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枣树设施栽培前景及发展建议

2015-04-04 09:11邢金香赵雨明杨建华郜慧萍景秀文
山西林业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大同市枣树果树

邢金香,赵雨明,杨建华,郜慧萍,徐 瑢,杨 飞,景秀文

(1.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2.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0)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6'~112°59',北纬 39°03'~ 40°44',属中温带半干旱性气候,是山西省的高寒区。年均温7.1℃,年均降水量400 mm,年均无霜期136 d.笔者通过系统地总结大同市设施农业(包括设施蔬菜、设施水果和设施干果经济林)的发展成效和不足,结合山西省林学会和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近3年来在大同市实施的山西省发改委项目“高寒区枣树设施栽培技术研究”的实施效果,提出了大同市枣树设施栽培发展的建议与对策。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重点的现代设施农业,是该区人民因地制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跨越发展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

1 大同市枣树设施栽培前景分析

1.1 栽培技术已成熟

2013年4月山西省林学会、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共同主持承担的山西省发改委项目“高寒区枣树设施栽培技术研究”在大同市南郊区古店镇正式启动。经过近3 a的试验研究,在大棚的设计、棚内温湿度调控、枣品种的选定、栽培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筛选出了适合高寒区大棚栽植的品种3个 ~5个,枣树2年生时产量已达到7 500 kg/hm2~15 000 kg/hm2,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项目的实施填补了山西省高寒区枣树经济林栽培的空白,设施大棚枣树种植能够有效地解决枣裂果的问题。大同市现有较多闲置大棚,推广该项目可将大棚利用起来,给用户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1.2 示范推广初见成效

在省市各级政府和技术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高寒区枣树设施栽培技术研究成果得到了及时的推广和转化。2015年春季,山西省林业厅下达了在大同市建80个枣树设施大棚、栽培6.67 hm2枣树的任务。

2015年4月,山西省林学会带领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枣树专家在灵丘、广灵、天镇、大同县、大同市南郊区、新荣区、市种苗站、十里河林场等地进行枣树设施栽培示范推广技术指导。专家组对苗木假植、挖坑、施肥、栽植、扣棚和水肥管理进行了现场指导,在栽培模式上提出了早期高密度栽植、宽窄行计划密植和枣-蘑菇等立体经营3种模式。

在科研成果的示范带动下和市场经济的驱动下,出现了龙头企业和个体发展枣树设施栽培的热潮。2015年春季,汇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天镇县建了90个大棚,种植了13.3 hm2冬枣。在此带动下,未来3 a~5 a内,高寒区枣树设施栽培将迅猛发展。

1.3 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机遇

1.3.1 闲置空棚急待开发

大同市以蔬菜大棚生产为主的设施农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8年以来,随着现代农业装备及科技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加大,政策和资金倾斜,设施农业逐步向专业化、区域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主要集中在南郊区、大同县、阳高县、天镇县、浑源县、广灵县等。据大同市政研网报道,“十一五”期末,全市累计设施栽培发展面积5 533 hm2,温室大棚5.18万栋,共涉及2.57万个农户,74家企业。包括智能温室5个,面积20 hm2;日光温室2 153 hm2;塑料大棚和移动大棚2 333 hm2;食用菌1 040 hm2.主要产品有蔬菜、瓜果、食用菌和花卉,年产量 30.51×104t,产值6.85亿元。

产业规模和数量不断发展壮大,内部深层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其效益并不与规模数量呈正比,发展受到了技术落后、市场体系薄弱、产后环节滞后以及加工转化水平低等诸多限制因素的影响。设施简易,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品种单一,竞争力小,效益低。经营技术水平低,缺乏系统的、科学的栽培技术体系作支撑,不能保证产业的稳产和高效。流通体系不完善,产销矛盾日益突出。许多经济实力小、技术力量薄弱的个体农户放异经营,致使产业出现大量空棚闲置的现象。

产业发展壮大后,内部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势在必行。设施农业的高效和稳产不但要求流通体系完善和产业链延伸配套,而且要优化内部产业结构,合理安排蔬菜、食用菌、花卉、干水果等设施产业的比例,形成结构稳定、运行有序、组织能力强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才能保证设施农业供需的动态平衡,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随着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设施农业必将向干水果经济林发展,也给枣树设施栽培带来了机遇。

1.3.2 果树设施栽培发展良好

1 )设施果树栽培将成为大同市设施农业结构调整新的增长点。山西省高寒区初霜期较早,翌年春季升温早,成熟期也相应较早。设施栽培后,棚内小气候均能达到或略超树种主裁区的气候条件,特别适于不耐贮运、供应期短的浆果类和核果类品种的栽培。设施果树栽培所产出的反季节果品,较河北、山东等省份所产果品的成熟期早,效益好。

2 )设施果树栽培规模小,但效益十分显著。据报道,截止到2012年底,大同市发展设施果树面积约36.7 hm2.其中,阳高县 16.7 hm2,南郊区 10.0 hm2,大同县4.0 hm2,浑源县 2.0 hm2,天镇县 2.0 hm2,灵丘县1.3 hm2,广灵县0.7 hm2.从设施类型上区分,有日光温室果树26.7 hm2,塑料大棚果树7.3 hm2,其它类型设施果树2.7 hm2.设施果树栽培树种主要以桃、葡萄、杏、草莓等为主。其中,桃树以瑞光2号、中油2号为主,葡萄以先科1号、京亚为主,杏树以华县大接杏、金太阳杏、骆驼黄杏等为主,草莓以丰香、丽红等品种为主。设施水果栽培面积远落后于设施蔬菜、食用菌和花卉。但示范园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温室油桃产值可达63万元/hm2,油桃纯收益可达45万元/hm2;草莓及葡萄的纯收益可达37.5万元/hm2;杏的纯收益为34.5万元/hm2,其它果树的纯收益为30万元/hm2左右,温室蔬菜纯收益一般为1万元/hm2左右。

3 )“果树进棚”、“南果北移”项目的实施,促进了设施栽培的现代化进程,是大同市进入21世纪以来设施栽培的创新突破。大棚结构的升级,保温材料的应用和保温技术的大幅度提升,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调控技术的日益完善,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花果管理等集约经营技术的形成,给枣树设施栽培大面积推广提供了设备和技术基础。

2 建议与对策

2.1 加强领导

省市县乡各级政府应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体制建设,形成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组织管理机构,做好协调配合和组织实施工作。

2.2 建立产业化示范基地

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积极鼓励和引导大企业、农业经营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枣树设施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利用大同市已经形成的设施农业基础优势和技术优势,在设施农业栽培成功的县区推广技术成果,通过合理布局,迅速形成规模产业,建立产业化高效示范基地。

2.3 科学配置适宜品种

高寒区枣树设施栽培以鲜食品种和鲜食制干兼用品种为主,由技术部门统筹规划,科学配置适宜品种。城区以鲜食品种为主,郊区以兼用品种为主。鲜食品种主要有晋矮1,2,3号、6月鲜、蛤蟆枣、不落酥1号、蜂蜜罐1号、临汾蜜枣3号、山东梨枣、苹果枣,兼用品种有金瓶枣、骏枣1号、冷白玉、金谷大枣、雨丰、赞皇大枣等。2015年推广的80个大棚主要以金瓶枣和骏枣1号为主。

2.4 强化科技含量

应当深刻认识到当前大同市农民从事设施农业仅靠传统农业生产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管理水平。高寒区枣树设施栽培的关键技术是7月份以前的保温、升温技术和大棚集约化栽培技术。因此,成果在推广过程中要加强技术培训,进行技术交流。通过培训,使农户充分认识枣树,掌握其栽培管理的关键技术,重点掌握设施大棚保温、升温技术,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整形修剪技术及抹芽、除萌和摘心技术。从各个环节强化设施枣树栽培的科技含量,提高推广效果。

[1] 张国恒,耿有廷.大同市果树设施栽培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22):77-78.

[2] 马蓉丽,王云山,焦彦生,等.山西设施园艺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G].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园艺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47-52.

[3] 王学军.大同市果树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6):79-80.

猜你喜欢
大同市枣树果树
果树冬季要休眠 易受冻害要注意
果树秋季施肥三要点
大同市小地老虎发生趋势预报
枣树嫁接 掌握技术
大同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首季“开门红”
天渐冷果树防冻要抓紧
枣树绿盲蝽象的发生与防治
大同市新荣区:掀起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热潮
大同市云州区峰峪湿地菊花节开幕
门前的枣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