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5-04-09 03:47罗生梅河北省宁晋县河渠小学055550
学周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思维数学

罗生梅 (河北省宁晋县河渠小学 055550)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罗生梅
(河北省宁晋县河渠小学 055550)

迈入21世纪,中国已处于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所以,教育改革日渐深化。基础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点,而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作为小学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使学生人人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创新。本文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浅谈。

小学数学 创新能力 培养

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创新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只要我们从小学生开始抓创新教育,重视利用数学学科课程的特点去关注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并注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予以充分的实践,未来就将会有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才脱颖而出。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创新氛围的营造

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便必须有创新意识,要转变以往将知识传授放在首要位置的观念,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提高,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一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必须明白,在教学的时候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则应该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以及合作者的角色。在教学的时候,若气氛比较压抑,则对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非常不利。只有学习环境真正民主、和谐、宽松,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才有可能被激发出来。所以,教师平时教学的时候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关爱和信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多使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和关心,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愿意和教师交流。二是重视合作教学的开展。教师应该重视合作教学,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这样能够真正让学生做到取长补短,使学生的合作能力明显提高。特别是一些解决起来比较困难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讨论。在讨论的时候,学生往往能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且还能够实现想法上的互补,这对集体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必须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这样其潜能才能更好地被激发出来。

二、将学生的创新兴趣激发出来,让其更加主动地进行创新

学生如果对数学学习没兴趣,为了学习而学习,那么学生进行真理探究的欲望便会低,甚至没有丝毫的欲望。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恰当地进行问题的展示能够将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出来,认知冲突的出现对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学习兴趣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一是利用故事设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源于思考,思考源于疑问。疑问的存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从而将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求知欲望激发出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故事进行疑问的设置。如在进行面积含义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进行长方形的展示,然后再将故事套用进去:在森林中,狮子王要将一个长3米、宽2米和一个长5米、宽1米的地分给狐狸和山羊,而山羊将选地的权利让给了狐狸,狐狸选择了那个长5米、宽1米的地。之后,教师让学生分析狐狸在分地的时候是不是真正占到了便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兴趣很容易被激发出来,学生会思考怎样来比较这两块地的面积大小,而且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更加认真。二是利用好奇心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在教学的时候,学生若是产生了好奇心,那么在进行学习和创新的时候会更加有动力。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重视学生的好奇心理,并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三是利用数学图形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图形,而审美价值比较强的图形也比较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图形本身的色彩美、线条美等利用起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图形中蕴含的美,并将图形和学生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的审美欲望会很容易被激发出来,创新的兴趣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三、设计开放试题,培养创新思维

开放性题目通常不具有定向的解题方法,答案往往不固定或者条件不完备,能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有利于思维的开拓和深化。同时,开放性题目由于各个要素的开放性,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与创新,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新华书店、学校、体育馆在同一条街上,新华书店离学校有300米,体育馆离学校有500米,新华书店和体育馆相距多少米?”由于三者所处位置不同,解法也完全不同。一种理解:学校在中间,列式为300+500=800(米),另一种理解:新华书店在中间,列式为500-300=200(米)。这类题目突破了常规思考方法,学生可以根据现实生活,以自己的理解去解题。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想象、创造的空间,有利提高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动手操作实践,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动手操作应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形式。对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双手实践过的东西。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动手做,要使其充分借助学具学数学。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所以动手操作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动一动,胜过教师一遍又一遍的讲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有效的操作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有效的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感悟,在有效的操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我们教师长期坚持和开展创新教学。我们要发挥数学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其创新能力。

[1]李星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8(11).

[2]何雪南.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1).

[3]王正益.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3(1).

(责编 乔召召)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