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精神的融合

2015-04-09 12:42寇晓娜牛亚莉
社科纵横 2015年7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传统体育

寇晓娜 牛亚莉

(1.甘肃政法学院体育教学部;2.中共甘肃省委党校体育教研室 甘肃 兰州 730070)

具有数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曾以其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历史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产物,它深受着儒、释、道文化的影响,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共同形成了世界体育文化的主力军。虽然二者形成的哲学基础和价值观念不同,但两者都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并以其不同形式诠释着人类文明的共性和理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交流和对话,提供了新的平台,也标志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精神融合的历史必然性。

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精神的内涵

(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形成于几千年中华民族的农业劳作和生活实践,并伴随着多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和渗透而不断发展。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并不是中华民族哪一历史阶段体育文化的单一结晶,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兼容了各个历史阶段优秀体育文化成果[1]。从内容上看,它包括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及规则、体育道德及社会体育风尚等等。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蕴涵着深厚的人文内涵和民族精神,它注重人与自然、个体与整体、身体与精神、道德相统一,一切都以“和谐”、“礼让”、“中庸”为主导。取法于自然,顺乎自然之道,它所追求的是一种人性升华的至高境界,通过“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各安天命,无为而治”、“修身养性”等养生思想,使人体与自然相互交融,汲取日月精华,天地灵气,而五脏通达,六腑协调,从而达到摆脱身体对精神和道德升华的束缚。

(二)现代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是通过体育运动而形成并集中体现出人类的力量、智慧与进取心理等最积极的意识的总和,是体育运动的最高级产物[2]。现代体育精神起源于古希腊“身心既善且美”的哲学理念,早在两千多年前,以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为代表的教育思想中就已孕育成熟,也已成为当时人们崇高的信念和教育思想的至高境界。现代人通常所说的体育精神,则是更多的趋向于具有西方文化特征的体育精神,西方国家向世界范围宣扬的体育精神也更多的带有其自身特征和色彩。现代体育精神作为一种规范力量,具体表现为体育面貌、体育风范、体育心态、体育期望等方面。但关于体育精神的概念,并没有严格的界定,尽管众说纷纭,不难发现,它是人们观念中超越现实的体育理想,是一种推动人类和平事业的发展、倡导科学与民主、战胜一切困难,实现人类自我超越的精神。再加之,体育本身所特有的积极的教育因素,使得体育精神具有较强的鼓舞力和感染力,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

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精神融合的必然性

中西方体育文化虽然存在巨大差异,但在追求人类文明进步方面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例如,在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中,由儒家创造的“乡射礼”,它盛于先秦时期,也是出现最早、最为普遍的体育运动。乡射礼的核心活动是“三番射”,要求每位射手都以发射四支箭为限,三番射后公布比赛结果,各国射手按顺序上堂,负方射手饮罚酒,并向胜方射手行拱手礼。由此不难看出,当时的体育运动已蕴藏着浓郁的体育精神。《射义》中要求“进退周还必中礼”,就是要求射手无论是上下堂,或是取箭、饮罚酒时,都要以礼相待,表示尊敬。这与现代体育精神中所追求的和平与友谊、关爱与尊重如出一辙。《射义》里的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的典故,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先生也曾在抗战期间的一次集会中提到:“古代的运动会,有三种人不能参加,‘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从这里又可看出,当时的体育运动所蕴涵的另一层深意,就是体育的道德精神。

可以说,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至今仍符合现代体育发展,它与现代所倡导的体育精神存在诸多共同点,这既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时代价值,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精神的融合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也是体育精神的最终归宿。

(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为现代体育精神提供完善的理论资源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历经历史潮流的一次次冲击、荡涤和淘汰,通过自身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在历史上,与中华文化先后形成的古代文化,曾出现文化断层,几乎散灭已尽,唯独中华文化历经数千年一脉相承,得已完美保存,至今仍傲然独存。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培养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中国人的气节和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传递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信念、价值观、道德观,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为现代体育精神这个抽象的,复杂的伦理体系提供完善的理论资源。在公正、和平方面,深受儒、释、道文化渗透的中国传统体育,处处表现出“礼”与“和”,提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举贤而容众”(《礼记·儒行》)等;在自强不息方面,提出“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学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等,正与现代体育“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相一致;在诚信方面,提出“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记·曲礼》)。在团结统一方面,提出“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十分全会者,仁、义、礼、智、信五件先行,无非上下和睦,一团和气”(《蹴鞠谱》),“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在革故鼎新方面,提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并提倡天地自然之道的正中运行,既不太过,又无不及,提倡“时中”等等。

另外,现代体育崇尚战胜自己,拼搏进取的精神,通过自身特有的方式使人们在运动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从而使人们获得健康的身体,塑造出美好的心灵和完整的人格。其实,在提倡“文武双全、德艺双修“的中国传统体育中,历来都注重体育对人格精神、道德修养的价值,把塑造理想人格作为首要目标,儒家认为君子的人格是“知,仁,勇”三者的化身,提出“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子罕》),并提倡“善养吾浩然之气”;追求清静无为的道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庄子·逍遥游》);佛家则提倡心空万物的超然人格。虽然在传统体育中,没有对“健力美”的崇拜,但都是通过传统体育的练习从而达到人格的升华。不难发现,上述价值理念完全合乎现代体育之需要,为我们建设与完善现代体育精神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

(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精神融合的现实价值

体育精神的形成,不是一时之功,而是经历了千百年的积淀,各种民族文化都有渗透其中,它是多文化的,又是跨文化的。从公元前884年签订“神圣休战条约”开始,现代体育精神就已有了方向。当时战争双方在奥运会期间放下干戈,携手走进赛场,并在宙斯神像前宣誓,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它所倡导的友谊和平、科学民主,积极向上,自强不息,正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容有了契合点,都是以实现自我超越和人类文明进步为理想的。显然,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精神融合势在必行,且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一是,现代体育精神既丰富了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容,又促进了融会各民族体育文化精华的国际体育文化的形成。相反的,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也为现代体育精神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理论资源。此外,中国传统体育伦理中所提倡的公平公正、诚信等道德观与价值观,对当今体育竞赛,特别是大型体育竞赛中出现的兴奋剂浊流,裁判不公,虚假年龄等违反体育职业道德的行为,以及规则意识、协作精神的缺失无疑具有净化作用。二是,在体育价值取向上,以“竞争”、“超越”为基础的西方体育文化,强调人的自我价值表现,以战胜对手为目的,竞技性、惊险性、刺激性、功利性较为突出。而以“天人合一、身心一元”为哲理基础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则力求运动的健身性、自娱性、安全性和伦理道德,强调内修性与外练性紧密结合,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精神与肉体的统一[3]。这对于现代社会中处于生活节奏重压下的人们而言,都是一种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理想手段和内容。

(三)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精神需互为依托转型升级

中国传统体育在经历了与西方体育之间的长期冲突和融合后,已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形成了以西方竞技体育为主的局面,但中国传统体育并没有因此而消亡,反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恢复,翻开了中国体育融入全球化的篇章,开始以崭新的姿态步入世界体育的舞台。近代西方体育的发展说明中国体育要发展,必须走“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道路[4]。之所以如此,其原因是国际体育运动是以雄厚的民族文化作为依托。中国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资源大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积累下来的丰富文化资源,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具有独特内涵、形式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体育。随着西方文明的大肆入侵,中国社会步入“全盘西化”阶段,中国传统体育逐步退出占主导地位的历史舞台而流行于民间。随着现代体育运动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竞技体育以它独有的魅力,并具有与信息社会相一致的全球化特征,最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召唤起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在当今社会中得到了普遍重视。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体育的丢失,在采用相同的现代体育手段的同时,大力发展我国传统体育项目。这就要求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互为依托转型升级。不难发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中国传统体育有了新的生机和舞台。而像柔道、跆拳道等其他民族体育项目,如今也已发展成为新的世界性体育项目,现代体育的发展已呈现出多元化交融的全球化趋势。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既要以现代体育精神为依托,实现现代化发展,又要保持自身的民族传统,为现代体育精神提供完善的理论资源。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精神互为补充,二者互为依托转型升级,才能更好地推动世界体育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面对经济、文化、体育全球化进程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现代体育精神,坚持以史为鉴,立足当前,放眼未来。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精神的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迫切需要,又是发展现代体育精神不可或缺的成分,只有积极地寻求发展,才能在新时期获得更好地生存与进步,成为人类共享的体育文化财富。

[1]陈旭.试论中国体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0(6):66-67.

[2]刘强.略论体育精神的内涵及影响因素[J].世纪桥,2009(8):154-156.

[3]肖焕禹,曾庆裕.传统体育文化理论与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J].体育文化导刊,2003(4):35-37.

[4]邓星华.体育文化全球化与中国体育文化的自觉[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3):27-30.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传统体育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