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现实:推进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研究

2015-04-08 22:06
社科纵横 2015年9期
关键词:老百姓领导群众

李 斌

(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海南 海口 571100)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能否做好群众工作,事关党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要求:“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1](P71-72)我们认为,党的群众工作,从本质上讲就是把党的正确主张宣传到群众中去,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实现党的宗旨和历史使命,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积累了宝贵的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但随着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社情和民情的不断变化,党的群众工作也突出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迫切要求我们保持清醒头脑,认真吸取历史经验,同时还要全面做出新的探索,拿出实际行动,努力推进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

一、党的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

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积累了一系列做好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这是我们今天做好群众工作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一)极端重视群众工作

这是一条不言自明的“公理”型经验,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首先是要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群众工作当然不能例外。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天然的做群众工作的历史要求。由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处的独特而又残酷的现实,就不得不去做好群众工作,否则自身就无法生存下去。虽然当时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但正如毛泽东指出的那样:“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2](P136)历史已经证明,这是绝对正确的。当然,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也曾有过那么一段时间,党不太注重群众工作或者是在主观上虽然注意群众工作但却忽略了群众工作的科学性,结果还是给党和人民都带来了严重损失,比如,在大跃进时期,这也从反面证明,任何时候都要极端重视群众工作及其群众工作的科学性,否则,对党和群众都会带来严重后果。

(二)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一个人在头脑里面持有什么观点,往往就直接决定着他(她)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比如,某些领导讲到为什么要当官,就说,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类似这类错误的观点还有很多,试想,当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持有这类错误的观点的时候,肯定是不能做好群众工作的。党的历史证明,要想做好群众工作,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下科学的群众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这里择其重点简单分析一下,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的党,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正如毛泽东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3](P1031)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人民群众直接处在伟大的实践活动中,认识的起点都是来自于实践,比如,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地雷战”、“地道战”等各类灵活的战术都是来自于人民群众在战争一线的发明,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是来自于安徽农村基层一线农民的实践创造,这些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都是来自人民群众的直接实践中,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任何私利,因此,党性与人民性从来都来都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对党负责与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由于群众是一个群体概念,面对数量庞大的人民群众,历史经验表明,凡是有人民群众的地方,总会有先进的、一般的和落后的之分,这时候,我们既不能犯命令主义,也不能犯尾巴主义,就必须坚持既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否则就会下严重的官僚主义或者是民粹主义错误。

(三)自觉贯彻群众路线

正如本文开篇所引述,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中国共产党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从事革命、建设和改革都必须自觉贯彻群众路线。我们党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从事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依靠力量都是人民群众,正如毛泽东所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2](P139)和平建设和改革时期同样如此。我们党的一切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从人民群众中来,再经过党的集中上升为指导意见,再到人民群众中去实践,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每一次循环都进入到一个更高的阶段,也才能使我们党做出的一系列决策更加贴近群众,更加符合实际,从而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自觉贯彻群众路线的历史经验还告诉我们,我们的主张要善于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正如教人拉弓射箭一样,你可以教他如何瞄准,如何拉弓,但真正最后放箭的还是他自己。

(四)始终站稳群众立场

立场,是指看问题做事情自己所持的角度。老百姓有句俗话叫做屁股决定脑袋,一分钟时间有多长,这就要看您是蹲在厕所里面还是站在厕所外面等!这句话的含义真是太深刻了,我们都有过等卫生间的经历吧,比如,你蹲在卫生间里面,抽着烟、唱着歌,那一分钟感觉到一下子就过去了,但是假如您现在是拉肚子,肚子痛得要命,恰好是站在卫生间外面等候里面的人出来,您才能进去,那试想一下,这一分钟时间有多长呀!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就是要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就是要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而不能仅仅想到党员领导干部自身的一切,否则,绝对做不好群众工作,那充其量叫做好领导工作。

(五)明确群众工作任务

群众工作任务,其实说开来,无所谓明确与否,这里只是为了表述方便而已,才不得不使用这样的语句。因为群众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凡是群众的一切需要的都是我们要做的。比如,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在谈到关心群众生活,做好群众工作时讲到:“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自己的议事日程上。”[2](P138)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作为唯一的执政党,更应该特别关注要使群众学有所教、住有所居,病人所医、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一般的人民群众,也就主要就是这些民生问题,当然还有其它任务。

(六)提高群众工作本领

我们党已经走过九十多年光辉历程,在这九十多年中,我们积累了不少做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和做群众工作的方法,但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真理都是相对的。可能在一个时期、一个地点适用的方式方法,就不一定在另一个时候或者另一个地方就一定能够适用。比如,我们党在战争年代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方法,确实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但今天这“三同”的方法显然就不适合做城市群众工作,人家城市有些群众自身住房都成问题,怎么还可能欢迎您去住呢?还有我们过去革命年代,比如一到驻地,就去给老百姓挑水、扫地和砍柴等习惯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显然今天在运用到群众的身上,收效不不会太大。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有不多的历史任务,老百姓也会面临不同的问题,但我们做群众工作的主题不能丢,方式方法却要与时俱进。因此,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去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找到不同的载体和方式方法,而绝不能出现在群众面前显得黔驴技穷、江郎才尽,无所适从,陷入本领恐慌。

二、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世界都是过程的集合体。今天的世界处在大变动的特定时期,面临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带来的一系列后果,这就使我们党做群众工作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

(一)党的历史方位不断发生变化

我们党成立之初,是一个革命党,特别是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长期得不到国民党当局的承认,陷入非法地位,这就导致了我们党长期处于地下状态,事物总是辩证的,失之桑隅,收之东隅。这恰好为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天然地土壤。但是今天,我们党作为全国唯一的执政党,我们党掌握了党政军大权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大量资源,我们有权了,首先从感觉上都不一样了,权力的本性就具有滥用权力的趋势,掌权了本身就存在着脱离群众的趋势,稍不留神,我们就有可能越走越远。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由于我们党现在已经是在全国执政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而脱离群众对于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也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4](P221)我们在调研中有一位领导半开玩笑的口吻讲,今天,要是没有老百姓,我就过得舒服多了,为什么呢,因为他说,他的麻烦都是老百姓来找他的。当然,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我们也可以狠狠地批评这位领导,但我们不得不理性地承认我们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对做好群众工作产生的重大挑战。

(二)人民群众组成部分不断分化

人民群众组成部分在变化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讲群众工作,主要是在农村做农民的群众工作,在城市主要做工人和知识分子的工作,今天我们正处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历史时期,只要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的公民,我们都把他们当做人民群众的历史范畴。今天人民群众的外延就呈现出了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等等,[5](P8)不同的群体肯定面临有不同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三)利益矛盾经常地大量表现出来

从整体上讲,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利益而没有自己的任何私利,但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具体的人民利益的表现也是千差万别的,各个阶层、各个群体都有着自己的利益关切。加之,我们现在是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像改革开放前那样,党可以调用一切社会资源,现在不一样了,党最多只能直接调动国有资产的权利,就是直接支配国有资产的的方式都会起来越少了,非公有制经济的资源都是按照市场法则去配置,当然国有资产的配置很多也要遵循市场法则。这就对我们做群众工作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可能有时候我们要想做好群众工作,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调研中很多例子都证明了这一点,比如在农村征地过程中,在地方招商引资中,如何去协调当地人民群众与投资方的利益关系就是一个很大难题,投资商肯定是追求最大利益,否则,他就不会来投资了,而当地老百姓又希望党为他们的利益说话,比如征地补偿标准的确定就是一个很大挑战。

(四)社会不公问题削弱党群关系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今天们面临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贫富差距十分严重,这也就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认同,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同处在一个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蓝天下,共同成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星红旗下,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不公,这就导致了在社会中出现了不健康的仇富、仇官心态。总的来讲,这种“双仇”心态的原因十分复杂,心态也不一定正常。但我们要善于透过现象去认识本质,比如,为什么没有人去恨篮球巨星姚明,还有刚刚去世的富商邵逸夫呢?说明,群众所痛恨的主要的是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而达到了富裕的人,特别是一些人爆富后还炫富,为富不仁。我们也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今天,很多人并不是通过合法的渠道,换句话说,并不是通过个人的能力和勤奋程度而实现富裕的,主要是通过接近权力中心,实现权钱交易、官商勾结而实现了不公正的富裕。这就导致了群众心中有怨、有气、有冤,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导致这一部分人很容易就走向我们党的对立面。

(五)作风问题严重影响群众基础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今天我们党面临脱离群众的危险,主要原因还是出在我们自身,这一点是毋庸讳言的,我们也要有勇气承认。在我们党成为唯一的执政党后,随着执政时间的增长,我们的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群众看在眼里,恨在心里,这严重损害了党群之间的血肉联系,试想我们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无论讲得多么好,中国梦的美好愿景描述得多么逼真,但只要老百姓一看到他亲身接触的党员领导干部存在的严重的“四风”问题,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的形象在群众的心里就会一落千丈。这里还没有单独谈腐败问题,客观地讲,当前我们党面临滋生腐败的土壤还十分肥沃,腐败现象随处可见,这些腐败问题人民群众都心中有数,可能只是由于各种原因,而暂时不敢或不愿说出来,腐败是和谐党群关系的天敌。试想,作风问题和腐败问题严重的官员,又怎么能够做好群众工作呢?

(六)制度不健全制约群众工作展开

制度是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问题。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却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今天我们党的各项制度中也还有很多不利于做好群众工作的地方,特别是这些年对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的严重偏差,以GDP论英雄,导致一些地方主要领导干部眼里只有GPD,没有人民群众。当然这根子里,还在于权力的来源问题,我们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主要是取决于上级领导的看法和意见,而一般的人民群众而少有发言权,或者发了言也左右不了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进退。领导干部是人不是神,这肯定导致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愿意去做更多的群众工作,而愿意更多的去做领导工作。正如我们在调研中获悉的一些顺口溜,“干得好不如关系好,老实厚道不如能说会道;走上层路线金光大道,走群众路线怨声载道;领导喜欢的就留在领导身边,群众喜欢的就留在群众中;……”类似的讽刺顺口溜还有很多。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群众工作的制度性挑战。

当前,做好群众工作面临的突出性挑战还有很多,这里只能是择其重点的重要方面做了一些分析,或者说是仅仅分析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三、构建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系统

推进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的本质要求是最终要做到在党的群众工作中实现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毫无疑问,这是一项系统工程。结合我们的调研和理论研究,我们就推进党的群众科学化提出以下几条意见。

(一)一线调研,了解群众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大量的群众工作一般都在基层,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基层,去了解群众的真正的所思、所想、所忧,看一看群众真正面临的困难是什么,一定要看到群众的真实情况,而不能是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一定要扭转表演式的调研,也就是基层一些单位选择一些试点单位,对上级领导要调研的单位的路线、人物、事件都做了排练,这样的调研,这样的深入基层,还不如不去调研,因为这又增添了新的更多的扰民,老百姓在电视新闻上看到某领导来此地调研的盛况,而百姓身边的困难一点也没有解决,反而还增加了老百姓的不满。相反,一定要带着真心去调研,身子深入基层,还要特别注意心深入基层。当然,深入基层,在今天媒体如此发达的时代,只要有心去真正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疾苦,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渠道,比如地方论坛,QQ群、微博微信等方式方法,关键是要真正有心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空空泛泛地喊口号,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是不会产生效果的。”[6](P566)

(二)百姓情怀,敬畏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讲了一副对联:“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这副对联有着十分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警示意义。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手中权力是从哪里来的,说句大白话,没有人民群众你去领导谁,我们要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群众是一个群体,确实个体素质也参差不齐,但群众同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的人格是平等的,一定要记住,当官是一时的,只有做人才是终身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面对群众时一定要有敬畏之心、慈悲之心,包容之心,感恩之心。面对人民群众一定要有敬畏之心,一个人如果什么都不怕的时候,那他就离犯错误就不远了,事实也如此,只要有较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发生时,领导干部的职位多半就不保,即使上面有人保,但也难保那么顺利。面对人民群众这样那样的不是,我们要有包容之心,试想如果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水平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那我们还领导什么,如何领导他,老百姓的素质都高过我们党员领导干部了,那不就他们来当领导了,道理很简单。郑板桥曾写过一首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封建时代的官员都能有这样的认识,更何况今天我们伟大中国共产党的党员领导干部呢?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陈毅元帅《七古·手莫伸》中的诗句:“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

(三)以理服人,引导群众

前面已经提到,群众是一个群体概念,里面难免层次不一致,群众也许犯错误,甚至会犯大的错误,比如,他们有的违章建筑,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时弄虚作假,从另一个侧面讲,如果要写群众的落后与不足,也可以写一本厚厚的专著了,但怎么办呢?我们中国共产党作为全国唯一的执政党,我们面对的就是这些群众,我们不可能到其他国度去领导高素质的民众吧!怎么办,我们只能是向老百姓讲清道理,想尽办法说服群众,尽最大程度地讲清道理,当然并不是所有群众面临的问题,都能用说服的办法去解决。我们要善于区别不同性质的矛盾,用不同的办法去解决不同类的问题,属于思想认识问题,就用思想教育的办法,属于利益的问题只能用利益补偿的办法去解决,因为世界上不太可能空手套白狼。比如,拆迁不补偿,再怎么讲理也不可能讲得群众心服口服,我们在做群众工作中切忌强迫命令,因为这样只会使事情变得更坏,调研中我们访谈到一位基层干部,他讲到,为了完成征地任务,他负责的有一户人家,就是不同意征地,他就每天都找这位农民谈心,打电话,请吃饭、喝茶,最后不管道理讲清了没有,他说这位老民都嫌烦了,还是同意征地了,我们不是说这种方法就一定对,但至少看出了这位领导的耐心做说服工作的效果了。

(四)为民办事,服务群众

党的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肯定具有无穷的吸引力,但群众毕竟是群众,你要给他讲GDP、CPI等抽象的概念,把前途描述得再美好,他(她)都不一定买你的账。对此,我们都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信你看中央电视台对老百姓的一些访谈,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老百姓一般都会根据自己的感觉、自己的切身经历去判断和行动。一切空话都是多余的,必须给老百姓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老百姓也只有真正得到了实惠了,他才会认同你,支持你。对此,我们做群众工作,一定要找准群众面临的问题所在。时刻思考三个问题,群众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能够为群众做什么,我们又为群众做了什么。群众需要我们做的,也许由于财力、物力和人力所限,我们暂时还不能解决,但一定要给老百姓讲清楚,让群众看得到希望,绝不能什么事情也不做,时刻反思我们究竟为群众做了什么,找到不足和差距,找准着力点。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最困难的群体做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时指出的那样:“要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心里装着困难群众,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满怀热情为困难群众办事。”[7](P129)

(五)请民作主,依靠群众

随着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和提高,从理论上讲,我们都熟知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理论,当人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后,就有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了。今天做群众工作,不仅需要搞好民生工作,还要搞好民声工作,民生与民声看起来只有一字之差,却具有巨大的政治需求包含在里面。今天的老百姓已经有着越来越强烈的民主政治参与意识,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实践中我们也调查到,凡是群众参与了的事情,具体说凡是实行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较好的地方,即使出了什么大事,往往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老百姓的反应也不会那么强烈,道理很简单,老百姓你自己也参与了,错误也有你的份呀;而凡是缺乏民主的地方,一手包办,即使地方党委政府真的为了老百姓谋取了一些利益,但老百姓也并不那么感谢党和政府,因为他们好像有一种施舍的感觉,觉得自身人格意义并没有得到尊重。所以,今天,我们做好群众工作,一定要从过去的为民作主或者是替民作主转化为让民作主,甚至必要时还要请民作主。

(六)完善制度,赢得群众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指出:“群众工作是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领域各方面的经常性工作,采取临时抱佛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是做不好的,必须建立健全制度、认真执行制度,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水平。”[8](P86)今天,我们提出要实现民主执政、科深执政和依法执政,建章立制对推进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显得至关重要。我们认为需要建立的制度体系主要是要建立健全党群对话沟通制度、建立健全维护群众利益制度、建立健全权力制约监督制度、建立健全群众民主参与制度等。要构建一个相互协调、科学管用、容易操作的制度体系。过去一年时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许多好的制度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这里特别要提出来是一定要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权力制约监督制度,简单讲,就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让相关群众进行定期满意度测评,群众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在对领导干部考核的过程中,提拔升迁、转岗时都要认真听取直接服务的人民群众的意见,并且加大决定的权重。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人民出版社,2012.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

[4]邓小平文选(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4.

[5]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6]江泽民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06.

[7]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C].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8]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C].学习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老百姓领导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老百姓的话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老百姓的福
2016重要领导变更
要让老百姓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