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2015-04-09 03:47王海云河北省内丘县内丘镇学区西关小学054200
学周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文章

王海云 (河北省内丘县内丘镇学区西关小学 05420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王海云
(河北省内丘县内丘镇学区西关小学 054200)

新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做到: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能够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积累丰富的文学素材。那么,如何做好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活动呢?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

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思想感情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占了很大比重,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打好文学知识基础。要实现这一目标,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为主体,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素质教育思想始终贯彻到教学过程当中,明白且做到把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就是激励、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独立完成认知过程。但学生由于在知识基础、学习兴趣上的不同,各自的阅读能力存在着实际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这些情况,区别对待不同程度的学生,尤其是在课外读物选择方面,让他们自我选择,教师只需做好服务工作,在备课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在课堂上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即可,使阅读课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课堂。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个人素养也会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对教材的研读、设计教学方法等问题也是教师提前设置,并给出相应的答案,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着教师的思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结论,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尤其是阅读课程教学。在阅读材料上除了课本指定的阅读内容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在阅读方式上,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主动去阅读,用自己的方法去领会文章,发现文章的闪光点以及问题所在。待文章阅读完毕后,可以在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进行一些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做一定的启发,和对一些问题进行解答,这样更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体验到个性阅读带来的快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把学习过程当作一种享受,在主动、自觉、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而不是一种被动的痛苦与无奈选择。

三、要把朗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

朗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主要训练项目,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通过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把平面的文字化为立体的声音,使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具体可感。不仅如此,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做到对文章字词的音准、语句流利的掌握,精彩地演绎作者赋予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堂优质的阅读课,除了跟文章内容有关外,跟读者的阅读方式也有着极大的关系。想让学生把文章读得熟练流利,教师可适当指点他们,给出一些建议,提供可以参考的阅读程序。通常情况下,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第一遍迅速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理清课文脉络。第二步,细读。在初读的基础上对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段落仔细分析、推敲,寓分析于朗读中,以指导朗读进行分析。第三步,精读。从文章的内容、写作手法、作者的寓意和作者的情感全方位地去品评、欣赏文章的精华。

如课文《草原》当中,第一段所描绘的是一幅蒙古草原辽阔、壮丽的美景,文章的内容读起来琅琅上口,对场景的描述令人遐想,作者的情感让人回味无穷。这些无声的语言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回味,就可以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时学生还能在评品、欣赏中,获取知识,升华情感。

四、学生阅读思考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个体能力和生活经历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影响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他们摄入的可能只是存在于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上的东西,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教师加以引导,教会他们要善于捕捉疑点、重点、难点、知识点,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进而对这些自己设问、自己解答。以《草船借箭》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诸葛亮为什么要用“草”船?为什么用“借”字而不用“骗”?通过这样的阅读训练,学生不仅掌握了阅读的技巧,更开拓了思维,提高了自身的能力。

五、挖掘、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我们应尽可能挖掘课文中蕴含的创新点,启发学生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作者在第一段写看到许多人都来追悼伯父鲁迅先生,“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做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在此,我们可以问学生:“你想可能因为什么,鲁迅先生得到了这么多人的爱戴呢?”然后让学生展开思想的翅膀,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敢于创新的能力。在学生对文章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我加入了一些创新设计,进行一些“扩展练习”,通过富有创造、合理的想象,让学生对课文或段落进行扩写、结尾续写等。如《卢沟桥的狮子》一课,文中描述卢沟桥的狮子形态各异,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作者在写了五种形态后用了省略号,这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在这节课上,我让学生根据生活中之所见,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写这个段落,描述一下其他狮子可能表现的状态。学生对这样的练习兴趣很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利用所学课文中能启发学生想象的节点,点燃学生想象的火花,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总之,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合理地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给他们提供自主的阅读和想象空间,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技能。

(责编 冯红伟)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文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