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5-04-09 03:47河北省巨鹿县张王疃校区055250
学周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动手游戏数学

张 辉 (河北省巨鹿县张王疃校区 055250)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张 辉
(河北省巨鹿县张王疃校区 055250)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厌恶之心。对此,笔者依据新课程理念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游戏教法、动手实践、保持好奇心、联系生活实际等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数学学习 兴趣 激发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句话道出了兴趣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广大一线教师致力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巧用游戏情境播撒兴趣之种

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随机插入游戏情景,把新授知识融入游戏之中,可以让学生边游戏边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当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结果表明,数学学习游戏化,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学到了很多数学知识,这样的数学活动学生怎能感觉无趣呢?

二、借用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浇灌兴趣之苗

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为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学生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爱动的天性,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主动操作。如采用“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教学活动,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形象、具体,让学生在自主操作中体验到动手的快乐、思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小组合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自主探索的意识。如在“拼积木”活动中,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这时教师再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便能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创新意识;在“随意拼”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各种实物和立体模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最后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拼出了火车、大炮、坦克、长颈鹿、机器人等物体形状。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更加强烈地反映了数学源于生活,同时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合作意识,使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总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只有感性认识丰富、表象清晰,理解才能更深刻。实践表明,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大幅度提升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动手实践和独立探索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我在教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这一内容时,先出示问题:“把6个桃子分成2份,可以怎样分?”接着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了三种解答:“5和1”“4和2”“3和3”。最后,让学生观察哪种分法最公平?学生思考后就知道“3和3”两份一样多,这时教师可直接引入“平均分”这一概念。

小学生之所以好动是因为他们的好奇心极强。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搜集一些生活资源,并将其设计成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去自主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自主探索意识,便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三、保持好奇之心催开兴趣之花

兴趣是在强烈的好奇心的推动下产生的,可以说,好奇心就是兴趣的根源。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好奇心理为抓手,让学生的好奇心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并让他们不时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和“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时,我采取了让学生随意说数字,教师快速准确作答的引导方式。学生看在眼里,羡慕在心里,迫不及待地要求我告诉他们解答的方法。待学生兴趣高涨地学完了解答方法之后,我又通过师生编题和学生小组编题进行对答,使学生体会到了自己也能像教师那样快速准确地说出答案,有效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联系生活实际使兴趣根深蒂固

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重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就是投学生所好,为他们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减轻其心理压力,让学生在欢愉的氛围中学习,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就是学习兴趣,它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活跃分子,同时也是智力和潜能发展的契机。一个人只有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自愿地对该事物的组成部分及内涵进行深入研究。所以,要想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必须想方设法地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或采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辅助教学。例如,在进行“年、月、日”的教学时,我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今年的2月29日小米的祖父过第26个生日,大家猜一猜小米的祖父今年多大了?”很多学生由于受每年过生日的影响便脱口而出,“26岁了。”我接着说:“大家再想一想,如果小米的祖父今年26岁,那小米的父亲今年该多大?你们见过26岁就抱孙子的爷爷吗?”学生哄堂大笑。这时,我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的‘年、月、日’一课就能帮你们解决这个问题。”就这样,学生带着饱满的情趣进入了新课。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教学中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仅源于生活,而且服务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学生明白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自然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

鉴于学习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又需要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保持兴趣可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也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还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习兴趣。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不断研究教材,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寓教于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责编 冯红伟)

猜你喜欢
动手游戏数学
我也来动手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
爆笑游戏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