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成了死对头

2015-03-30 09:55本刊编辑部
当代工人(B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南希草稿纸恐惧

电话成了死对头

我算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妹子,平时跟同事都处得火热。可工作中,每次要跟客户打电话交流,我心里就发憷、打退堂鼓。如果当着其他同事面打电话,我更是紧张得前言不搭后语了!不得已,很多时候我只能躲到角落里,用自己手机与客户交流。我这到底出了啥问题?

南希

心理咨询师 韦学亮:

南希,你的表达言简意赅、清晰明确,说明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看来,电话交流障碍已经对你产生严重妨碍。其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恐惧的事物,比如,有人怕老鼠和蛇,有人无法坐飞机,有人不敢跟上司汇报工作。不知何时,电话也成了一些人的死对头——电话协调是能拖就拖,电话接通就舌头打结,放下电话后手脚酸软、呼吸不畅。

这种源于电话交流产生的抵触情绪和沉重压迫感被称作电话恐惧症。一般来讲,明朗的交往环境,更容易让人感到轻松,也最容易做出正确判断。而在电话交流中,由于无法感知对方的表情神态和肢体动作等,可控因素明显减少。对未知交往环境产生顾虑和紧张,就会让人犹豫不决,甚至像南希你一样无法正常交流。当电话是打给重要客户或上司时,这种失控的症状会表现得更加明显。

电话本身只是一个媒介性质的实体存在,电话恐惧并不是害怕电话本身,那么我们到底在害怕什么呢?

南希,暂时放下你的焦虑,让我们一起寻找恐惧的真正原因。首先,要确定你对与客户电话沟通的内容是否十分在行。一般来讲,如果对与客户沟通的工作并不十分熟悉,就会导致信心不足,如果对方恰巧又是一个强势的主儿,那么你产生紧张情绪甚至是回避心理也是正常反应。其次,你是否过度在意别人的眼光。在同事面前打电话会加重你的紧张情绪,这说明你十分注重职场形象,害怕自己不够完美的表现可能会降低自身威信,影响在领导或同事心目中的形象。又或者,你是一个胆小、害羞、依赖性强的人,也会更容易出现类似反应。

打电话是工作和生活无法回避的内容,那么要怎样才能克服上述问题呢?如果是对沟通内容没有十足把握,那么就抓紧时间做功课吧。每次打电话给客户前,把要说的内容逐条写在纸上,对可能出现的状况做一个全面的考虑和应对。草稿纸上的内容可以尽可能的详细,比如客户的称呼、打电话的目的、需要协调的内容,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清晰的内容。草稿纸上的预演不仅有助于你整理思路、查找不足,也会让你在交流中更自信。不妨试一试。

如果是因为在意同事的评价而不敢在办公室打电话,那建议你尝试一下脱敏疗法。简单地说,就是不要让自己对同事评价过度敏感。比如,可以先在办公室只有两三个人的时候尝试打公务电话,训练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适应力。然后逐渐增加人数,实现在格子间里与客户的无障碍交流,最后实现完全脱离过敏。

要知道,每个职场人都有不足,避免暴露不足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但也不能因噎废食。谁在人前不被说,谁在人后不说人?只要自己尽力做到最好那就是完美。

猜你喜欢
南希草稿纸恐惧
第二个奇迹
第二个奇迹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更奇怪
培养小学生使用草稿纸的方法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学生检查试卷的“秘密武器”:草稿纸
南希·里根:1921~2016年
草稿纸上致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