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增知探方略:张怀涛及其《读书有方》

2015-04-10 09:24刘巧英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传家读书

刘巧英

(中原工学院图书馆,河南郑州450007)

读书增知探方略:张怀涛及其《读书有方》

刘巧英

(中原工学院图书馆,河南郑州450007)

张怀涛先生新著《读书有方》一书,以弘扬阅读的人文精神为宗旨,以启发青少年的阅读兴趣为立意,以向读者传授阅读方略为出发点,分为“耕读传家”“泛舟荡楫”“杏坛书影”三个板块,给读者带来了阅读享受和思想启迪。

读书有方 阅读方略 书香校园阅读文库

当今的信息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阅读对个人的促进作用、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在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大阅读”环境中,青少年阅读应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然而,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在内的青少年阅读还不能令人乐观,这些未来的社会建设者的阅读动机、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模式等方面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仍需要加以有效的引导,张怀涛先生的新著《读书有方》便是基于这方面的社会需求而出版的[1]。该书面世于2015年7月,是中国阅读学研究会、郑州大学出版社策划出版的“校园书香阅读文库”之一。该书共收文30篇,分为“耕读传家”“泛舟荡楫”“杏坛书影”三辑,笔者初读后便强烈地感觉到:这是一部校园阅读推广的精品好书。

1 诗意人生书为友

《读书有方》清新淡雅的封皮犹如张先生的为人处世一样,温文儒雅,清新俊逸。淡淡的紫色加银色牡丹花的勾勒展示着先生幸福的读书生活和浪漫的诗意人生。打开书,首篇便是先生作为自序的长达万字的心灵随笔《少年初识书滋味:从亲子共读到大学时代》。我一口气读完,进行反复品味,恍然明白先生为什么能够学识宽厚、作诗为文信手拈来,敬佩之情再次升起。先生自幼的读书兴趣和甘苦的读书历程给自己带来了最大的快乐和美好的记忆,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述,“从幼儿到大学的读书生活像一管神奇的笔,为自己涂抹了看似平常、实则有容的底色,也描摹了值得回味的人生”。

长期的读书生涯,使先生不断拓展着自己的人生宽度和厚度,提升着自己的人生硬度和亮度。教育部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院长崔慕岳教授在为该书作序时评价张先生谦逊好学、多才多艺,具有深厚的人文修养。先生为人侠义豪爽,乐善好施,曾被王波老师赞为“孟尝君”[2],被王梅老师赞为“好像是社会和图书馆阅读推广虔诚的基督徒那样,传播着正能量”[3]。先生处事洒脱低调,不诱于利,不畏于谤,做学问进取不断,有学有术有道,被萧鲁阳老师赞为“胸罗万象”[4],被魏秀娟老师赞为“勤耕不辍,诗意人生”[5]。先生自强不息、谦逊低调的品格和平易随和、侠肝义胆的人格魅力的养成,想必与其读书不无关联,这也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和教育。

被誉为“图书馆诗人”的先生无论是给学生上课,亦或是参加会议、撰文出书都会有诗作。该书也不例外,几乎每篇的文前或文后都有小诗一首,共18首。先生迄今已出版《涛声集》三卷,其中“读书诗”就有百余首。《图书馆报》曾评价他:“这是一位会写诗的馆长,他将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感悟凝练成一首首小诗,诗中满溢着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这又是一位职业理想与职业责任的图书馆人,他将自己的激情不遗余力地投入到学校开展的阅读文化建设上”[6]。品读先生的诗作,不仅能感受先生的诗意人生,感受先生的从容淡定,还能感受先生对书的热爱,对阅读的依恋。无论是上班,还是出差,先生背包里总有书相伴。先生还是中原工学院第一个使用和推广“移动图书馆”的人,阅读俨然已成为其生命中的一部分。

与书为友、读书交友是先生读书生活的感受和写照,正如他诗中的描述“好书如友最相知,岁月长伴乐时时”。在倡导读好书的热潮中,先生在书中直言读书要有选择,阅读最合适自己读的书和对自己有用的书,一定要把有限的读书时间和精力投入无限的好书之中去。并在自序中介绍了对自己成长助益较大的10本书供青少年读者参考和借鉴。分别是《三字经》(宋代王应麟著)、《说苑今注今译》(汉代刘向著,卢元骏注译)、《唐诗三百首》(清代蘅塘退士编选,清代章燮注疏)、《谈美书简》(朱光潜著)、《科学发现纵横谈》(王梓坤著)、《伊索寓言选》(古希腊伊索著,张石秋译)、《血字的研究》(英国柯南·道尔著,丁钟华等译)、《泰戈尔诗选》(印度泰戈尔著,郑振铎译)、《贝多芬传》(法国罗曼·罗兰著,傅雷译)、《梦的解析》(奥地利弗洛伊德著,赖其万等译)。

2 耕读传家寓意深

《读书有方》第一辑“耕读传家”收文8篇。先生通过解读传统家训、读书联、民间读书谚语、寺院碑文、孙犁作品等追溯和探究阅读文化的起源、演进和发展,挖掘、整理富有内涵价值和思想光彩的阅读观。如从历代家训中,先生研读总结出耕读传家的阅读价值、明理修身的阅读动机、立志勤读的阅读态度、尊教重学的家庭阅读、合理有效的阅读方法、知行合一的阅读取向。从读书联中,品鉴出联寄读书请、联咏读书志、联明读书理、联喻读书法、联嵌读书典、联说读书事的阅读文化。从民谚中感悟书是至宝一生用,不耕不读咋会好?久读无顽子,养子要读书;要得真学问,须下苦读功;少小不读书,老来后悔迟;读书要虚心,不装明白人;勤读又勤问,不愁没学问;多读长知识,多想出智慧等数十条真知灼见。

品鉴读书联、家训和民谚,探究阅读观,先生虽不是第一人,但也是业界佼佼者和少有者,这些研究成果已在图书情报界的核心和优秀期刊发表。在每文的后面,先生有意著录出参考书籍,希冀能有更多的学者能对此展开研究,进一步丰富阅读文化理论。正如徐雁教授在《“耕读传家”——一种经典观念的民间传统》文中撰述的:在耕读传家的理念中,确实蕴涵着不少值得探索的人文底蕴,其中包含着若干亟待发掘、值得弘扬的现代精神文明因子,诸如“读书种子”的养育,“书香氛围”的营造,“精神家园”的重构等[7]。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对“耕读传家”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广泛研究。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传承的刻苦勤奋、珍爱书籍、尊重读书人的优秀品质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似乎被我们丢掉了。先生开篇第一辑以“耕读传家”为主题可谓寓意深刻,意在引起众人关注“耕读传家”的精神启迪,重建“耕读传家”的传统。在“耕读传家”的传统中,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注重家庭藏书读书,营造家庭读书氛围,让孩子在家庭的良好阅读氛围中自觉养成阅读习惯。先生在后记中谦虚地说此书期望能够给青少年朋友们以善意的帮助和有益的借鉴,其实,除青少年朋友外,家长们也是此书的受众群。因为,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中,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对青少年读书习惯的养成有很好的助推作用,所以,家庭是推进全民阅读应关注的重要对象。

3 泛舟荡楫秉利器

《读书有方》第二辑“泛舟荡楫”也收文8篇,知识性、方法性较强。先生早在1990年就开始了对阅读规律和阅读方法的探索和研究。进入2000年之后,又相继发表和主持研究阅读学项目等相关理论内容,成果丰硕。该辑内容并不是先生先前研究成果的简单堆砌,而是比较全面系统的阅读方略理论体系。从阅读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等多重价值阐述开始,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而后旁征博引古今中外如朱熹、杜甫、郑板桥、纪晓岚、鲁迅、胡适、冯友兰、苏步青、爱因斯坦、萨迪等几十位名家的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进而梳理出浅显易懂、清新流畅的读书过程“四法”、读卷“五破”、读书“六到法”、阅读“九习惯”等,供读者从他人成功的读书经验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元素,形成自己的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进而产生颇高的读书效率、颇佳的读书效果和颇大的读书效益。虽然每种读书方法都有产生的具体背景,富有鲜明的个性,其他人难以刻意模仿,但正如先生说的那样,每一种帮助人们成功阅读的方法中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可以给人们以借鉴和启迪,这正是所谓的“读书有法无定法,读书无规有常规”。

该辑中还有一精彩之处那就是先生对中外学者十二种阅读模式的梳理,分别是孔子的“学问思辨行”模式、朱熹的“六条”模式、冯友兰的“精解知明”模式、匡亚明的“四性三一”模式、华罗庚的“薄厚薄”模式、曾祥芹的“四重视界”模式、爱因斯坦的“总分合”模式、凯勒的“学记写说用”模式、艾德勒的“四层次”模式、欧文的“五过程”模式、心理学家们的“建构主义”模式、语言学家们的“信息理解”模式。阅读模式来源于读者直接的阅读生活,凝定了读者的思维方式,凝结着读者的经验和智慧。如从孔子的“学问思辨行”阅读模式中,可以感受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朝闻道,夕死可矣”的阅读追求;从爱因斯坦的“总分合”阅读模式中,可以领略他勤奋扎实、认真专注、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阅读风范。这些丰富多彩的阅读模式的启发性、实践性和感悟性较强,给读者阅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概览本辑内容,不难发现,先生善于用典,长于考证,将看似简单无趣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用一个个古今中外名家的阅读实例加以叙述,使文章充满情趣,让读者在知识补给的同时也提高了阅读情意。同时也可窥视出先生博览群书的阅读史,没有如此好的阅读基础和功底,是不可能进行如此全面的总结和旁征博引的。文中融入了先生大量的思考,让文章显得饱满充实。研究的细致入微、深入透彻也是这一辑的特色。无论是阅读价值的阐述,还是阅读技法的讲解,先生都一丝不苟地进行全面探究,这是先生做学问一贯的品格,也是其学子们一直钦佩的严谨之风,也让我们看到了先生敬惜字纸人文精神的可贵传承。

4 杏坛书影抒情怀

《读书有方》第三辑“杏坛书影”收文13篇,以探讨校园书香建设及阅读推广为主,记录着先生传播书香、推广阅读的所付努力,承载着先生对莘莘学子青春阅读的希冀和殷切期盼,饱含着先生对书的深深情怀。仅看篇目就让人觉得心旷神怡,有阅读的冲动,如“阅读,就在春天”“当青春遇到诗”“遛美文”“一道阅读推广的流动风景线”等。本辑收录先生的三篇阅读推广报告,虽不曾有更多的机会现场聆听先生的讲座,但通过细读报告内容,依然能深刻感受到先生丰富的学术知识、有理有情的细腻笔触和斑斓的文学世界。

崔慕岳教授在为该书作序时热情评价张先生是一个真正的、踏踏实实的阅读理论的研究者和阅读推广的践行者。笔者认为,不仅如此,先生还是阅读推广的引领者和推动者,他对阅读的重视和推广令人印象深刻。先生自参加工作伊始就关注大学生的阅读问题,多年在“读书、管书、教书、写书、研书、颂书、推书”的过程中,先生都时时不忘进行阅读理念的传播、阅读活动的推广和阅读情意的抒发。中原工学院图书馆在先生的带领下,也实现了“阅读辅导”“阅读推广”“阅读文化建设”不断发展的三部曲,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与前面两辑相比,笔者认为第三辑“杏坛书影”稍显不整,先生还有更多的作品可收录此辑进行替换和规整,或许是先生有意而为之,择日再与先生求教原因。总之,瑕不掩瑜,《读书有方》一书给我们以方法和技巧,给我们以启迪和教育,给我们以审美和享受,希望在该书的影响和指导下,我们的阅读能像先生期待的那样“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全社会人人读而不知、天天读而不觉”。

〔1〕张怀涛.读书有方[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5:1-252.

〔2〕王波.藏游十六记序(上)[EB/OL].(2007-09-10).http://blog. sina.com.cn/s/blog_542d9f7101000b9j.html.[2015-08-24]

〔3〕王梅.图书馆学研究的理性与感性[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397-398.

〔4〕萧鲁阳.中天一士云阁风流[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5(10):88-93.

〔5〕魏秀娟.图书馆精神的践行者:记张怀涛先生人和事[J].图书情报工作,2014(4):143-147.

〔6〕白玉静.将阅读进行到底[N].图书馆报,2011-07-01(A13).

〔7〕徐雁.“耕读传家”——一种经典观念的民间传统[J].江淮学刊,2003(2):154-161.

Exploration Strategy in Reading and Increasing Knowledge——Comment on Zhang Huaitao’S New Writings of Reading Method

Liu Qiaoying

Mr.Zhang huaitao’S new Writings of Reading Method is a book to promote the reading of the humanistic spirit for the purpose,to inspire young people’s reading interest conception for the purpose,to teach the reader reading strategies as the starting point,and to give the reader reading enjoyment and enlightenment.The book is divided into“farming family”“boat swing”“xing tan shadow.”three plate.

reading method;reading culture;reading strategy;book campus

G256.4

E

刘巧英(1977-),女,中原工学院图书馆信息技术部主任,副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传家读书
《传家:2023周历》
郭初阳:读书真的太有意思了
读书使人进步
河洛康家富贵传家的奥秘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忠厚传家 诗书继世*——常熟南张书种家族
以诚传家 继往开来——BOSIC四川站综述之二
纪录片《传家2》将播 新锐导演筹划四季风流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