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态生成性教学的预设策略

2015-04-09 03:47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西关小学743000
学周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预设动态策略

马 瑛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西关小学 743000)

浅谈动态生成性教学的预设策略

马 瑛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西关小学 743000)

新课程改革倡导动态生成性教学理念,这种新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弹性的预设方案,使教师通过学情分析和教材解读,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预测,并在教学中随机开发和适时利用课程资源,进一步优化预设,从而达到理想的动态教学效果。

动态生成 教师 学生 预设策略

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是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碰撞中出现的教师预设方案之内或之外的问题和情况进行反思,正确处理、科学把握教学过程,使教与学达到轻松、愉悦、高效、优质的最佳状态。研究动态生成性教学旨在充分重视师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倡导教师抓住每节课中的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预设策略指的是教师通过精心研究学生、教材、方法,科学设计教学流程、思路所采取的方法。

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进程中,教师应采取怎样的预设策略才能使学生得到足够的发展空间,使他们在动态环境中得以成长呢?这就需要通过弹性预设的策略,来促进学生的主动生成。弹性预设就是创设空间、留有余地,弹性预设策略可分为教师设计和学生生成两个预设层面的策略。

一、教师设计的预设策略

(一)以了解学情和解读教材为基础

我们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同时,也在努力打造高效课堂,要求课堂教学中要互动生成、合作探究、民主和谐、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认真钻研和吃透教材,精心构思和设计预案。

生成性课堂靠的是教师的智慧和经验,更要靠教师充分预设学生对教学环节的可能反应。教师通过课前谈话、课中观察等方法,了解学生的经验和旧知,为课堂上有效生成作好充分准备。一般把教学设计定为四个方面:(1)教学步骤;(2)预设学生的反应;(3)相应的教学策略;(4)教学意外及反思。

(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预设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全面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精心预设,真正做到胸有成竹。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预设,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随机开发和适时利用课程资源

当今社会,种类繁多的工具书和大容量的电子书,还有互联网,都蕴含着各种优质的课程资源,这些丰富的课程资源为课堂的动态生成奠定了基础。教师要在课前充分挖掘这些丰富的课程资源,经过整合和筛选,提供给学生,同时,教师要发动和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寻相关的学习资料,进一步优化预设方案、丰富动态生成。

二、学生生成的预设策略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注重预设,还要对课堂上的动态生成通过预测而进行调控。那么怎样预设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呢?

(一)在自学中生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发挥着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他们的知识经验不同,能力水平不同,方式方法不同,建构知识的结果也就不同,课堂上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生成状态,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就会生成很多有利用价值的资源。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捕捉这些新信息,有效利用这些信息,及时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探究,并在课堂上就新的发现展开交流,有时甚至要放弃自己在课前的其他预设。当然,教师要尽可能地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学生自学生成的问题提前预设。如《养花》一文是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名篇,有位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提出:“明明作者在文中写到搬花时忙得腰酸背痛,还硬说真有意思,我认为不真实。”我听后,立即放弃预设,紧紧抓住这一新的信息,引导学生参与互动,积极发言,各抒己见。

生1:“作者把养花当作乐趣,劳动起来自然觉得有意思,我认为这样写是真实的。”

教师接着说:“真是的,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当然高兴了。”

生2:“搬花是一种体力劳动,作者从事写作工作,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有益于身心,因此,我认为有意思是真实的。”

……

(二)在质疑中生成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应敢于向教师和书本质疑问难。“质疑无禁区”,课堂中随时会出现各种新的生成信息,教师作为主导者要及时搭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互动交流”的平台,要善于抓疑点,让学生带着疑问,互动交流,发现新知。教师要激发学生,将疑惑变为问题,进而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了解学生实际,结合课文内容,有针对性地提示或暗示,引导学生提问质疑。例如,在学习《山沟里的孩子》一文时,在学生明白文中道理之后,教师进行提示引导。学生便会提出:“为什么山沟里的孩子不就近上学呢?他们没有公交车和校车坐吗?他们中午饭怎么吃?”等等,全班学生积极发言,互相争论,他们在质疑中学习,生成新的发现,能力得到提升。

(三)在感悟中生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经历,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温故而知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生成效果。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灵动活跃的思维在不断变化的。不同的学生,读同样的文本,他们的感悟是各不相同,这种感悟具有极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正好是课堂生成资源。有位教师在教学《落花生》时,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喜欢花生还是苹果?为什么?”一位学生说:“我不喜欢花生,它的人生未必是理想的、美好的,苹果既好看又实用,才是尽善尽美,所以我喜欢苹果……”一种新的感悟,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他们纷纷各抒己见,教师这时可以抓住机会引导学生来感悟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不同的感悟,为理解文章的丰富性和深入性创造了多种视角,进而出现了多种生成资源。

不论是教师的设计,还是学生的生成,我们在在教学之前都要精心预设,打破传统预设模式,及时捕捉课堂的随机生成,使预设和生成双剑合壁,从而构建出理想、动态、高效的课堂。

(责编 赵景霞)

猜你喜欢
预设动态策略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Passage Four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