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综合素质

2015-03-31 16:23廖俊杰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核心职业评价

摘要:职业核心能力训练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两年来,通过开设相关的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课程及对学生教学效果的数字化调研表明,项目教学是提升学生能力的有效方式,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能力点依次提升。单项能力训练会带动其它相关能力点的进步。由此提出,多项能力集成的教学模块更有利学生成长需要,在教学效果上会更明显。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1-0022-02

收稿日期:2014-12-29

作者简介:廖俊杰(1965-),男,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广东 广州/510300)

资金项目:本项目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立项,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改革研究(CVCC11A-01)。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的概念最早应用在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中,由美国战略管理专家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默尔(Harmel)在1990年在《哈佛评论》中首次提出,原指企业中的集体性学识[1][2][3],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整合多种技能的学识。在职业教育中引入核心能力的概念,指的是在任何职业或行业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且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能力。因此,职业核心能力又可称职业通用能力或者职业关键能力,它支撑了人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4]。 我校从2007年至今,已经进行了七年多的实践,通过模块式的课程设计,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推行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实践和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探索了在高等职业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关键要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训练,才能达到增强学生表达、交流、合作、创新、自学等能力。围绕这个目标,我校开设了多个模块,通过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及调研实践等推行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课题试验集课程资源开发、学习环境和活动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设计为一体,探讨和研究课程学习模式和学习路径,提高学生核心能力培养。

1.建立了体现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地发挥职业核心能力实践效果,开设了《职业核心能力》一门课程,确定为全校公共选修课程。在开设《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同时,试点专业还开设了必修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学生专题研讨》《高职生职场实战策略》等相关课程。这些课程与《职业核心能力》相互结合,形成全方位素质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的成效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的实际行动中得到体现。这些课程同时也与社会实践和学生科技挑战杯、学生技能竞赛等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2.教学内容以能力为导向

为使素质教育全方位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在开发《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时,已经着手考虑了与试点专业的课程进行充分衔接。实行以能力训练为导向,素质培养为侧重,在实践中寻找案例,在教学中灵活设置教育内容。项目贯穿课程,实施多形式,多内容的教学方式。采用任务导向,项目驱动,根据行动导向教学OTPAE实施教学步骤[5],将课程目标融入项目教学过程中,通过训练正确的思维方式、掌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来提升能力。

二、改革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

根据高等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培养中,我校还对其评价标准进行改革创新。对教学模块中的能力目标,找到关键能力,划出评价等级标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程评价。让学生在课程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分三个环节进行量化评价,寻找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能力变化轨迹,形成过程评价、动态评估和信息反馈,及时反映教学实施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效果评估上,通过设计调查表,对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分期调查,调研的问题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块进行分类设计。调查的时间分为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三个时期,实行过程评价。与常规的教学评价不同的是,该课程采用数字量化评价,既可以看出直接的能力提升程度,又可以对多项相关能力进行评价;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适时改进教学方式,提升培训效能,让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在提升学生素质教育中产生实效,同时也探索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的有效教学路径。

三、创新教学方法及其实施效果

1.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体现能力训练目标

在《创新能力》课程教学中,注重案例法的运用,结合我校专业特点和成功校友事迹,如“中国糖王”“中国食用色素王国”等校友自主创业的案例进行思维启发,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潜能,课程课堂气氛热烈,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在《团队合作》课程中,结合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例,采用任务考核方式,如“如何化解室友的矛盾,营造和谐氛围”为任务,让学生按照“目标-任务-实施-评价”的思维方式来完成教学项目,又如以“如何与陌生人交朋友”为题来讨论,引出了多种行动实效方案,这些教学项目与案例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社交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取得明显效果。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参与热情,实现了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的目标要求。

2.企业项目,真实任务,增强实战能力

在课程的学习中,注重与实践结合,在《创新能力》课程教学中设置了“企业诊断”实践教学环节,既是对课堂项目教学的检验也是对能力训练项目的延伸。“企业诊断”实践环节充分利用企业的真实案例,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对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企业诊断。有两种教学方式:一种方式是学生针对课堂上思考的问题,到企业和生产岗位中具体解决。这种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第二种教学方式是,学生到企业实地考察、参观调研,利用课堂教授的方法发现生产管理、生产工艺中的问题,找到问题症结,提出创新点,进一步提出解决方案。企业诊断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

3.专业融入,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注重互动性,提出案例,并对每个案例,紧密结合专业特点,适时开展课堂实践,如对汽车营销专业授课时,融入了汽车营销创新、策划与创新。将与人交流、团队合作技能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关联内容穿插教学。带领学生到车间考察,到各个车展销售中心调研并践。学与教的目标一致,师生互动,做学交替,多种技能贯通,提高教学效果。

4.有的放矢,个性培养,促进人人成才

在课程的学习中,注重学生个性发现,注重心态教育。根据个性需求开展课题试验,如自学能力培养课程,有的同学将学习目标定在英语四级考试。针对课程局部学生,相对应设计英语自学方法的教程。针对一些学生向往企业创业工作,学校还邀请一些知名企业家、成功校友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同时,职业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创业调研活动,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为学生进行具体的职业规划指导,加强学生心态调整,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个性培养,促进人人成才。

5.量化评价,过程控制,形成能力成长轨迹

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不间断的进行开课效果调查,分别在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三个时期运用课程教学对比调查表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调查,实行量化管理和数字化评价。通过《创新能力》课程调研,在创新目标,个人潜力发挥和创新思维等直接的能力点方面和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自我学习等相关的能力点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图1)。

四、深入推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考

上述量化调研表明,能力提升与课程改革是紧密关联的。在课程的推行中,我们也深感职业核心能力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下一个阶段,课题组在扩展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不断加大课题推行力度。

一是将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由全院共选课,进一步推行到各系,融入课程体系,逐步将相关课程作为限选课和必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课程教学不限制单一教学模块,复合能力的教学模块(如职业方法能力、职业社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

二是全方位推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在教材建设方面,组织编写创新能力培养教材,实现全方位深入课堂改革与建设,全面推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实训室建设方面,要重点强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场所建设,配备相关的训练条件,使项目教学中的充分实施发挥效能;在教学运行方面,尽可能推行小班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采用一带多、传帮带和进行培训班学习等多项措施,全校要培养10名以上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师,全面推广课题成果,为我校的示范性建设服务,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美]加里·哈默尔.战略就是革命[J].北京:哈佛商业评论,2004(6).

[2][美]加里·哈默尔, C.K.普拉哈拉德,1994.竞争大未来:企业发展战略[M].北京:昆仑出版社,1998.

[3][美]迈克尔·波特,加里·哈默尔.未来的战略[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4]安世全.职场关键能力[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5]彭晓平.OTPAE五步训练法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3(51).

责任编辑朱守锂

猜你喜欢
核心职业评价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我爱的职业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五花八门的职业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关于马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