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模式的教学策略分析

2015-04-09 03:47左治同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小河学校734000
学周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文本阅读教学

左治同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小河学校 734000 )

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模式的教学策略分析

左治同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小河学校 734000 )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语文水平。阅读可分为课内阅读与课外拓展阅读,其中课外拓展阅读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方面的作用与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课内阅读。因此,如何有效拓展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是目前基础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值得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拓展阅读语文素养

阅读是一种从印刷或书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信息的心理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一个互动、吸取的过程,对于构建学生的认知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仅课堂、教材上的阅读不足以支撑学生的阅读体系,必须拓宽他们的阅读范围,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拓展阅读范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对自己愿意读的文本或作品才能表现出很高的兴致,才能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并在这种氛围下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阅读范围,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文本,能够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使课堂焕发活力,因此拓展阅读范围成为阅读产生吸引力的重要元素之一。拓展阅读之所以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原因在于其所具有的特质,它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补充,这使得其具有更为灵活、开放的形式,学生不必约束于框架之内就能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二)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新课程改革思想指出,语文阅读的基本理念是“丰富语言的积累”,但以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而言,仅课堂或教材的阅读无法完全满足这一要求,为达到新课程要求的阅读量,我们必须对现有的教材阅读进行拓展,提供给学生更为丰富、广阔的阅读空间和资源,使其能够立足文本,借助阅读走向生活,进而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的阅读内容与范围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基础与前提,不同风格、类型的读物能够使学生的语言得到一点一滴的积累,使他们头脑中的语言材料越来越丰富,进而达到新课程规定的语言积累目标。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写作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将平时生活中所见、所听、所想、所感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实际情况却是,学生受限于年龄思维、语言积累、经历储备等因素,他们在实际的写作中常常表现出缺乏写作素材、缺乏语言运用能力、缺乏想象力与创造力,这些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阅读缺失造成的。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合理拓展阅读范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使其不断接触多样化的读物,提升他们的阅读数量与质量,使他们通过阅读来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这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四)有利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阅读就是以这样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操与思想。每一份作品蕴含着不一样的内涵,展现了不一样的德道观念,并共同形成了完整的道德体系。通过小学语文拓展阅读,能够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阅读文本,使他们在广泛的阅读中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能够从书中寻找到自己的榜样,并树立远大的理想与志向。而且,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以及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的道德体系不断完善,会形成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从而提高了自身的道德情操。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立足文本,丰富阅读内容

阅读中,一个文本代表了一种视野,如果学生仅靠一种视野会限制他们对阅读文本做出多元化、独特性的解读与体验,而对阅读进行适当、科学的拓展,则能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加灵活。通常来说,小学语文拓展阅读课从以下方面进行:①在学生阅读的障碍点上进行拓展,这样能够使他们在正确的引导下顺利完成阅读,并产生自己的见解与感悟,如为解难释疑而拓展,为深入理解而拓展等。②在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点上进行阅读拓展,能够使他们在全面发展中完成整体能力的提升,如为开阔视野而拓展,为激发情感而拓展等。③在学生阅读的兴趣点上进行阅读拓展,基于兴趣点的拓展能够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如为培养创新而拓展,为追本溯源而拓展等。

(二)创设条件,营造阅读氛围

拓展阅读的前提是有足够的阅读资源,因此开放学校图书馆,更新和添加图书是拓展阅读的保障。学校应致力于建立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书体系,提供足够的阅读空间,其图书馆真正成为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宝藏和家园。在班级层面上,创建班级图书角,实现学生随借随读,使他们始终处于浓郁的书香氛围。创建班级图书角最常用的方法是鼓励学生捐献或存放图书,形成班级内图书良性流动。从教学层面上,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并给予适当的引导与建议,把课外阅读纳入到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中,使课外阅读能够在教学体系内发挥最大功效。

(三)组织活动,展示阅读成果

开展系列阅读活动,增加学生的阅读互动与交流机会,使学生真正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的活动方式主要有:定期开展读书交流系列活动、组织亲子互动读书活动、举行展示阅读成果类型比赛、利用本地人文资源丰富阅读等。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活动中提升综合素质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落实检查,指导阅读评价

阅读时一个系统的过程,尤其是拓展性的课外阅读,缺乏课堂模式的有效引导与评价,使得阅读过程中的评价不能以单一的形式存在,这就需要学校或教师制定系统的评价机制,落实检查,及时指导阅读评价。阅读检查一般包括课前检查、课中检查与课后检查。此外,对于课外拓展阅读,教师还应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交流,相互评价,使他们真正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与成就感。

[1]贺丽萍.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四川师范大学,2007(6).

[2]刘奎业.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性阅读材料的选择和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3).

(责编 赵景霞)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文本阅读教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