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艺术之本

2015-04-10 11:28黄胜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观赏者节奏感韵律

黄胜

(闽江学院美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0)

节奏—艺术之本

黄胜

(闽江学院美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0)

艺术具有多重表现形式,音乐艺术、影视艺术、美术艺术等,不同的艺术形式都具有相同的节奏性特征,因为无论是艺术的表现都离不开一定的节奏感,也正是这种节奏性与节奏感彰显出艺术的魅力。本文从美术艺术的角度分析了艺术的节奏性。

节奏;艺术;画面;音乐;小说

艺术的节奏性渗透在多种艺术形态中,艺术富有节奏性,不同的艺术形式以各自的节奏呈现在大众面前,也正是艺术的这种节奏性特征吸引了社会大众,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提高了艺术的观赏性与价值度,为人们创造了丰富的文化生活。

1.节奏的概念

1.1 节奏的内涵

节奏表面看来只运用于音乐艺术领域,然而,事实上节奏是艺术领域广泛应用的词汇,艺术本身具有节奏性、体现出节奏感。因此,同其他因素对比起来,节奏已经打破了学科界限,被运用在各个领域、渗透在各个学科。不同的学科领域对节奏有不同的解释和理解。美学中,节奏与规律、比例、周期等密切相关,是人的思想意识的主观体验。[1]节奏不仅存在于运动中,也适用于空间艺术,属于相对静止的节奏,具体体现为各类空间结构、线条等的排序变化。总的来看,节奏通常是以运动形式表现出来的,且运动富于变化性。

1.2 节奏的形态特征

艺术中的节奏,可以根据其出发点被划分成不同的节奏形态,最常见的节奏形态:快节奏、慢节奏、节奏的变换频率等,不同的节奏形态往往为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例如:慢节奏会为人们带来平静、安详感受,相反,快节奏则会为人们带来激情、兴奋的感受。节奏快慢同人的心理体验存在一定联系。

对于美术艺术来说,美术艺术节奏就是指某些元素有顺序、有条例、有秩序地组合、排列,反复出现,让人在主观视觉上产生动态的连续感,呈现一种节奏韵律,进而让欣赏者产生一种艺术享受。

艺术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其中音乐艺术同影视艺术密不可分,因为通过识别、感受音乐中的节奏,能够为影视画面节奏的认知与识解提供指导。

2.美术艺术中的节奏

所谓美术艺术节奏就是指某些元素有顺序、有条例、有秩序地组合、排列,反复出现,让人在主观视觉上产生动态的连续感,呈现一种节奏韵律,进而让欣赏者产生一种艺术享受。

2.1 形态节奏

绘画艺术是美术艺术的典型代表,一部优质的绘画作品,具有典型的节奏特征,具体体现在绘画形象的组织与排列上,某一图形、形态、形状多次、反复地呈现。[2]例如:三角形、圆形等,绘画者运用巧妙的创作手法对绘画图形加以处理,从而产生让人愉悦的节奏感。一类图形形态的反复呈现会呈现一种惯性、一种节奏,欣赏者会伴随着这种惯性或节奏,产生艺术的陶醉,从而更好地接受这一绘画艺术形式。

例如:杜桑的绘画佳作《走下楼梯的女人》也呈现出一定的形态节奏美,作者将一个个不易被欣赏者发现、变形的女性人体形成序列排列起来,以循序渐进的节奏排成一列,逐渐走下楼梯,为观赏者呈现出一副形象、生动、节奏感极强的视觉画面。

例如:一些美工作品鉴赏者,就曾专门针对建筑结构形态的节奏艺术性进行了分析,建筑物中柱体、窗体等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就体现出典型的节奏韵律,窗柱、柱窗之间相互渗透、相互照应,一柱二窗、一窗多柱,窗窗柱柱交织、渗透一起,打造出一幅幅节奏鲜明、遥相呼应的艺术画面。

2.2 中国画的节奏美

绘画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中国画也是绘画艺术的一种形式,中国画富于无限的节奏美感,而且中国画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其中的艺术形态也经历了不断的丰富与变化,最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表现模式。例如:人物画有线条节奏,例如:“十八描”,花鸟画的以点为花、以撇为叶等。中国画的创作极富规律与创造性,例如:讲究攒三聚五、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绘画用笔时提按顿挫,形成丰富多彩、富于变化的线条,以及用墨方面有浓有淡、有干有湿等墨彩、墨色等的变化,使所绘制出的中国画极富有生动性、气韵性,传递出一种节奏美、韵律美,所谓宣纸上的中国画展现出节奏美、形态美。

美术作品、绘画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刺激人的视觉神经来产生艺术欣赏体验的,然而,倘若节奏仅仅为简单的节拍重复,就无法长久吸引欣赏者的目光,就好似反复重复的楼房装修声、火车鸣笛声等,都是极富节奏性的,然而却缺少艺术性,不及悦耳的乐曲旋律和节奏。同样,一部堪称佳作的绘画作品也绝不会是简单的图形的重复,绘画创作既要彰显出一定的设计风格,体现出一定的艺术性,同时,又要注重创作者自身情感、思想的宣泄与表达,要体现出一定的意境美、情感美、艺术美、韵律美,这样的绘画作品才能真正吸引大众目光。人们常将节奏美与韵律美混为一谈,事实上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所谓节奏美带有明显的重复性、反复性、规律性,属于一种机械性的艺术美感,然而,韵律美则完全不同,更强调情感、意境、情趣等等的作用,属于一种渗透着意境、情调的节奏,绘画作品中既渗透着节奏美,又富于韵律美,渗透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无论是节奏美还是韵律美都体现出绘画艺术无限的生命力。韵律是节奏的灵魂,为节奏带来点睛之笔,使节奏更富于情感、更加传神,能够让欣赏者收获精神与思想上的双重满足。节奏则是韵律的载体,韵律需要通过节奏去表现,缺少了节奏的韵律是空洞的韵律,节奏带有理性特征、韵律则侧重感性,将节奏与韵律有效配合,则能打造出一个又真实、又感人的艺术作品。

任何一部绘画佳作,都赋予观赏者一种节奏感、韵律感,然而,这种节奏感与韵律感是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呈现出来的呢?不同的绘画大家有着不同的说法,彼此间享有共同点又有所差异,其中,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国外著名画家毕加索、康定斯基等都擅长运用点、线、面来组画,通过反复重复点、线、面,使之与北京相互衬托,勾勒出一幅颇具艺术感、节奏感的绘画精品之作。他们手下的画品赋予思想性、意境性、情趣性。

最典型的中国画作中,往往灵活地将对立又统一的因素运用其中,例如:主景、次景,稀疏、密集,前后呼应与承接,俯仰向背等,通过穿插线条、虚实颜色的填涂、空间结构的疏密布局、点线面的有序排列等来展现出一副节奏美、韵律美,以此来诠释创作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中国画家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在绘画作品中展现韵律节奏的。

与此相似的作品还包括,元朝山水画,其中有丰富的点、线等的反复运用,在整个绘画画面中营造出一个虚实相间、错落分布的绘画图景,或是茅屋草舍、或是小桥流水、或是丛山峻岭,通过这种带有节奏感、韵律感的艺术画面的绘制,表达出作者内心强烈的情感和愿望。

例如: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的绘画佳作《荷》,绘画图面呈现的是各种荷的形态,如:莲藕、荷花、荷叶、莲花根系等,都是由不同尺寸的点、线、面等错落有致地绘制而成,同时,作者将空白的空间又划分为千万个尺寸不一的三角形,纵观整幅画面,节奏韵律激荡、情趣连绵、妙趣横生,欣赏者每逢欣赏这些画面,都禁不住为其节奏鲜明的艺术性所打动,也为其鲜明的韵律性所折服,观众通过观赏、揣摩、品位齐白石的画作,就能够深刻体会他老人家的内心情感,感受到他对大自然花草树木的热爱。

2.3 绘画中的色彩节奏

2.3.1 色彩节奏介绍

色彩是绘画的内容与表现方式之一,是绘画作品的语言与血肉,有了色彩的绘画作品更具生动性、情感性,相反,失去了色彩的绘画作品则表现力、覆盖力则相对欠佳,绘画作品通过色彩来传递着艺术家的情感、情绪与内心想法。[3]绘画中的色彩同样富于一定的节奏性,体现在不同色彩元素的对比,例如:暗色与亮色的对比、冷暖颜色的对比。同一对色彩在不同的光照下也体现出不同的效果,展示出不同的节奏特征,或和谐或冲突,或艳丽或朴素。当前绘画作品更加强调色彩美感的创造,创作者通过调配色彩、附上情感来表现不同绘画色彩的节奏,并以此来展示各自内心的情感。

2.3.2 色彩节奏的张力表现

相同的色彩、不同的色彩之间相互搭配,就会产生一种对比、衬托的关系,从而彰显出不同颜色的特质,令观赏者产生一种视觉张力。

同一部绘画作品,相邻色阶间必然会形成一种对照与对比,即使最强的色彩对比、颜色组合也会带来一定的视觉张力效果。色彩的搭配与调和能够展现出一定规律感、秩序性,色彩的对比间展示出动态效果与力量。通过色彩间的对比与衬托能够为读者带来动态美感,呈现出或前或后,或静或动,或大或小的视觉节奏感。

科学实验证明:人的神经在红、黄等明亮的颜色与光照下会走向兴奋,人的主观情绪也随之高涨,也就是说暖色易产生张力,相反,在清冷、昏暗的色彩下,例如:蓝、紫、青等,人的神经系统则会向内收敛,产生内缩力。由此可见,色彩节奏具有一定的内缩力与张力特征。

绘画图面上的色彩则体现出调和、对比的特征,具体体现为色彩的深浅、冷暖、明暗等的错落分布、秩序分布,创作者可以通过着冷色来阻碍色彩的深层次蔓延,形成静态画面,给人以舒缓的感受。

例如:绘画佳作《靶子和四个面孔》典型、有效地展现了色彩节奏的张力,观赏者看到黄色,就会产生其于画面中逐渐扩张、无限扩大的感受,与之相对应的蓝色、绿色则会收住观赏者的动态感受,使观赏者内心又重新恢复到平静,减少了膨胀感。

2.3.3 色彩节奏的性质表现

色彩能够有效地表达创作者的心声、心态与情绪、情感。利用色彩去诠释观赏者内心,能够更深刻地打动读者。[4]绘画艺术中的色彩表现已经从表面的形象向内心深处的情感方面去发展。

一些绘画画面借助色彩表现淡定、宁静、和谐的生活场景,也有一些绘画画面则通过调和色彩来体现强烈的人物冲突,强烈的色彩调和可以带来更加强烈的节奏感与表现力。一部成功的绘画作品不仅通过色彩的均衡度来表达情感,还会通过色彩面积、尺寸大小、布局安排等来彰显节奏,暖色面积如果远远超过冷色面积,就会为观赏者带来积极向上、热情澎湃、勇往直前的情绪和心境,相反,冷色面积占据大部分绘画图面则会读者带来清冷、宁静的感受。

例如:蒙克的绘画代表作《呐喊》中,借助天空中纷飞的血红色展示出一种残酷、紧急的形势,同样,作画者将红色、黄色、蓝色等色线拼接、纠结在一起,则营造出令人无法呼吸的恐惧感。

创作者通过画面上色彩的排列、并置等,令观赏者产生视觉上的震撼,使观赏者和创作者产生共同的心理节奏,产生内心的共鸣。

3.总结

艺术的节奏性渗透在多种艺术形态中,艺术富有节奏性,不同的艺术形式以各自的节奏呈现在大众面前,也正是艺术的这种节奏性特征吸引了社会大众,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提高了艺术的观赏性与价值度,为人们创造了丰富的文化生活。

[1][美]杜安·普雷布尔.萨拉·普雷布尔著.《艺术形式》.山西人民出版社.

[2]齐白石著《白石老人自述》.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3]南齐谢赫.古画品录[A].中国画论类编(上卷)[Z].

[4][英]H·里德.艺术的真谛[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Rhythm of the Arts

Huang Sheng

(Academy of Fine Arts Fujian Fuzhou 350000)

art with multiple manifestations,music art,film and television art,art and other,different forms of art has the same rhythm of,because both the performance art is inseparable from a certain rhythm sense,is the rhythm and rhythm sense of chang show art char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hythm of 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t.

Rhythm;Art;Music;Novels

J0-02

A

2095-7327(2015)-08-0184-02

黄胜(1969.09—),男,福建福鼎人,本科学历,就职于闽江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观赏者节奏感韵律
基于VR技术的电影交互性与设计方法探究
春天的韵律
注重形体艺术表达,塑造全新唱歌表演氛围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韵律之美——小黄村
浅谈舞蹈中编导、演员与观赏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
维吾尔语话题的韵律表现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