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地区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

2015-04-05 18:47李金涛刘圆圆
山西建筑 2015年22期
关键词:使用者人性化空间

李金涛 刘圆圆 汪 江

(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1)

严寒地区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

李金涛 刘圆圆 汪 江

(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1)

试图从严寒地区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宏观的层面上,探索研究以人性化设计为核心的新一代城市公共空间,并提炼出严寒地区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在多个层面所体现的内涵,从而为严寒地区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人性化设计,环境,公共空间,严寒地区,城市

0 引言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组团中,在城市地下存在着为城市居民提供公共交往活动空间的开放性场所。同时,它也是我们与自然环境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除此之外,还是表现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由于许多城市出现建设用地紧张的现象,也激发了地下空间的蓬勃发展。发展地下空间不但可以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给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形成独特的地下公共空间系统,而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强城市的内涵和凝聚力,使得城市的环境和氛围得到很好的改善和提升。

但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总会伴随很多问题。地下公共空间的出现在实际建设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地下公共空间的设计很少从人性的尺度需求和人性的功能需求出发,这样使得设计远离了使用者的情感和人性需求。由此看来,对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的探索和研究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1 严寒地区城市分析

1.1 严寒地区城市环境现状

在我国严寒地区,人们长时间受到强烈的西北风和风沙还有低温的困扰,使得人们在户外的活动时间还有出行次数大大的减少。并且在严寒地区,降水的主要形式是下雪,大量的积雪不但使人们出行困难还带来了很多危险。这些漫长冬季的自然环境因素使得现有的地上城市公共空间利用率严重降低,以露天为主的空间更是鲜有人问津。

严寒地区城市的另一个现象是冬季几乎不存在绿色景观,这是因为耐严寒的树种少,大多树种在冬季变得单薄没有层次,枝下空间更是空旷缺少活力,常青树虽然耐寒但其单一沉闷的色彩也无法满足城市公共空间所需要的活力。冬季严寒冷酷没有生机的环境特点和单薄无力的灰暗景观,给人们营造了消极不适的空间感受。由此看来,对严寒地区城市地下空间进行严谨、理性和人性化的设计不但可以复兴城市的社会经济,对加强创建城市的社会凝聚力以及城市活力的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

1.2 地下公共空间设计思路

长久以来,我们只关注到冬季对我们的负面影响,以至于建筑一直在与严寒作斗争。古人如此尚可理解,然而在建筑技术发达的现代,我们应改变对自然环境的看法,重新对严寒环境进行理解和认知。雪是冬季降水的一种形式,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它可以吸收噪声,清除空气中的尘土,增加空气湿度等。雪还有很好的观赏和娱乐价值,合理的利用雪资源可以很好的为城市空间注入活力。在严寒地区城市,城市广场、商业休闲步行街还有社区公共空间等城市空间在夏季人气极旺,但冬季一到,尤其被冰雪覆盖之后,这些城市空间便人迹罕至了。然而现代城市生活节奏较快,显得寒冷的冬天更加漫长,不利于人们的出行活动。这就需要通过建筑的手段来创造利于人们生活的条件,并创造出一种可以带来活力引起人们出行兴趣的城市空间——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这种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不仅在生理上,而且在心理上解决人们在冬季对出行活动的抗拒。要使人们对这种城市地下空间感兴趣,需要我们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做大量具体的工作,通过利用建筑的手段,将寒冷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利用起来,降低雾霾和噪声的影响。并要不断丰富地下公共空间创作,使严寒地区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环境形成独特的风貌和使用功能。

2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人性化的探究

2.1 人性化设计的本质

虽然国内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建设已经起步并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但在具体的设计中,没有明确的目的性这一根本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设计思想的封闭性和单向性上。地下公共空间的评价标准受到设计者主观的形式美影响,将城市的视觉形式和视觉形态作为设计的重点,却忽视了使用者的感受。传统的评价方式一直是基于某种理论指导思想、设计师主观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价值取向,尤其在审美的层面上,与其他的艺术没有分别[1]。但是作为我们生活和活动的载体,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不应当被形式美的观点束缚,它应该根据人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的改变而改变。而人性化设计是一种以人为本,注重人性本质需求的设计思想。

人性化设计的核心是人,设计的所有思想都应该围绕使用者的感受展开,设计所营造的感受不但要满足使用者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提升人们的精神感受,以此为目的的设计才是回归本源的设计。所说的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就是探索研究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在物理、心理、社会和不同人群等几个层面上体现人们在生活和精神上的需求问题。只有当我们明确最初的设计目的,摆脱了盲目的设计,才有可能做出具有生命和感情的空间,才可以做出感动别人的建筑,营造出迎合大众居民内心精神需求的城市公共空间。使用者的行为、心理和文化需求应该是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探索研究的核心问题,这是探索以人性化设计指导建筑设计思想的意义所在。

2.2 人性化设计在物理层面上的体现

物理是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的基础。理性的逻辑思维和良好的功能设计是人性化设计的前提条件。脱离理性的逻辑思维和合理功能性的设计,将会把人性化走向极端,最后会脱离人性。与一般的公共空间意向相同,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也要考虑采光通风等因素,在满足使用者生理和心理这些基本需求的同时,还应为满足使用者其他各种复杂的活动需求而设置相应设施。以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为例,这座功能分区十分明确的现代主义城市,有着清晰的规划思路,但却忽视了城市人行道路系统的重要性。在这座被称为“汽车之城”的巨大城市中,人们无法在街区中轻松的穿越和游览,无时无刻都要借助汽车来行动。这种简化人、自然和环境之间关系的做法忽略了理性的逻辑思维,不但使城市活力大减,也使得城市交通功能的合理性大打折扣。不能很好的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求,而且明显忽视了公共空间在城市中的重要性。

2.3 人性化设计在心理层面上的体现

在心理层面上,功能的合理性成为一项最基本的指标,但如果想凭借此来达到设计的人性化,是远远不够的。一旦理性压倒人的个性,也就偏离了人性[2]。由此看来,我们除了重视物理层面,对使用者的心理和情感也需要给予很大的重视。例如萨伏伊别墅的底层架空,吉森广电中心的超级悬挑等等,这样的设计通过利用建筑语言对空间进行适当的围合分割,营造积极的空间感受,产生一定的安全感。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方法创造场所感和领域感强的公共空间,从而吸引人流。除此之外,多种植被、高差的利用以及铺地、色彩和设施等都是创造尺度宜人的空间环境的具体方法[3]。可见,人性化设计的思想对心理层面的设计也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2.4 人性化设计在社会层面上的体现

社会层面也是我们生存环境最直接的体现。城市地下公共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处于地下,也依然包括自然环境、场地、景观、道路和休憩空间等等。这些因素启发并指导我们应该从城市空间和城市环境以及整个环境的角度来考虑并探讨如何改善人类的聚居环境。加强策划与规划,从城市整体结构的角度宏观的做好公共空间规划,合理的分配资源和能源,将对环境的影响减到最低。以此将环境、社会和经济统一起来。

2.5 人性化设计在人群细分中的体现

人群细分方面,在所有使用者中弱势群体因其心理和生理条件的特殊性,以及社会对其重视程度不足等因素,导致这样的群体在行动和行为上受到限制。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应该在设计上重视并消除类似群体的行动和行为上的障碍,也就是所谓的无障碍设计,在确保不同群体共存并共同使用空间的同时,又不会相互影响,并让不同的人群都可以感受到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功能和乐趣。因此我们在具体设计时,应当考虑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并将使用者和空间的多个层面联系起来,让使用者与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产生一定程度上的互动。这样才可以将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与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联系起来,达到同构的形态特征和美学意境。对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设计、使用、维护和改造都应遵循人本思想,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对人性化的关注[4]。

3 结语

严寒地区城市气候条件恶劣,对地上公共空间的使用有很大的限制,而城市地下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一条新的思路。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开发利用在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不但可以提高城市承载力,还可以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而且在改善城市环境中也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应当从人性化设计的角度入手,适度的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统一整体的规划和设计,来改善城市的环境以此满足城市现代化的要求,进而创造出新一代公共空间,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生活需求。

[1] 何晓佑,谢云峰.人性化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2] 傅 刚,费 菁.都市生活[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3] 邵 龙,赵晓龙.走进人性化空间[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

[4] [美]芭芭拉·科瑞丝普.人性空间[M].孙 硕,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Cold region city underground public space humanization design research★

Li Jintao Liu Yuanyuan Wang Jiang

(Liaon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choolofArchitectureandArtDesign,Anshan114001,China)

This article attempts from the cold region city underground public space of the macro level, to explore the urban public space with humanized design as the core, to produce cold region city underground public space in multiple levels reflect the connotation of humanization design, to cold region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city underground public space.

humanization design, environment, public space, cold region, city

2015-05-2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软科学项目“寒地城市地下综合体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13-K3-2);辽宁科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项目“严寒地区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

李金涛(1992- ),男,在读本科生; 刘圆圆(1978- ),女,硕士,副教授; 汪 江(1980- ),男,硕士,讲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1009-6825(2015)22-0003-02

TU924

A

猜你喜欢
使用者人性化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抓拍神器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他汀或增肌肉骨骼不良反应
梦乡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