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5-04-09 03:47李渊盛甘肃省通渭县马营镇六里营学校743306
学周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习惯读书阅读教学

李渊盛 (甘肃省通渭县马营镇六里营学校 743306)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李渊盛
(甘肃省通渭县马营镇六里营学校 743306)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感到阅读难,阅读速度慢、时间不够用、无法正确理解全部信息,他们的阅读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也常常存在一些不良习惯,如只注重词句,忽略篇章,或者只注重整体文意,忽略细节。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自主发展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成为广大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作引玉之砖。

小学语文 教学 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师要采取各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强化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多读精读、读出感情,还要适当拓展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阅读,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快乐地阅读。首先,教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要建立班级图书角,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读书材料,要尊重学生、欣赏学生,积极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并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交流、讨论,使学生在自由、民主、和谐的良好读书氛围中增强语感、积累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其次,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还要并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教师也可以找出在阅读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让他们谈谈读书的经验,树立榜样,从而使其他学生能够学习他们的读书经验,并在榜样的影响下积极主动地阅读。再次,合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媒体集声音、视频、图画、文字于一体,利用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播放与阅读内容相关的音乐、画面,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理解文意,准确、快速地获取信息,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一方面,教师要加强阅读训练,指导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如浏览、略读、精读、细读等,并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各种阅读方法,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品读文句,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段落,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字里行间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学会理清文章脉络,通过语言、动作、外貌、神态描写等分析人物形象。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难以理解的词句时,要通过上下文来理解,不应过份在意个别词语理解与否。此外,阅读教学重在让学生理解文意,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章,对文章的重点句或难句要简单讲解,要指导学生善于抓住重点句准确理解,从而使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愉悦、开放的阅读气氛,使每个学生都乐于投入其中,把读书、讨论视为一种快乐的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主阅读,在读中感知、思考、感悟、增强语感,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四、拓展阅读,精读多读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积累知识,陶冶情操,增强语感,提升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拓展阅读,让学生多读精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而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循序渐进。教师在选取阅读材料时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还要通过报刊、书籍、网络等丰富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的体裁应多样化,包括记叙文、散文、古诗词、简单的说明文等。这样,通过题材广泛、题材多样的阅读材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使学生多积累文化背景知识,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整体提高语文能力。教完书上的课文后,教师可给学生介绍相关的课外读物。比如,学生学完古诗后,教师可推荐学生读《唐诗三百首》;学生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推荐学生读《安徒生童话》。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读小学生版的四大名著,读儿童报刊及科普读物,指导选读一些文学性、趣味性强的课外儿童诗歌、故事、优秀作文等,从而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自觉地读,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适当增加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鼓励学生多读多练,使学生养成勤读善思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全面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陈婉芳.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考试周刊,2013(70).

[2]王晓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35).

[3]张海波.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07).

[4]郭巧莲.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9(23).

(责编 张文娟)

猜你喜欢
习惯读书阅读教学
我爱读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