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水土流失特点及治理措施

2015-04-06 05:20邢涛枣庄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枣庄277800
山东水利 2015年5期
关键词:丘陵区堆土平原区

邢涛(枣庄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 枣庄 277800)

枣庄市水土流失特点及治理措施

邢涛
(枣庄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 枣庄 277800)

【摘要】在分析枣庄不同地貌类型下的水土流失特点及危害的基础上,对枣庄市平原区、山丘区的生产建设项目产生的水土流失特点进行了剖析,有针对性地对枣庄市平原区、山丘区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提出一些总结和建议。

【关键词】枣庄市;地貌类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总面积4550km2,属典型的煤炭工业资源型城市。作为重要的能源和建材工业基地,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全市水土流失严重,根据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数据可知,枣庄市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41.07%。

近几年,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枣庄生产建设项目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广的特点。根据枣庄市水行政部门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该市审批生产建设项目115余项,扰动面积达12.89km2。项目涉及交通、化工、电力、城建等多个行业,其中位于平原区的项目占审批项目的80%,低山丘陵区占审批项目的20%。这些项目建设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引发了地区生态和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

本文在分析不同地貌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布设特点进行了探讨。

1 不同地貌类型的水土流失特点和危害

1.1主要地貌类型

枣庄市全境从东北至西南似一长方形,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属低山丘陵区,东部及东北部多山,山体多系石灰岩或石灰岩、页岩交互构成,少部分是火成岩。山脉大部分为东西走向,自北而南呈横向双波形相间排列。北部为海拔500m左右的群山区,市中区一带为百米以下剥蚀平地,往南到峄城一带隆起为平缓丘陵,再往南到运河地带又降为平原、洼地。

枣庄市低山丘陵面积2398km2,占总面积的52.7%;平原及洼地面积1297km2,占总面积的47.3%。根据枣庄地貌类型的区域分布规律,可将全市划分为两个地貌类型区:即东北低山丘陵区和西南平原区。

1.2东北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特点及危害

山亭区和滕州市的东北部,为全市地势最高、地形最复杂、地表侵蚀切割强烈的低山丘陵。该区土壤类型主要是褐土和棕壤,土层较薄,土壤结构疏松胶粘性差,抗冲蚀能力较弱,一旦被侵蚀,将形成严重的土壤流失,造成的生态损失难以弥补。土壤侵蚀程度以中度及中度以上水蚀为主,是枣庄市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

1.3西南平原区水土流失特点及危害

滕州市西南、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和台儿庄区的大部分区域由山间平原逐渐变为缓平地和洼地,属西南平原区。该区域土壤类型以褐土为主,土层相对较厚,为枣庄市粮食种植区。该区土壤侵蚀类型主要表现为面蚀和沟蚀,面蚀主要发生在坡耕地、荒坡,河渠湖库的土质边坡、堤防和周边区域,以及道路的土质边坡。该区土壤侵蚀程度以轻度及中度水蚀为主。平原区的水土流失如不积极进行治理,可致使沃土流失、水库和渠道淤积、河床抬高、河川水文恶化等。

2 水土流失特点及危害

2.1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特点及危害

枣庄市低山丘陵区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与危害,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项目不可避免的在高陡边坡进行土石方开挖,在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危险。例如在陡坡上修建施工道路、开挖沟道,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均会产生较严重的水土流失危害。

2)低山丘陵区土壤相对瘠薄,植被覆盖度相对较低,生态条件本身较脆弱。凡是工程所经之处,不可避免地造成大量的地表扰动,破坏原地貌的生态环境,并造成表土资源的大量流失,日后难以恢复。

3)低山丘陵区的土壤侵蚀类型复杂,在不同的施工时间、不同的施工位置,其侵蚀的主要外营力是不同的。

枣庄市石灰石和铁矿资源丰富,矿山开采项目较多。本地区采矿类项目的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对植被造成严重破坏并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致使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若不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并且,采矿类项目会消耗大量水资源,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

2.2平原区水土流失特点及危害

枣庄市的平原区主要集中在枣庄南部和西部,其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平原区生产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较隐蔽。近几年枣庄市平原区开工的项目以城市建设和化工企业为主。点式项目施工导致的水土流失通常集中在一个较小区域,其对环境的破坏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水土流失现象看上去不太明显,往往不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其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累起来是不容忽视的,待发现后再治理或者置之不理,将对生态环境乃至国民经济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

2)施工时间长,临时堆土量大。平原区的项目多呈现出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等特点,施工前剥离的表土以及施工过程中开挖的临时土方都比较大,如果防护措施布置不到位,在长时间的临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水蚀和风蚀。

3)房地产项目、管道工程、航道开挖工程以及一些生产类项目等会产生大量的弃土弃渣,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并造成严重水土流失。

3 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针对不同地貌类型区水土流失特点及危害的分析,本文相应提出如下治理措施。

3.1工程措施

1)土地整治措施。项目在施工前,对于大范围扰动的区域要剥离表土并集中堆放保护,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可通过回填表土、适当混合农家土杂肥等措施对扰动地区进行土地整治以恢复其土地生产力,重新进行利用。

2)水工保护措施。一是挡土墙主要布设在一些填方地段和山体不稳定地段,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造成土壤流失;护坡措施主要布设在山丘区地段,防止边坡受到冲刷,根据坡度的不同可选用工程护坡、植物护坡和综合护坡。

二是光伏板表面光滑,面积较大,大气降水将沿光伏板下缘下泻至松散地表,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为此需要根据下垫面不同铺设防冲刷碎石垫层或者砌石排水沟。

三是截排水措施通常作为辅助措施,拦截径流排走多余雨水。

3)雨水集蓄利用措施。对于降水集中,且全年降水较少的地区,建立有效的雨水集蓄利用措施可以最大限度的收集、储存地表雨水,用于绿化、消防等。一些化工项目和内河码头项目,对地表雨水的收集处理及利用,还可以减少污染。

4)其他工程措施。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还会采取砾石覆盖、透水砖铺设、绿化灌溉等措施,这些措施有些是直接作用于地表,有些是间接为其他措施服务,其目的都是最大限度的减少土壤流失,保护水土资源。

3.2植物措施

植物措施设计理念主要包含两个内容,即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生态恢复是指对因生产建设项目而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最大限度的复原,使其恢复原有的生态功能;景观重建则是根据工程的特点,使建筑与植物相结合,在保证建设生产的基础上发挥植物的功能,建立符合工程特点的植物景观。植物措施配置应着重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注重生态适应性,适地适树原则,乡土化原则;2)生态配置与景观配置相结合,注意植物的多元化;3)重视灌木与草本植物的选择,乔、灌、草结合原则;4)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原则。

3.3临时措施

临时措施布设在工程施工阶段,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临时堆土防护措施,临时排水措施,临时护坡、拦挡措施。

临时堆土防护措施主要是针对剥离的表土和开挖的深层土,使其少受风蚀、水蚀的危害。施工场地剥离的表土集中堆放,集中防护;按照先拦后弃的原则,提前布设好临时堆土场,还可根据需要在堆土表面布设临时覆盖措施。

临时排水沟主要布设在施工场地及堆土场周边,根据需要布设临时沉沙池并定期清理产生的淤泥。临时排水措施要注意与永久措施衔接,做到永临结合。

临时护坡、临时拦挡措施主要布设在山丘区和穿跨越工程区,主要用于施工过程中的填方地段、开挖面进行临时防护。

对于一些不宜剥离表土的地段,要注意铺设临时覆盖措施,减少施工对地面表土的扰动。

4 结语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要充分发挥效益,必须要结合区域自然环境状况,措施的布设要因地制宜,突出防护效果。本文根据生产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和自然环境特点,将枣庄市划分为平原区和低山丘陵区,并根据不同区域的水土流失特点,提出一些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布设的侧重点,以期充分发挥水土保持措施的效益,有效防治生产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

(责任编辑迟明春)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159(2015)-05-0031-03

作者简介:邢涛(1981—),男,工程师

猜你喜欢
丘陵区堆土平原区
校园里的那堆土,到底该怎么搬?
浅谈丘陵区桥梁高墩施工测控系统应用
河道疏浚底泥堆土镉污染修复技术分析
晋西黄土丘陵区深挖高填建设中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浅山丘陵区核桃周年管理技术
意外堆土对高架桥结构安全性评估分析
河北省平原区新近系热储回灌的可行性与前景分析
河北省平原区馆陶组热储地下热水动态特征
陇东黄土丘陵区坡改梯田土壤有机碳累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