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5-04-09 03:47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西山小学066100
学周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意识思维

陈 玲 (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西山小学 066100)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陈 玲
(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西山小学 06610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师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求新求异,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小学数学 教学 创新能力创新意识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创新教育逐渐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看做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有创造潜能的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改进教学方法,使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数学,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创新

愉悦、宽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首先,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爱学生,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其次,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就要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于质疑,表扬学生独到、创新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潜能,发扬教学民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直觉思维和逆向思维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最明显的特征,是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没有求异便没有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提出质疑,发表不同的见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比如,在讲解加减法时,对于100-75,大多学生都是直接列竖式计算得到结果。这时,我问学生有没有人采用别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回答,先99-75=24,然后24+1=25。这样就不用进行退位减,计算起来更简便。我及时鼓励学生,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2.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直觉思维也是创新思维的重要表现,是没有通过严密的逻辑和推理,而直接领悟的一种思维方式。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比较779/778和669/668两组数的大小,学生就要运用直觉思维进行判断。如果使用通分或化小数等方法计算起来十分复杂,于是我鼓励学生观察和讨论,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这两个数和1相比都相差各自的一个分数单位,这两个数都减去一,比较剩下的1/778和1/668即可,这样比较起来就简单多了。

3.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逆向思维也是创新思维的具体表现之一,其特点就是思维过程与条件的叙述方式相反,即变减为加,变加为减,变乘为除,变除为乘。历史上有司马光破缸救伙伴的故事,就是逆向思维的精彩表现。人们习惯让人离开水求安全,却忽视了让水离开人也同样可以得到安全。创新思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打破传统思维定势跳出来思考,而逆向思维就是创新思维最为经典的体现。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学生学习不能单纯依靠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生只有自主探索,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更高效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新知的时间和空间,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此外,数学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需要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新的想法,提高合作创新的能力。

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不同,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要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因材施教,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学生的个性,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多帮助他们,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习题,以进一步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适时进行鼓励,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认可,渴望获得成功,同时对新奇事物也充能满了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是小学生最初的创新意识的萌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多给学生提供数学实践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发现、去创造,在发现和创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性评价,不要轻易对学生不同的认识给予否定,要多鼓励,少批评,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在积极探索中形成创新意识。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教师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创设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敢于实践、善于发现,勇于质疑、敢于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1]王艳红.小学数学创新能力三点[J].吉林教育,2011(5).

[2]成嘎.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考:综合版,2014(12).

[3]孙书娥.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现代农村科技,2014(23).

[4]计中艳.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2013(37).

(责编 张文娟)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意识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