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肝片吸虫的防治

2015-04-04 15:18云南省泸西县舞街铺镇兽医站652401云南省红河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畜牧兽医 2015年5期
关键词:囊蚴羊肝吸虫病

杨 勇 (云南省泸西县舞街铺镇兽医站 652401)杨 东 (云南省红河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羊肝片吸虫的防治

杨 勇 (云南省泸西县舞街铺镇兽医站 652401)杨 东 (云南省红河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年9月,舞街铺镇一农户求诊,主诉病羊精神不振,不食,被毛粗乱,消瘦,严重的几日后死亡,曾有干涸池塘放牧史。笔者随其回到羊圈中观察,发现部分羊只极度消瘦,腹胀,黏膜苍白,食欲不振,被毛粗乱无光,步行缓慢,在眼睑、颌下、胸腹下出现水肿,结合其放养史初步判定为羊肝片吸虫感染。为确诊该病,将一只频死的瘦羊解剖,在其胆管内发现虫体,确诊为羊肝片吸虫病。

本病是由片形吸虫寄生于羊胆管所引起慢性或急性肝炎和胆管炎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俗称肝蛭病,主要危害牛、羊等反刍动物,能导致全身中毒和营养障碍,致使体重下降、消瘦,甚至大批死亡,多呈地方性流行。

1 病原

肝片吸虫外观扁平,形如树叶,呈棕红色,长25~30mm,宽8~13mm。头端小,呈显著圆锥状。虫卵呈棕黄色,大小为130~150×63~90μm,内含有未发育的卵细胞。

2 生活史

寄生在牛、羊肝脏胆管中的片形吸虫成虫产的卵随胆汁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经10~25d孵出毛蚴并游动于水中,遇到适宜的中间宿主(椎实螺)便钻入其中,经胞蚴、雷蚴,最后发育成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在水生植物或水面下脱尾变成囊蚴。牛羊在吃草或饮水是吞入囊蚴而遭感染。幼虫穿过肠壁,经肝表面钻入肝内的胆管发育成熟。

3 临床症状

患病羊的临床症状因虫体的寄生数量,宿主的体质、年龄、饲养管理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羊只大约有50条虫感染时就会出现明显症状;幼羊轻度感染就会出现症状。

3.1 急性型 多见于秋季,表现为精神沉郁、衰弱,易疲劳,被毛粗乱,食欲减退或废绝,腹胀,偶有腹泻,体温升高,很快出现贫血、黄疸和肝脏肿大等,重者多在3~5d死亡。肝脏叩诊时半浊音区扩大,敏感性增强。幼羊死亡率较高。

3.2 慢性型 慢性病例较为多见,常见于耐过急性型或轻度感染后的病羊,病情发展很慢,一般在1~2个月后体温稍有升高,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或消失,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粪便呈黑褐色,肝肿大,并发生卡他性肠炎,贫血,黏膜苍白,眼睑及躯干下垂部位(如下颌、胸下、腹下等)发生水肿,被毛粗乱。无光泽,脆而易断,有局部脱毛现象。3~4个月后病情逐渐恶化,水肿更加严重,病畜逐渐消瘦,最后衰竭死亡。饲养管理条件改善后可逐步恢复。怀孕母羊往往发生流产、产弱羔、死胎、产后瘫痪等,病程较长的羊最终消瘦、衰竭而死。

4 诊断

本病的诊断,一般可以根据下颌肿胀,不食、下痢、贫血等症状进行诊断。但要确诊必须采用粪便检查法或剖检。粪便检查常用虫卵漂浮沉淀法以在沉渣中观察是否有虫卵,以便确诊。剖检在肝脏或胆管内发现虫体则可确诊。

5 综合防治

(1)应“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重于治”的防治原则,定期进行驱虫。驱虫不但能预防此病,同时也是积极的治疗措施。每年春、秋两季,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时期,牛羊饲养户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搞好驱虫。驱治肝片形吸虫的药物,应首选肝蛭净注射液。肝蛭净注射液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牛、羊肝片吸虫病驱治药物,具有高效、低毒、使用方便、用量少等优点,现已取代四氯化碳、六氯乙烷和硫双二氯酚而成为有效、常用的治疗肝片吸虫病药物。(2)防止吞入囊蚴:圈舍不要建在低洼潮湿处,应建在高地通风处。不要在沼泽湿地或干涸池塘放牧,不要让羊只饮用池塘、沼泽、沟渠等的脏水或死水,应给予清洁的井水、自来水或流动的水,以免食入囊蚴感染。(3)对粪便和死畜做无害化处理:病羊的发病应及时清理,堆积发酵,以杀死粪便中虫卵。对实施驱虫的羊,应圈养5~7d,对其所排粪便应集中消毒发酵处理。病死羊应深埋或销毁,屠宰病羊内脏和肠内容物应销毁或深埋。

S858.26

B

1007-1733(2015)05-0038-01

2015-02-06)

猜你喜欢
囊蚴羊肝吸虫病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消化时间对鱼肉中囊蚴分离提纯效果的影响研究*
羊肝干的加工工艺优化及食用品质的研究
肝片形吸虫囊蚴抵抗力观察
华支睾吸虫囊蚴在活鱼体存活时间实验观察
牛羊片形吸虫病的诊断与防制
一例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
春季严防羊肝片吸虫病
羊肝片吸虫病的防治措施
应用FTA法检测水产品中吸虫囊蚴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