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2015-04-09 03:47杨素娥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祖山总校066500
学周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习惯作业

杨素娥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祖山总校 066500)

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杨素娥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祖山总校 066500)

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是学生自学的过程,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并对学习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使自己的课堂学习变得有的放矢。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这样他们才能带着问题进入到课堂学习中,才能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 课前预习 习惯养成

有效的课前预习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积极性,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且对他们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的提高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小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注重让学生对语文学科进行预习,而忽视了数学学科也需要课前预习,甚至缺乏让学生预习的意识,这样的固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预习习惯,让他们学会自主、独立的学习和探索新知,进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要求和目标。

一、课前预习对数学学习的作用

(一)预习能让学习效率更高

如果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了将要学习的内容,他们就能明白哪些知识比较简单,通过自学就能掌握;哪些知识比较复杂,尚存疑问,听课时就能有的放矢,,并会把更多的注意力和时间花费在知识的深层理解和拓展上。当教师讲到自己疑惑之处时,学生本着急于解疑的心态,注意力会更加集中,会用心倾听教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他们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升。

(二)预习能让学生更加自信

上面已经提到,小学生通过认真预习能掌握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会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果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他们会觉得自己的预习是有收获的,如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称赞,他们会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会更加自信地进入到学习中。而且,成功和自信会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对待以后的课前预习。

二、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方法

(一)为学生设置预习作业

1.设计趣味性预习作业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对新鲜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兴趣,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入手,布置一些趣味性较强的预习作业,以此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具有实践性和趣味性的预习作业,如“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试着做一个三角形。”学生通过完成这个预习任务,对三角形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也会表现得更积极主动。

2.设计自主性预习作业

不少小学数学教师认为,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只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就能掌握课本内容,因此对学生的预习和自学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也没有精心布置预习作业;有的教师没有为学生的预习作业提出明确的要求,导致学生的课前预习缺乏目标;还有的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没有考虑预习作业要因人而异,布置的预习任务实行“一刀切”,且形式单一。以上这些问题导致学生把预习理解成为了看一遍书,甚至连书也不看,更不用谈预习习惯的养成了。因此,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完成预习作业的主体是学生,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要为每个学生创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主动获得知识的机会,使学生在自问自答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具体的预习任务:1.阅读本课的内容,多读几遍,看看是否理解,把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2.按课本上的要求,找一找身边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纸和梯形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记下来。这样的预习作业要求明确,且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能使全体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体验到做学习主人的快乐。

(二)引导学生掌握预习方法

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预习侧重点,相应地,也应该有不同的预习方法,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预习。

1.阅读理解法

阅读理解法是指学生通过“圈、点、划”等方式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理解,关注一些重点词语和语句。一般情况下,概念型的教学内容比较适合这种预习方法,比如“倒数”“自然数”“质数”“合数”等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法来预习。

2.实验探究法

实验探究法是指教师帮学生列出预习提纲,而且提纲的内容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来说,几何性质的内容较为适合这种预习方法,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若仅仅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内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将缺乏思考和探究的欲望,如果用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预习,并解决一些问题,学生将会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总结等一系列活动对知识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3.查找咨询法

查找咨询法比较适合拓展型的教学内容,是指让学生搜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课外资料,让他们掌握查找资料的方法。比如,在教学“利息的计算”这一课内容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查找和搜集与银行储蓄相关的知识,这样安排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关于“利息”的资料。

(三)教师要做好学生预习的检查工作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很简单,一方面是因为父母、教师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是他们希望得到奖励,这种奖励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是对他们学习成果的肯定,是他们学习的动力。但是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过程,当学生对教师的鼓励和奖励产生“抗体”时,教师就可以运用适当的检查措施。比如,在学生预习后,教师可以进行一次预习测试,对于测试情况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安排具体的预习提纲,告诉他们一些基本的预习方法。“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当学生提问题、想问题达到一定的标准时,教师就可以“放手”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要承认他们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的预习效果存在差异,不能要求所有学生的预习效果达到相同的水平。

总而言之,预习是学生开展学习的基础,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便确定课堂教学的侧重点,教学进度,以及课堂知识容量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设计恰当的预习作业、多样的预习任务,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意识,为他们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钟光莲.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感悟[J].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0(12).

[2]张学仙.打有备之仗——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飞:素质教育,2014(1).

(责编 赵景霞)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习惯作业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