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R6号生根粉对瓜叶菊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2015-03-31 01:48檀小辉李湘琪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叶宽结果表明生根

檀小辉,梁 芳,李湘琪

(1.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1;2.玉林师范学院,广西玉林 537000)



GGR6号生根粉对瓜叶菊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檀小辉1,梁 芳2,李湘琪2

(1.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1;2.玉林师范学院,广西玉林 537000)

[目的]以瓜叶菊的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GGR6号生根粉对瓜叶菊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浓度GGR6号生根粉处理及对照处理瓜叶菊的形态及生理指标。[结果]根长在250 mg/L浓度处理时与在50 mg/L浓度处理时的差异显著;不同浓度生根粉对瓜叶菊叶宽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影响不显著;根系活力与可溶性糖含量在CK与100、150、200、250 mg/L处理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叶绿素含量在CK与50、100、150、200、250 mg/L处理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经过GGR6号生根粉处理后的瓜叶菊幼苗在根长、叶宽、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各项生长和生理指标均优于对照(CK)。

瓜叶菊;生根粉;生长指标;生理指标

瓜叶菊(Pericallishybrida)属菊科多年生草本花卉,现多作一、二年生栽培,别名黄瓜花、千日莲、瓜子菊等。原产加那利群岛,后经英国杂交选育,现在世界各地均有种植。花为头状花序,多数头状花序簇生成伞房状。果为瘦果、带有冠毛。此花性喜温和湿润气候,不耐寒,怕雨涝、强光和霜冻,对肥料要求高,在土质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及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良好[1]。一般于低温温室或冷床栽培,温度夜间不低于5 ℃,但小苗也能经受1 ℃的低温,白天不超过20 ℃,以10~15 ℃最合适[2]。可通过扦插、播种繁殖。生产中以播种育苗为主[3]。

瓜叶菊是冬春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以其花繁色艳、花期持久等优良观赏性状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花卉,同时又可布置花坛。由于它耐低温、易管理,所以商品化生产前景广阔,是花卉生产者的又一增收途径。该研究对不同浓度生根粉处理下瓜叶菊生长及生理特性进行研究,为其保护栽培、产业化栽培、提高开花质量和引种驯化等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该试验所用材料是在玉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楼下花圃中种植的瓜叶菊实生苗,每盆1株,所用土壤为园土∶腐殖土=3∶1的混合土。

1.2 研究方法

1.2.1 试验设计。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植株大小一致的瓜叶菊苗进行处理,设置5个处理浓度,50、100、150、200、250 mg/L[4],分别记为处理①、②、③、④、⑤,以清水为空白对照(CK),每个处理3盆,3次重复,数据取平均值,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栽培管理措施一致。在瓜叶菊长出2~3片真叶时对其喷施1次GGR6号生根粉处理液(间隔10 d),连续喷施,共计3次。所有试验植株均置于露天室外,采用喷雾法,以叶缘滴水为度。

1.2.2 测定指标与方法。形态指标:根长、叶宽用直尺测定。生理指标:根系活力的测定采用TTC法[5];叶绿素含量的测定采用丙酮-乙醇提取法[6];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6]。

1.2.3 数据处理方法。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用STST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用SSR法进行多重比较[7]。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瓜叶菊根长的影响 由图1可看出,随着生根粉浓度的增加,瓜叶菊的根长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差异,且呈逐渐上升趋势,说明生根粉处理对瓜叶菊的根长生长有促进作用。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生根粉对瓜叶菊根长的影响不显著(F值=4.80

2.2 不同处理对瓜叶菊叶宽的影响 由图2可看出,随着生根粉浓度的增加,瓜叶菊的叶宽与对照相比呈逐步上升趋势,说明生根粉对瓜叶菊的叶宽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表1 不同处理对瓜叶菊根长影响的多重比较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在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下同。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生根粉对瓜叶菊叶宽的影响不显著(F值=3.28

表2 不同处理对瓜叶菊叶宽影响的多重比较

2.3 不同处理对瓜叶菊根系活力的影响 由图3可看出,随着生根粉浓度的增加,瓜叶菊的TTC还原量与对照相比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说明生根粉处理可促进细胞的活跃度。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生根粉对瓜叶菊根系活力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F值=24.89>F0.01=5.06)。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表3),不同浓度生根粉处理(除处理①)的根系活力与对照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表3 不同处理对瓜叶菊根系活力影响的多重比较

2.4 不同处理对瓜叶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由图4可看出,随着生根粉浓度的增加,与对照相比,瓜叶菊的叶绿素含量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说明生根粉处理有利于瓜叶菊叶绿素含量的积累。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生根粉对瓜叶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F值=60.63>F0.01=5.06)。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表4),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叶绿素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表4 不同处理对瓜叶菊叶绿素含量影响的多重比较

2.5 不同处理对瓜叶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由图5可看出,随着生根粉浓度的增加,瓜叶菊的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明显,说明生根粉有利于可溶性糖的积累。

处理可溶性糖含量μmol/L0.05水平差异显著性0.01水平差异显著性CK1.988eD⑤2.950aA④2.750bB③2.611cB②2.378dC①2.094eD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生根粉对瓜叶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F值=90.95>F0.01=5.06)。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表5),瓜叶菊的可溶性糖含量在对照与处理⑤、④、③、②之间差异极显著。

3 小结

GGR6号生根粉处理可明显提高瓜叶菊幼苗期的根长、叶宽,促进叶绿素、可溶性糖合成,有利于瓜叶菊植株营养生长。由于试验条件所限,该试验仅对生根粉在瓜叶菊幼苗期形态指标及生理的影响作初步研究,而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动态过程,同一植株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生根粉的适应能力可能会有所不同。生根粉对瓜叶菊的影响,还需从组织、细胞、分子生物学等方面作进一步研究。

[1] 刘辉.东北地区瓜叶菊的栽培管理[J].中国林副特产,2005(1):20.

[2] 李亚绒,刘建海.瓜叶菊生态习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5):137-142.

[3] 邢秋格,曹军合.瓜叶菊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8):212.

[4] 刘敏,丁江南,王飞翔,等.叶面喷施赤霉素对瓜叶菊生长与开花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08,14(6):36-38.

[5] 蔡庆生.植物生理学实验[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3:45-46.

[6] 李玲.植物生理学模块实验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80-82.

[7] 王宝山.实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95-106.

Effect of ABT No. GGR6 on the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PericallishybridaSeedlings

TAN Xiao-hui1,LIANG Fang2,LI Xiang-qi2

(1.Guangxi Subtropic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Nanning,Guangxi 530001; 2.Yulin Normal University,Yulin ,Guangxi 537000)

[Objective]By taking thePericallishybridaseedlings as the test material,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the ABT No. GGR6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affects the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P.hybrida. [Method]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GR6 rooting powder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the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indexes were determined.[Result] The root length of the seedlings under the treatment at 250 mg/L concentration greatly differed from that at 50 mg/L concentration; ABT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promoted the leaf width of the seedlings, but the effect was not remarkable; the root activity and soluble sugar content in CK and at 100, 150, 200, 250 mg/L concentration respectively all revealed obvious differences;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in CK and at 50, 100, 150, 200, 250 mg/L concentration respectively also revealed obvious differences.[Conclusion]After the treatment of ABT No. GGR6, the various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indexes of theP.hybridaseedlings such as the root length, leaf width, root activity,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soluble sugar content etc. were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CK).

Pericallishybrida; ABT; Growth index; Physiological index

玉林师范学院院级青年科研资助项目(2012YJQN07)。

檀小辉(1984- ),男,河北邢台人,实习研究员,硕士,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通讯作者,讲师,硕士,从事园林植物繁殖、栽培与管护研究。

2015-04-23

S 604+.3

A

0517-6611(2015)17-061-02

猜你喜欢
叶宽结果表明生根
马奶子葡萄叶面积评估模型的建立
回归方程法测定两个龙眼品种叶面积研究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水稻叶面积测定
国外的微水洗车模式如何在本地“生根”
让雷锋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册亨县杂交水稻引种试验
体育锻炼也重要
女性体重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