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国内学术界关于胡锦涛德育思想研究综述

2015-04-09 03:59蒙晓旺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德育核心

蒙晓旺

(广西大学政治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近十年来国内学术界关于胡锦涛德育思想研究综述

蒙晓旺

(广西大学政治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胡锦涛德育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德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通过梳理近十年国内学术界关于胡锦涛德育思想的研究状况,我们发现:学界理论研究成果主要包括胡锦涛德育思想地位、目标、作用、内容和践行路径等,其价值体现胡锦涛德育思想的继承性、创新性与综合性。但总体上还存在研究缺乏整体性、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研究成果重复等问题。由此,我们认为胡锦涛德育思想研究今后应当注重整体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方法实现胡锦涛德育思想研究的突破与发展。

胡锦涛;德育思想;研究综述

胡锦涛德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十六大以来胡锦涛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一系列重要文献中。十多年来,学术界出版了大量专著,发表大量论文,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02年至2013年的论文,按照“精确”匹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篇名检索词一共有18674篇,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篇名检索词一共有10419篇,以“胡锦涛思想政治教育”为篇名检索一共有13篇,而以“胡锦涛德育思想”为检索词仅有5篇。在著作方面,目前尚未有关于胡锦涛德育思想的专著。在众多的论文中,大多数研究者是从某个角度、某个方面论述,重复性、缺乏深入性较多,这里试图分析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并对这些成果作一综述。

一、胡锦涛德育思想地位、作用、目标等方面研究

1.关于胡锦涛德育思想地位研究。有学者认为,胡锦涛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提高到党和国家的高度,是胡锦涛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贡献[1]。有的学者从多元化背景分析,认为胡锦涛德育思想既具有时代的特征,又具有鲜明的理论色彩,为新形势下德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德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武器[2]。另外,研究者也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2.关于胡锦涛德育思想作用研究。有学者分别从党和国家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维护人民利益的要求出发,指出了胡锦涛德育思想对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意义[3]。陈洁认为:“胡锦涛德育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德育理论,坚持和创新了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德育思想,拓展和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理论体系,为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

3.关于胡锦涛德育思想目标研究。任福全等认为:“胡锦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思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坚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四个新一代’作为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根本目标是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5]王勇等认为,胡锦涛通过强调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目的是引导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他人和认识自我[6]。总体上来说,国内学术界对于胡锦涛德育思想目标的看法是比较一致的,即认为德育思想目标就是培养“四个新一代”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对毛泽东提出的“学习好、工作好、身体好”,邓小平提出的“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江泽民提出的“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课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胡锦涛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研究

1.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一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分析。有学者认为,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体系”具有“价值观体系”的含义;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点在于“核心”[7]。吴潜涛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系统,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8]袁仁贵认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精神。”[9]从目前的资料看,研究者普遍是从其特征、作用等方面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

二是关于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内容分析。目前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研究大多数是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一种诠释,《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框架。然而,许东梅认为:“《决定》只能从宏观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总体思路,但许多具体的、细致的内容还需要深入研究、分析。”[10]

三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价值研究。秋石认为:“只有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思想基础。”[11]中宣部副部长雒树刚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适应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是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12]

四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有些学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第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力和统领力;第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第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影响力和教化力;第四,确立主旋律意识与阵地意识,增强社会主义主流舆论的引导力和掌控力[13]。田耿文认为:“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和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从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必须坚持正确导向,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和先进文化的熏陶作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第三,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合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的关系;第四,继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大意义的认识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内容的研究和探讨。”[14]

2.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研究。一是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意义分析。葛晨虹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向导,为公民的道德感营造氛围,有助于公民个体道德感培养,荣辱观在本质上是主体对荣誉的一种追求及对耻感的一种厌弃,荣辱观的培养是公民形成自尊自爱道德素质的必要环节;社会荣辱观有助于‘社会道德感’或社会调控机制的营造。”[15]李培超认为:“胡锦涛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为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供了有针对性的价值引导,有助于人们精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得到缓解或解决:实用理性与超越意识的矛盾;公共理性与私人意识的矛盾;公平意识与效率意识的矛盾。”[16]

二是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分析。目前学术界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八荣八耻”是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的准确概括。温克勤认为:“同历史上任何时代的荣辱观不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特征。它内含着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坚持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体系。”[17]赵存生等认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从不同内容和不同角度提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价值判断的新要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对爱国主义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的本质概括;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思想——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精辟总结;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是与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对待科学问题的基本要求;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概括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关于人本质活动——社会劳动的看法,揭示了社会主义劳动观的核心要求和根本精神;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是对社会主义社会人们所应当具备的集体主义思想的揭示,也是对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人际关系的概括;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是对社会主义诚信道德的主体内容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发挥;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民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的要求;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概括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是对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和事业建设中艰苦奋斗精神的发挥和光大[18]。

三是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建设分析。朱贻庭教授等认为:“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培育和激发人们的羞耻之心或曰耻感,在人们心中树立耻感和羞耻心;耻感或羞耻心是人之为人的底线,是人格的基本点。人有耻感,是保持做人尊严的自因,就是说,才能自保人格尊严,这是社会对公民人格最基本的尊重,也是保护人羞耻心的最基本条件,因而也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最重要的基础。”[19]叶南客认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首先要确立重点,与加强公共道德体系建设结合起来,注重加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建设,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要把学习和树立荣辱观与当前建设文化、学习型城市和创新型城市等重大城市发展战略结合起来[20]。温克勤教授认为:“通过对先秦和汉唐明清以来有价值的荣辱观思想进行梳理和分析,如不应过多地考虑个人名誉。提出判定荣辱的道德标准,重义利公私理欲之辩、重名节、荣辱由己重视耻,以及淡泊名利、反对华而不实和沽名钓誉等,经过评判的继承和新的诠释,对于我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有借鉴启示意义。”[21]总的来说,学术界普遍从道德自身发展规律、外部保障和借鉴民族与国外荣辱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不同见解。

3.关于直接以胡锦涛德育思想综合研究。一是关于胡锦涛德育思想理论基础分析。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胡锦涛德育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德育思想、中国古代传统德育思想、西方德育思想的借鉴和继承。如陈洁认为:“胡锦涛德育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德育思想、中共历代领导人的德育思想为基础,科学的借鉴了中国优秀传统德育思想和近代西方德育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4]王露认为,胡锦涛德育思想汲取中国古代优秀德育教育理论;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德育教育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老一辈革命家德育教育思想[22]。

二是关于胡锦涛德育思想内容分析。对胡锦涛德育思想综合研究,学者们大多数从胡锦涛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一系列重要文献中概括。王露从不同的教育主体将胡锦涛的德育思想内容分为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工作,企业的德育教育工作,军队的德育教育工作,党员干部的德育教育工作和农民的德育教育工作[22]。陈洁从德育工作的基本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出国民素质等方面概括了胡锦涛德育的内容[4]。

三是关于胡锦涛德育思想特征分析。王露认为:“胡锦涛德育教育思想提出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德育教育,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德育教育的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德育教育的内容,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理念和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22]李康平认为,胡锦涛德育思想具有“大德育思想”,主动适应经济基础变革和开放性特征[23]。

三、目前学术界关于胡锦涛德育思想研究的简要评述

通过梳理国内关于胡锦涛德育思想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对胡锦涛德育思想研究的成果非常丰富,有许多高质量的文章值得我们吸收借鉴,发展态势良好,研究注重体现胡锦涛德育思想的继承性、创新性和综合性。但是,从目前研究的成果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胡锦涛德育思想缺乏整体性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我们发现:以胡锦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胡锦涛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比较多,理论体系也比较完善,研究的深度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而作为胡锦涛德育思想整体性研究比较少。整体性研究是对胡锦涛德育思想的宏观把握,因为胡锦涛德育思想不是单方面的德育思想,不是片面的思想。因此 ,对胡锦涛德育思想整体框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细致的研究来充实。

2.对胡锦涛德育思想研究理论与实践脱节。通过深入分析,我们总结学界对胡锦涛德育思想研究呈现出两个倾向:第一,注重理论研究者偏多,而与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比较少,很容易形成假、大、空;第二,研究者大多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虽然有丰富的知识,但方法没有创新,也不符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

3.对胡锦涛德育思想缺乏比较研究成果。胡锦涛德育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德育理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历史的传承与创新。学界表面上研究成果很多,实质上多为重复的研究。与中国传统德育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德育思想、毛泽东德育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思想体系相比较研究成果缺乏。这就很容易造成胡锦涛德育思想与历史相脱节,也没有体现胡锦涛德育思想的创新特点。因此,胡锦涛德育思想研究今后的方向为:第一,从整体把握,并以专著为重点。德育思想包括道德教育、政治和思想教育,胡锦涛德育思想应该具有一个整体性。另外,以有权威的专著为重点,形成统一的思想体系。第二,更多地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多地关注、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相一致的研究,以实践方法实现胡锦涛德育思想研究的突破与发展。

[1]潘勇.试论胡锦涛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贡献[J].教育探索,2007(7).

[2]王露.胡锦涛德育思想新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10).

[3]寇荷超.胡锦涛同志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观初探[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11).

[4]陈洁.胡锦涛德育思想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2012.

[5]任福全,王美娜,王鑫.胡锦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探索[J].求实,2011(3).

[6]王勇,秦璐.胡锦涛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初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8).

[7]张雷声,王炳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性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9(7).

[8]吴潜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J].道德与文明,2007(1).

[9]袁仁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中国社会科学,2008(1).

[10]许东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N].光明日报,2007-02-13(9).

[11]秋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求是,2006(24).

[12]雒树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党建研究,2006(11).

[13]广东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N].光明日报,2007-02-13(9).

[14]田耿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15]葛晨虹.荣辱观建设是道德力量的基本保证[J].道德与文明,2006(3).

[16]李培超.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意义重大[J].南京社会科学,2006(6).

[17]温克勤.对于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内涵的一些理解[J].道德与文明,2006(3).

[18]赵存生,宇文利.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内涵与时代要求[J].高校理论战线,2006(4).

[19]朱贻庭,赵修义.社会风气·荣辱观·羞耻感[J].伦理学研究,2006(4).

[20]叶南客.学习贯彻新型荣辱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J].南京社会科学,2006(6).

[21]温克勤.传统荣辱观述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22]王露.胡锦涛德育教育思想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23]李康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德育思想研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4).

Research Overview of HU Jintao's Moral Education Thought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Academic World in the Recent Ten Years

MENG Xiaowang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4,China)

HU Jintao's moral education though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houghts to the CPC's moral education work.By combing up the research status of domestic academia on HU Jintao's moral education thought in recent ten years,it is found that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results of HU Jintao's moral education thought mainly include its status,target,function,content and the realizing route etc.,which embodies the inheritance,innovation and the comprehensiveness of the HU Jintao's moral education.However,there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deficiency of integrity,the separation between educational theories and practice,repeatability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so on.Therefore,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research on HU Jintao's moral education should focus on the integrity,emphasize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apply the practice method to realize the breakthrough and development of HU Jintao's moral education thought in the future.

HU Jintao;moral education thought;research overview

G410

A

1009-4326(2015)

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5.06.005

(责任编辑 王爱玲)

2015-10-25

蒙晓旺(1988-),男,广西平南人,广西大学政治学院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德育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中国德育》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