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具有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的民族音乐学科

2015-04-07 05:52吕挺中
艺术百家 2015年1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山歌壮族

文章编号:1003-9104(2015)01-0220-0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民族音乐特色学科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4JGA248)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吕挺中(1964- ),男,壮族,广西宁明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学,艺术教育理论,中国民族音乐,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

摘 要: 学科建设作为高校建设和发展中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任务,直接决定高校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文章从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办学与学科建设的现状入手,客观地分析了地方音乐资源给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科建设所带来的优势,提出了开发和利用地方音乐资源,使之成为学校音乐学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以至办学特色的重要元素,打造学校特色教育品牌。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构建;地方高校;特色音乐学科;民族音乐文化;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各高校的竞争态势越来越激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高等教育的高地,各高校都在寻找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强化学科特色或进行特色学科建设。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从建校之初就确定“为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服务”的特色办学宗旨,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在特色学科建设方面的优势越来越突出。本文旨在对我校艺术系在民族音乐特色实践课程建设的相关问题作一浅显的梳理。

一、桂西南地区民族民间音乐浩如烟海广西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在漫长的岁月中,生活在广西这片热土上的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民族民间音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所在地崇左市位于广西的西南部,与越南山水相连,居住着壮、汉、瑶、苗等2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人口的88%。独特的民族生态资源,滋生了浩如烟海、风格独具的民族民间音乐,特别是以壮族文化为特色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是歌圩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清道光年间龙州举人黎中产就写有“岁岁歌圩四月中,聚欢白叟与黄童”的诗句。崇左市各县(市、区) 都有歌圩,歌圩又称“歌坡”“侬垌”“陇峒”“富坡”,各个县(市、区)的歌坡少则二三十处,多则六七十处,歌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唱山歌。山歌种类达数十种,曲调悠扬动听,音律独特,富有地方民族特色。这些为我们构建民族音乐特色实践课程提供了独特的有利条件。(一)民间歌曲崇左地区的民间声乐以山歌为主,尤以壮族山歌最丰富。山歌基本融入广大农村群众的全部生活中,如农丰歌、生日歌、哭嫁歌、情歌、迎新歌、时政歌等等。其主题鲜明、感情真挚、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曲调优美、音律独特,富有地方民族特色。(二)民间歌舞音乐崇左地区的壮族民间歌舞大致可分为自我娱乐性舞蹈、祭祀性舞蹈和广场性舞蹈三大类,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天等县的打榔舞、龙州县的天琴舞和江州区及扶绥县的采茶舞。打榔舞是天等县的壮族民间舞蹈。其舞用一米多长的木杵为主要道具有节奏地敲击榔壁、榔底和榔边,形式有二人对打、四人对打、多人交错对打等,动作欢快有力,节奏稳重,声调若鼓,闻于数里。天琴舞是一种古老的巫文化舞蹈,主要流传于中越边境一带的壮族地区,一般在秋收后的节庆日举行。采茶舞主要流行于江州区的驮卢、那隆、左州等地村镇和扶绥县城,一般在传统节日或农闲时节进行表演,以恭贺新年、庆贺丰收、祈求太平。此外还有反映宁明花山岩画祭神场景的花山舞蹈给人一种如醉如狂如汤如沸而又神秘怪异的感觉。 (三)民间乐器及乐曲

壮族民间乐器比较丰富,种类繁多,历史悠久。除了二胡、笛子、三弦、洋琴及一般的民族乐器外,崇左市特有的壮族乐器有天琴和啵咧。天琴是壮族一种古老的民间弹拨乐器,壮语为“鼎叮”。流行于广西的宁明、凭祥、龙州和防城一带,至今已经有上千年历史。啵咧是壮族民间簧振类气呜乐器,广泛流行于龙州、宁明等地,方言称“bi lie”。啵咧音色美妙,既柔和圆滑又明朗清脆,具有抒情和歌唱性相结合的独特风格,啵咧可独奏、合奏或歌舞伴奏。

(四)民间戏曲音乐

崇左市传统的民间戏曲有粤剧、采调剧和采茶戏。流行于江州区驮卢、那隆、左州 等地村镇的采茶戏历史悠久,表演形式独特,地方色彩浓厚,最大特点是以演唱为主,基本唱腔主要是羽调式和徵调式,唱腔不分角色行当,生活气息浓厚,采茶戏多以反映壮族人民劳动生产、生活、爱情为主旋律。彩调剧主要流传于宁明县,因其唱腔中有 “哪嗬咿嗬嗨”衬词,故当地人又称之为“嗬嗨戏”。随着社会的发展,采调剧无论是内容、唱腔曲调还是表演风格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二、依托地方音乐资源,建构具有特色的音乐课程体系

教育部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的教学,发展有民族特色的高尚的艺术教育”。根据所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从学校的现实情况出发,以音乐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为龙头,充分吸纳当地音乐资源,优化音乐课程结构,在课程目标、内容、设置、实施、评价等方面进行调研、探索、实践,以达到音乐学科建设的民族、地域特色。(一)课程目标

我校是一所地方性民族师范院校,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学科应充分发掘本土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广泛深入地对涉及课程教学的各种要素展开实证研究,探讨本土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的关系,以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丰富文化交流,为现代社会服务。基于上述认识,构建特色课程的目标定位为:1.了解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形式、乐器、乐曲和音乐形态特征;2.重点学习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山歌、器乐、歌舞,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地方山歌的演唱方式、技巧和代表性的器乐,能演唱和弹奏地方民族音乐作品中的名歌名曲,并能随时开放性地参与作品的延展;3.理解本土民族民间音乐在整个民族音乐中的意义以及各民族音乐的共性与特性。(二)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课程建设的重点与核心,是特色课程的最直接呈现。根据音乐学专业课程内容及高师音乐教育培养方案,在《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学大纲》及配套教材的基础上,以突出民族性、地域性为主要目的的地方特色内容。(1)地方山歌。广西素有歌海之称,优秀的民歌俯首皆是,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壮族三声部民歌、那坡壮族民歌,还有一大批自治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天琴弹唱。天琴是壮族古老而独特的一种弹拨弦鸣乐器,是当地壮族民间进行祭祀、说唱及日常文化娱乐活动使用的一种乐器,可用于独奏或为歌、舞伴奏。(3)民族歌舞。壮族人民历来被誉为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以歌传情,歌唱到尽兴时会自然而然地手舞足蹈,借以表达内心的情感。(三)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课程建设的又一个重要的环节。目前高师音乐学专业的课程繁多,既有公共课,又有专业课,专业课又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生要在四年的时间里把所有的学分修完都已经够紧张的了,因此构建特色课程体系既要做到不影响所开课程的内容质量,又能保证特色课程的开设。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特色课程的设置我们是这样设想:根据教学内容适当添加地方音乐因素。不定期组织学生到有音乐特点的地域采风,或参加当地民间传统节日活动,通过采风、参加民俗活动,感受本土民间音乐丰富多彩的形式,或邀请地方山歌演唱艺术家、理论家、作曲家参与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举办地方山歌或天琴乐器专题音乐讲座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将教室的小课堂延伸至社会的大课堂,让学生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地方丰富音乐形式的艺术精华,切身体验和感受到民间音乐的博大精深。(四)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课程教学的组织与活动。根据高师教育和特色课程建构的需要,因而在课程设置范围上必须体现鲜明的地域特性。如开设课程《大新高腔山歌赏析》《天琴艺术概论》《天琴器乐弹奏》等。其次修订教学大纲,构建特色音乐学科就要在教学中注入特色的因素。再次是编写特色教材。教材是构建特色课程教育体系重要要素,教材的编写直接影响到特色课程建设的成败,最后注意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以适当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可以在演唱、表演、创编、口传心授等教学环节中开展特色教学实践活动。(五)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课程体系建构的基本构件。根据特色课程的教学目标采取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结合取向,做到既关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以学生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体验过程、参与表现、研究态度及学习成果作为课程考评的主要依据,采用等级制的评价,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把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发扬光大。

三、结语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课程是学科专业教学与地方文化相结合的尝试,是高师培养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适应社会文化发展优秀音乐人才的需要。只有坚持走特色之路,才能有效地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壮大办学实力,推动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责任编辑:徐智本)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山歌壮族
浅析民族民间音乐的当代意义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Cat’s book》
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
壮族迎客歌
苗山歌
山歌好比春江水
壮族山歌
贵州5年内将打造1000所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
国画:唱支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