分,与其他人紧密配合,没有合作意识、团体意识,只顾自己自由发挥,就会导致个人动作过快或过慢而影响龙的整体效果.个人动作太快,会破坏整个龙体的动作节奏,动作过慢,会影响动作的速度,体现不出舞龙的辗转腾挪的威武气势[4].潮汕舞龙的这一表现形式也体现出了潮汕人的农业乡土性:步调一致、团结奋进,强烈的地缘与血缘意识.每当敬神祭祀,便是全姓氏甚至是区域性的节日庆典,参与祭拜,观看游行,成了潮汕人的义务,因此,在祭祀神明这样的重大节日中,全村人倾巢而出,万人空巷的盛大场面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样的习性在旅居外地或海外潮汕人身上也有体现,旅居在外的潮汕人都异常的团结,有一句俗语“潮汕人,三人打四人,打死无相干”就是形容潮汕人在外异常团结的场面.

人们通过舞龙的运动,可体会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微妙关系.舞龙运动与社会生活也有相通之处,社会团体成员相互约束和协调配合,遵守共有的秩序和纪律,对维系社会关系、协调社会利益和调整社会秩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4].因此舞龙运动对人们积累社会实践生活经验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借助民俗舞龙培养团队精神的功能,可以在企业、事业单位间开展这样的比赛,各个企事业单位常年进行民俗舞龙的训练与表演,从而能够为企业事业单位培养出团结一致、精诚合作的优秀团队,提高员工的向心力.

3 潮汕民俗舞龙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功能

舞龙在几千年的形成过程中,既拥有了内容丰富的有形表现形式,又兼备了种种无形内涵.所谓无形内涵,即指舞龙所负载的深邃厚重的传统文化,是五千年文明史的升华和折射,而有形表现形式,即是指直接构成舞龙外在形态的技术和动作.[4]民俗舞龙通过对龙的形态和神韵的模仿,唤醒了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以其独特别致的运动风格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广大民众,不知不觉地使人们接受了这种万众一心、排除万难、奋勇前进的价值观念.当人们看到象征种族的巨龙在面前飞舞,耳廓充满具有地域特色的潮州大锣鼓,联想着古老动人的、可歌可泣的传说,就会触景生情,产生一种归宿感.

正是由于带着潮汕地域传统农业文化乡土性的特征,潮汕民俗舞龙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便具有了强大的感召力,每当潮汕地区祭祀时,许多旅居外地的潮人蜂拥回乡,甚至在海外的潮人也都竞相回来故乡参与民俗活动,观看民俗祭祀游行、舞龙,那种人山人海,锣鼓喧天,万人空巷的场面,着实使人震撼.因为不管潮汕人走到哪里开枝散叶,潮汕是他们的故乡,潮汕的乡土人情,早已经烙印入他们的精神骨髓,只要故乡的祭祀鼓槌一响,便能够牵动千万海外潮人的心.可见潮汕民俗舞龙具有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团结、凝聚力的功能.

借助潮汕民俗舞龙的增强民俗团结、凝聚力的功能,可以开设世界性潮人民俗舞龙的比赛,使民俗舞龙的比赛成为潮汕地区特色的常规赛事,定期举行较高规格的世界性的潮人民俗舞龙比赛,邀请世界各国的海外潮人组队参与,打造一个属于潮人自己的、全国的、更是世界性的民俗体育文化品牌.

4 潮汕民俗舞龙具有休闲娱乐价值

潮汕民俗舞龙集武术、潮汕音乐和民间手工艺于一体,是具有非常浓厚的潮汕地方民俗特色的体育项目.“蛮劲而不粗野,情溢而含蓄内向,妙趣横生而不庸俗,富于观赏而精神气质追求高尚”,人们在锣鼓的节奏中将武术和舞蹈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人体多种动作,在动态行进和静态造型中将龙的动作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这对表演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愉悦身心的锻炼,是一种健康的休闲娱乐的健身方式.对于观赏者来说,在锣鼓和音乐的支配下,看着威武的龙上下翻滚,场面气势恢宏,在视觉上是一种冲击,在思想上令人联想翩翩,使人精神振奋[5].在节日庆典中,通过舞龙的精彩激烈表演和比赛,使节日充满吉祥和欢乐,在城市中,它是一道绚丽的,充满浓郁民俗文化色彩的独特景观,在乡村,它更是庆祝丰收及各种喜庆活动的保留运动[6].例如乔林烟花火龙演绎时,青壮年男性各执一龙节,追随着前面的龙珠,左右翻旋,来回环绕,作蛟龙夺珠之状,配上锣鼓、弦乐,非常壮观;夜间游龙,在各龙节装上灯烛(现代改用灯泡),龙通体射出光芒,色彩耀眼,龙眼射出炯炯光芒,好似一条云雾间的蛟龙.整个游龙队伍前面鞭炮引路,中间蛟龙辗转腾挪,吞云吐雾,后面跟着潮汕大锣鼓、弦乐队,乡中德高望重的老人,还有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这样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在乡中穿街过巷,锣鼓喧天,乐声悠扬,爆竹阵阵,令人有盛世升平之感.初十烧龙,那晚广场四周鞭炮齐鸣,执龙者斋戒沐浴,赤上身、穿短裤,头戴小竹笠,手执火龙奔跑如飞,但见火把引路,龙珠前导,蛟龙冒烟突火,冲云穿雾,腾跃盘旋,犹如龙在云中游走.当晚,观赏烧龙活动的观众人山人海,万人空巷,广场四周围观者里三层,外三层,热闹非凡.无疑,这样一个盛大的舞龙活动对整个乔林的人们来说具有非常强烈感官刺激的休闲娱乐的作用.

运用民俗舞龙的休闲娱乐价值,可以在民间开设民俗舞龙的体育俱乐部,让民间的体育组织操作这样的民俗舞龙比赛,让更多的经济实体参与赞助和宣传,让广大的潮汕民众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民俗舞龙的活动中来,这样可以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引导人们的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一些经济价值,后继可发展为民俗体育产业.

5 潮汕民俗具有人文旅游价值

潮汕民俗舞龙作为一种人文旅游资源,符合了具有鲜明深刻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的特征.潮汕民俗舞龙体现了潮汕各地的风俗差异、各有特色,适应了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多样性,可以吸引不同出行动机的旅游者前来旅游观赏.

由于潮汕地区远离大陆文化中心,保留了古代中原的一些日常礼俗,形成礼俗时尚的滞后和相对延续,成为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是潮汕人文旅游资源中的一大景观.潮汕舞龙是民族信仰和风俗的表现,凝聚了潮汕丰富民俗文化和历史内容,能满足探新求异的旅游者的兴趣,是旅游资源价值的重要因素.首先,潮汕民俗舞龙具有浓厚的农业乡土性特征.例如潮汕各市虽地理位置相离不远,但不同地区氏族展现出的各具特色的舞龙活动,体现出不同的舞龙程序,制龙的规格,舞龙的套路和民俗规约都有很大区别.例如,揭阳乔林的烟花火龙的龙身可分为九节、七节或五节,演绎的过程包括游龙、舞龙、烧龙三个部分;汕尾陆丰南溪村的滚地金龙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连成一体,演出时由二人进入“龙身被套”,一人舞龙头,一人舞龙尾,互相配合席地伸缩翻滚,在地上模仿龙的动作;揭阳普宁下架山镇横溪龙以青龙为主,整条横溪龙加上龙珠,有七节、九节、十二节、十八节、二十四节不等,横溪龙的表演形式有游龙和舞龙两种,等.其次,潮汕民俗舞龙具有海洋文化特征和农业文化弊端.在古代,由于水灾、旱灾在诸灾害中的危害最甚,潮汕人信神至诚,潮汕民间岁时节日的游神赛会,是潮汕人敬神祀神的一个典型的民俗活动.受潮汕传统的农业文化色彩影响,潮汕民俗舞龙活动对性别有着严格的限制,具有性别歧视倾向.在整个潮汕地区只有男性的舞龙表演,而女性只能参与游行队伍中运动量相对较小的展示角色.第三,潮汕民俗舞龙具有严格保守的民俗规约性和独特的传承方式.潮汕地区各个地方的民俗舞龙都有固定的民俗程序与民俗规约,一切均围绕着祭祀时“悦神”的需要而进行,有着固定的展演时间,有着严格的表演程序.这种民俗规约不见文字的记载,但整个区域姓氏或者村庄的民众都孰能知晓,并且自觉按照这样的规约严格遵守,世代更替,传承了千百年.

运用潮汕民俗舞龙旅游价值的功能,政府可以协调体育部门与旅游文化单位的关系,调动一些积极因素,与相关行业通力合作,与社会各界广泛联系,加快发展有潮汕民俗特色的民俗体育旅游业.在各市的民俗节庆期间开设民俗体育旅游节,充分利用潮汕民俗活动的优势,风俗习惯,大力开发民俗体育旅游市场,结合其他景区旅游,餐饮特色,打造一个以民俗体育比赛交流为特色的人文旅游项目,有利于潮汕旅游业的发展.

首先,按照潮汕民俗节庆的时间定期开设民俗文化旅游节,在这样的节日中舞龙作为典型的民俗体育的项目是一个很好的旅游观赏的亮点.其次,可以在典型的旅游景点开展民俗舞龙的专门表演节目,甚至可以是编排简化的舞龙套路,让游客参与到表演与舞龙比赛中来,让游客体会到龙文化的内涵,体会到传统体育项目的魅力,丰富游客旅游过程的体验.

6 结语

潮汕民俗舞龙是潮汕地区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形式,也是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兴体育文化的冲击下,我国民俗传统体育文化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冲击,潮汕民俗舞龙文化也不例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传承与发扬潮汕民俗舞龙文化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深入挖掘潮汕民俗舞龙的社会功能以及价值,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传承与发扬这一民俗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潮汕民俗舞龙文化底蕴深厚,内容形式多样,具有完善个人素质、培养团队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社会功能以及休闲娱乐和人文旅游的价值.我们应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改革潮汕民俗舞龙的表现形式,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社会功能与价值,为促进潮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徐琳.论我国民俗体育的地域文化特征与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5):34-36.

[2]林德山.龙舞·乔林烟花火龙[C].揭阳.2013:20-27.

[3]盛海辉.从南溪“滚地金龙”说起——陆丰“非遗”珍存[J].源流,2012(8):74-76.

[4]唐韶军.中国舞龙的技术风格及社会价值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

[5]潮风.陆丰滚地金龙[N].汕头都市报,2013-01-30(22).

[6]雷军蓉.中国舞龙运动的社会特性和价值功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0):1330-1332.

Social Functions and Values of Chanshan Folk Dragon Dance

SUN Hong,LIN Wei-xia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Gaungdong,521041)

Social functions and values of Chaoshan folk dragon dance is studied mainly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logical analysis,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olklore,physical education and sociology.The study shows that social functions of Chaoshan folk dragon dance include perfecting personal quality,fostering team spirit,and strengthening national cohesion.Its values include leisure and recreation,and cultural tourism.

Chaoshan folk lore;dragon dance;social functions;values

G852.9

A

1007-6883(2015)06-0070-05

责任编辑 朱本华

2015-11-19

孙虹(1974-),女,广东揭阳人,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潮汕人潮汕舞龙
舞龙
潮汕牛肉火锅
嗜甜的潮汕人
潮汕:把一碗粥吃成了传奇
潮汕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中秋舞龙
潮剧创新要坚守“潮味”
潮汕人的生意经
潮汕人做生意赚钱技巧大揭秘
潮汕文化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