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015-04-09 03:47张树格河北省任县邢家湾镇南张村小学055151
学周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创设有效性情境

张树格 (河北省任县邢家湾镇南张村小学 055151 )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张树格
(河北省任县邢家湾镇南张村小学 055151 )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课堂上要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把平时的教学工作抓好、抓牢。提高教育质量,离不开教师课上认真的讲授、课下学生及时的巩固复习和作业练习。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将这几个方面有机整合在一起呢?

小学 语文 课堂 有效性

教学是基础,质量是生命。因此,大力提高教育质量,使之合理、有序的发展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认为提高教育质量不外乎就是把课上好,讲完课后带领学生复习好,课下要求学生作业完成好等。教师上课的时候要把课备好、讲好,这样学生才能听得懂、学得会;在复习环节,对学生课上所学知识进行加深、巩固;还要给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检查学生在课上掌握的知识。这三个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讲授新知识是这三个环节中最关键的一环,也是能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和保障。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来上课,才能将这一环节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启发学生大胆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中,教师不能给学生提供统一答案,而要努力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来思考问题。对于已经解决的问题,也应该让学生变换角度重新研究。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锻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求异的过程中,很多灵感不断地被激发出来,有时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就得到了培养和提高。为了消除学生思维定势的束缚,我经常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得出不同的结论。我不会给出学生统一的答案,或者叫做“标准答案”。传统教学中,学生依赖教师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以至于学生自己都不会思考,也不敢怀疑,对教师的说法“唯命是从”,自己没有主见,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提高?因此,我启发学生大胆思维,勇于思考,敢于发言,使他们的创新能力逐步提高。比如,在讲《丰碑》时,有这么一句话:“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我问学生老军需处长的手势有何含义?有个学生看了看书说:“他在向战士借火。”我让学生继续思考,看看还有没有其他意思。这时学生认真思考起来,联系课文后,有学生说:“他的意思是让战士继续前进,不要退缩。”还有的说:“他是让战士们不要害怕困难,勇往直前。”学生各抒己见,思路打开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二、创设教学情境,缓和课堂气氛

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外,还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上给学生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比如我在给学生讲述《冀中地道战》这篇课文时,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讲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观看了电影《地道战》中的部分情节。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三、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感兴趣,那么,上课的热情就会高涨,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做好精心的准备,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上开展有趣的活动是调动学生学校兴趣的有效方法,比如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开展朗读比赛、成语接龙比赛、讲故事比赛等。这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就会非常显著。

四、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一味地“霸占”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行,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必须要改变过去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学制度,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改革的步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机会,由原来教师的“讲”,变为学生的“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设置问题情境,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巧妙设置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教师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很难“坚持”下来的。因此,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创设种种问题情境,吸引着学生学习下去。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爱看动画这一天性,给他们展示多媒体课件和卡通动画,让学生真正投入到了教学中来,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改为了主动探索知识,不仅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著改善。教师给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在积极探讨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很快乐。

(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越强,就说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外,还应该培育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古今中外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是从小就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人。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创新、勤学好问、积极动脑,让学生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一遇到问题就去问教师,应该静下心来思考一会儿。教师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只有自己学会了动脑筋、想办法,才能真正解决一些问题;只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才会有效。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堂是动态的课堂,任何教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生长环境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这些都注定了我们的教学方法不能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学生。只要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努力,就一定能找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最佳方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责编 吴海婷)

猜你喜欢
创设有效性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