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围绝经期健康大讲堂(之三十一)

2015-04-04 07:08颜嘉楣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1期
关键词:水钠肾素周期性

◆文 颜嘉楣

女性更年期常见病之七——特发性水肿(上)

到了更年期,由于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有些女性会出现一种不明原因的水肿,表现为轻重不一的全身性水肿,常有缓解和加重交替出现的现象,可持续数年或数十年,缠绵不愈,十分恼人。但通过医生进一步检查,心、肝、肾等主要器官都正常,血、尿、便常规化验检查也没有什么异常发现。医生把女性更年期这种找不出病因的水肿,叫做女性更年期特发性水肿。

特发性水肿又称为周期性特发性水肿,是水肿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水肿一般有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营养不良性等几类,这些水肿都是有明显的原因可循,而特发性水肿却无明确原因可查,确切的发病原因也不十分清楚,只是以体重增加及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故冠以“特发性”一词,文献中也常冠以周期性水肿、特发性水肿、水钠潴留综合征及体位性水肿等名称。虽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弄清,但从病生理的角度上说是一种水盐代谢紊乱综合征,细胞外液在皮下间隙异常增多。

临床表现

反复发作的、周期性的下肢凹陷性水肿,或眼睑水肿,或虽无明显凹陷性水肿,但伴有不同程度的肥胖,给人以膀肿的感觉;特发性水肿的特点主要是水肿的发生与体位有着密切的关系,立位重于卧位,在长时间站立或活动后出现或加重,平卧位休息后又逐渐减轻至消失。傍晚重于晨起,早晨颜面及手部比较明显,下午以下肢和足部显著。此外,病人早晚体重变化较大,清晨空腹和夜间睡前体重差(日体重差)较正常人相差较多,正常人日体重差多在1kg 之内,而患病者常在1.5kg 以上,重者可达3.0 ~5.0kg。夜尿量明显多于白天,常伴有肢体困倦、心悸、头晕、腰酸、月经不调等症状,或可有精神抑郁,易激动,面部潮红、易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部分患者可伴有直立性低血压;或由于颅内水肿导致患者头痛;或由于微小血管障碍的患者在长时间直立后可出现类似风湿病的全身性疼痛。

可能的发病机理

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因某种原发病变使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根据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发现,此类病人的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这种血管性代谢性病变(因有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或糖代谢异常)的发现引出了一种推论,认为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可以导致血浆的成分(包括白蛋白)向组织间隙漏出。尤其当患者处于直立体位较长时,低垂部位毛细血管流体静压较高,利于这个漏出过程而产生水肿。

继发性水钠滞留可能由于部分血浆容量转移到低垂部位组织间隙,使血浆容量下降。一方面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肿,另一方面还可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抗利尿激素增多,引起肾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多而导致水肿。

女性更年期特殊生理情况由于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造成女性更年期特殊生理现象,可利于发生体液蓄积的倾向。

肾脏作用健康人体液量与尿中的水、电解质排泄,每2 ~5 天有一周期性变化(波动达1 ~1.5kg),特发性水肿者超过这个生理变化范围(波动达2 ~3kg 以上)。特发性水肿时有钠的排泄障碍,产生周期性体液潴留,引起周期性水肿。

诊断依据

诊断女性更年期特发性水肿是一个排除性的诊断过程,必须排除引起水钠潴留的已知病因,如肾源性、心源性、肝源性、黏液性、营养不良性水肿及药物等原因引起的浮肿后才能诊断本病。其中,药物引起的水肿发生率高,但常被人们忽略而疑似为本病。据报道,女性高血压患者80%服用钙通道阻滞剂,伴有钙通道阻滞剂依赖性水肿。药物引起的水肿一般不涉及面部及眼睑,且水肿形成的机制一般比较明确。血管舒张药直接或间接引起容量增多并且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β-受体阻滞剂主要通过扩张平滑肌及影响肾素的释放(或前肾素的合成)导致水钠潴留。

一是水肿。有明显的体位性水钠潴留,晚上睡前体重较早上起床时体重增加1kg 以上;站立4 小时即出现明显的下肢肿胀;浮肿呈周期性演变,多于月经前期加重;夜尿量明显多于白天。

二是有多方面的精神、神经症状,如疲倦、头昏、头疼、焦虑、失眠、烦躁等。

三是常伴有低血压、肥胖。尿钠排泄减少,血浆肾素、醛固酮分泌及排泄增加,血浆肾素活性增加。

猜你喜欢
水钠肾素周期性
慢速抗阻训练:周期性增肌的新刺激模式
六方水钠锰矿对罗丹明B的去除效果及机理
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蛋白含量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中肾素的关系研究
新型环境材料水钠锰矿应用研究进展
数列中的周期性和模周期性
水钠锰矿的制备及其对Cd2+的吸附性能试验研究
AAV9-Jumonji对慢性心力衰竭犬心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影响
一类整数递推数列的周期性
基于扩频码周期性的单通道直扩通信半盲分离抗干扰算法
醛固酮肾素定量比值筛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