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的附加值

2015-04-01 11:36万宏蕾
瞭望东方周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报警老年人产品

万宏蕾

“小和365”实时采集老人每天的能量消耗、睡眠、体态、步态等基础数据,通过GPRS传输到“小和365”云平台进行大数据计算分析

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后产生了天量的人口迁移,那么“小和365”可能就是这种环境中的必需品——它可以让长期在外地工作的子女时刻查看父母的身体状况,并在老人摔倒等关键时刻及时报警。

这个相当于手机一半大小的智能移动终端,除了具备“摔倒自动报警”功能,还通过内置每秒200次采样的高精度传感器,实时采集老人每天的能量消耗、睡眠、体态、步态等基础数据,通过GPRS传输到“小和365”云平台进行大数据计算分析。

“云计算”会发现老人的健康风险,通过手机APP——老年人自己使用或家人使用——及时进行自动或人工干预。

在今天的中国,有4000多万名老人每年至少发生1次跌倒,65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跌倒造成伤害的比例高达61.84%。一次摔倒往往导致严重的、永久性的伤害,包括髋关节骨折、硬脑膜下出血、软组织挫伤或头部外伤,等等。

很多老年人因此失去自理能力,另一些人因害怕再次跌倒,限制自我活动,导致逐渐失去独立活动能力。

2010年,正是中国对“老人跌倒敢不敢扶”讨论最激烈的时候,已经在北京的联想公司工作了8年的熊毅有些焦躁:“父母远在四川老家,万一他们出门遇到意外,既没人敢扶,子女也不在身边怎么办?”

很快,他和小伙伴们创立了北京天地弘毅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在老年人及其子女之间建立稳定、有效、即时的无线联系,使子女及时了解老年人的健康、行为,并干预老年人的健康。

云监督

如果从产品类型讲,“小和365”的报警功能跟“呼叫器”类产品相似。这种产品分有线、无线两种,早先大多应用于医院、养老院、干休所、疗养中心等养老机构。2007年、2008年后,呼叫器经历了一波爆发式增长,鱼龙混杂,贴牌、山寨产品从几十元钱到上百元不等。

无线呼叫器技术门槛很低,“了解单片机构造,就能造个呼叫器出来。”北京盛世天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鹏向本刊记者介绍,但无线呼叫器产业规模太小,在国家产品分类目录上都“归不上类”,“有线呼叫器已经有了规范标准,但无线呼叫器做出来后,想找机构进行产品质量检测都不知道上哪儿找。”

在北京天地弘毅科技有限公司创立时,国内还没有一家强势的“摔倒自动报警”生产企业。熊毅发现,当时国际市场上最好的是以色列的一款安防产品,但是“只要一放倒就会报警,平时必须保持直立状态”。

2010年底研发成功的第一代产品,其核心是明确摔倒与正常睡眠等运动轨迹、重力加速度等参数之间的差别。而且,它不需要老人进行屏幕解锁、打开报警软件等操作,在老人摔倒时自动感知,1秒钟之内向预设的紧急联系人发送报警和位置信息,定位可准确到20米至100米范围内。

不过当时没有手机厂商愿意合作,“吃了无数闭门羹,终于深圳一家手机厂商答应生产。”熊毅说。

从市场反应来看,只有单一报警功能的产品销售乏力。“这就跟买保险一样,防的是万一。”北京天地弘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再雷分析老年人的使用心理,“每年发生意外摔倒的人数确实很多,但具体到个人,可能几年都不会遇到一次。很多老人嫌麻烦,长时间没起到实际作用,也就将产品丢在一边了。”

早期第一代产品的用户流失率达到百分之七八十。

第二代产品研发中,健康管理、行为干预、慢病预防成为主攻方向。它可以配合行为专家长期跟踪,了解老人的健康趋势,提出具体指导建议。

产品核心功能是根据长期采样分析,建立关于静止、活动的不同分析算法。如果一次静止时间超过40分钟,会默认是一次久坐,通过语音提醒老人:“久坐不利于健康,请起来活动活动。”

比如患有Ⅱ型糖尿病的老年人,必须加大活动量、控制血糖。虽然有自动提醒功能,但有的用户还是发动亲友随时登录“小和”APP,监测家中老人的活动,甚至发现了老人长时间打麻将的情况。

移动终端的附加值

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熊毅手腕上正戴着小米手环,“市场上其他品牌的可穿戴设备我都会试用,对产品稳定性、精准度进行综合对比测试。”

不过,大部分企业对可穿戴设备的核心定位仍处于摸索阶段,要获得用户认同并不容易。而专注于全系统、专业化行为健康管理的老年可穿戴市场,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刚出第二代产品时,深圳的生产厂家违背合约自己悄悄生产。做出一个终端很容易,如果没有其他增值功能,往往拉低了整个行业的门槛。”熊毅认为,提供专业化的智能健康管理及行为干预,需要强大的支撑体系和数据平台,这些核心优势是胜出山寨产品的主要原因。

“小和 365”的研发人员商讨如何改进产品(夏永 / 摄)

他说,“小和365”的用户多是50岁至75岁老年人,这部分人群退休之后活跃度很高,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尤其喜欢口口相传、扎堆购买,并对医生抱有权威崇拜心理。

抓住这样的消费心态,陈再雷开始寻找与正规机构或医院的合作机会。当时,“微糖”——中国最大的一家糖尿病管理平台希望应用自己的数据管理系统,在发现“小和365”关于行为数据研究的优势后,两家机构合作建立移动互联网的专业医疗应用,通过手机记录血糖、同步云端,制定血糖监测方案,控制糖尿病患者运动、饮食情况。

“小和365”由此推开了健康专业领域的大门,开始与“爱康健维”健康咨询公司等机构合作,“2015年会在健康管理行业大规模应用‘小和365产品和数据。”陈再雷说。

近期,用户流失率下降到20%左右,熊毅很乐观:“这说明市场反应不错。”

过去天津、东北、河北、四川等地的会销机构都主动找来,希望代销“小和365”产品,但熊毅发现会销机构通过社区展会推销的方式并不靠谱。

“他们以会议的形式召集老人,推销人员用近乎‘骗的手段,将产品描绘得神乎其神。由于他们自己掌握利润空间,出厂价600元的产品能被忽悠到四五千元。老人拿回家,使用率特别低,几乎没有激活。”熊毅说。

主要面对子女,让子女购买送给父母,然后让老人佩戴使用——这是熊毅确定的销售策略。

陈再雷更愿意直接面向用户、走进社区。广州市南华西街社区是他们最近希望打造的“小和365”样板项目——通过与广州市民政部门、街道办联合,通过政府租赁服务,免费为南华西街的近100位老年人提供“小和365”。

佩戴产品3个月后,老人觉得满意可以自行购买。目前转化率达到80%。

熊毅说,根据后台数据,经过健康指导干预,一般3个月后老人的体检测试数据就会有明显改变。“能进入广州社区,与政府支持密不可分。对于这种政府租赁服务的模式,我们也希望在不同地方衍生出新模式。”

“可穿戴的老年用品要纳入国家战略层面,我们正在申请科技部的创新基金,希望能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陈再雷说。

猜你喜欢
报警老年人产品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小心,墙纸在报警
鞋子摆放透露的信息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死于密室的租住者
基于Wonderware平台的分布式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