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满汉合璧碑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2015-04-10 13:44林琳
关键词:满汉合璧辽东

林琳

(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心,辽宁沈阳110034)

辽东满汉合璧碑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林琳

(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心,辽宁沈阳110034)

辽东地区作为前清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区,其散落的满汉合璧碑烙印着这个时代的气息。通过对散落辽东满汉合璧碑现状的描述,以及对其进行保护的重要意义的阐述和基本构想,以旅游为视解,将“互联网+”作为继带,从用户需求出发,强调体验式传承。灵活运用多渠道多手段开发模式,尝试将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开发用现代化的方式系统地科学地完美结合。

旅游视角;辽东满汉合璧碑;保护

辽东是东北三省辽宁东部的简称,由新宾满族自治县、本溪满族自治县、抚顺县、清源满族自治县,以及辽阳市北部和铁岭县的东南部组成。在这一区划中,曾经烙印着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王朝的崛起和成长,作为迁都沈阳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辽东地区这一龙兴之地镌刻了清前史的重要历史。

一、辽东满汉合璧碑保护的意义

1.不可估量的历史文物价值。碑刻是历史的真实再现,记载着百年历史沧桑的碑刻文化,现状不容乐观。辽东地区的特殊地理和人文因素,致使现存清前史的满汉合璧碑最多,入主中原后,因汉化和国家发展需要,满语文渐渐地退出历史的舞台,因此,残落于荒野间无人问津的石碑的历史文化价值不可估量,它们大多记载着清朝皇室祖先,建有努尔哈赤六世祖以下的皇家陵园,同时还埋葬着后金汗国诸多贝勒和大臣、八旗旗主和国家功臣,以及清朝初中期的王公贵族的优秀事迹,详细刻写了墓主的姓氏、官职、谥号或封号,以及主要事迹和功德。形象丰满、事件具体、翔实、是宝贵文化遗产和不可再生的精神财富。

2.不可磨灭的历史文献价值。碑刻真实详细地记载着墓主人的生平,历史人物描述中,满汉合并,一一对照,是满语文字规范使用的公文性记录,具有可靠性的特点,对于保护和抢救满语文,翻译汗牛充栋的满语文文献意义重大,有一定的历史文献价值。

3.碑刻的满汉文字风格迥异。从文字学角度看,书法艺术蕴含于其中,对于历史文字、书法艺术研究以及清初书法流派研究、书法作品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4.清朝的满汉合璧碑的保护,是有效记载和还原辽东各地人物功绩的文化载体,对于辽东各地区而言,是墓主人对家乡及民族贡献的考证,是回报桑梓的光辉印记和历史证据。从地缘文化上看,满汉合璧碑的保护超出碑身本身的价值,它对于“家”“族”“国家”的文化家园建设,区域文化的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有不可取代的价值。

二、辽东散落满汉合璧碑的现状描述

围绕辽东地区进行地毯式搜索,散落的满汉合璧碑常年裸露,风吹雨蚀,风化严重,因为保护不善,无人问津,有的甚至体无完肤,满汉文雕刻印记模糊,辨识度不高。以抚顺、辽阳为核心,在该区域及周边地区的田间地埂中共挖掘出10个满汉合璧碑。

护军统领雅士塔墓碑。该碑坐落在辽宁省抚顺县兰山乡的碑碣沟村,距离兰山乡养老院西侧200米。灰白石质碑,左为汉文,右为满文。现已经歪斜,墓碑处在一片农田的中间,周围荒草掩覆,环境破败;礼部承政三等副将把都里墓碑。该碑地点同上,处于三座废弃墓碑的中间。灰白石质碑,碑身浮雕四行龙赶珠。碑文左汉右满合璧碑文。龟趺座,龟趺头部有残损。周围荒草掩覆,环境破败;一等侍卫光禄大夫施更墓碑。墓碑坐落地点同上,处于三座废弃墓碑的东侧。灰白石质碑,此碑位于把都里墓碑右侧,形制纹饰与把都里碑同。墓碑已经断裂倒伏,被荒草掩覆,环境破败;何公碑。此碑立于抚顺市东洲区千金乡郎士村北山坳里。碑身侧卧于村民胡子权家民房东面3米处,碑座在其东南6米倒放。碑质为长方花岗岩。碑头与碑身周边雕龙纹。长方碑座底部刻卷云纹。碑头、碑身前后阴刻满汉文字,周围荒草掩覆,环境破败;固山额真二等精奇尼哈番勤惠佟养性碑。此碑位于抚顺县会元乡兴安村天山墓园旁。灰白石质碑,背后位现代墓园,碑座下面为破败建筑;佟养真碑。墓碑坐落地点同上,灰白石质碑,碑文左汉右满,残缺严重。背后位现代墓园,碑座下面为破败建筑;承德郎何什墓碑。墓碑在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西韩家村西北1公里,灰白石质碑,碑额、碑身、碑座散卧于地。碑额为螭首,碑缘上高浮雕二龙戏珠,下缘高浮雕海水,碑阴有文字没于土中。碑前立二石柱,兽首方柱体。碑被盗墓者推倒。碑额、碑身、碑座散卧于地,周围荒草掩覆;奉天达都将军墓。墓碑立于辽阳市鸡冠山乡胡巴什村的农田边上,周围为荒地。灰白石质碑,墓碑由碑首、碑身、龟跌座组成;中宪大夫永陵防御苏尔吉纳墓碑。此碑位于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后堡村徐家墓地,灰白石质碑,墓碑螭首,龟趺座。碑阴左竖刻汉文,右侧竖刻对译满文。在小沟中,周围垃圾、废土几乎掩埋;树碑台村墓碑。此碑位于辽阳市柳条寨镇树碑台村的村头路边,灰白石质碑,周边为乡道和鱼塘。

三、基于旅游视角的辽东满汉合璧碑保护与开发

这些珍贵的碑刻,随着历史的流传,已经渐渐被人遗忘。文化断裂使墓碑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单一存在,也无法满足游客对其的关注度,从而产生需求,对于当地政府,对于这种满汉文化资源,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要保护三百年的历史印记,当地政府要作为,民众要觉醒,变废为宝,给这些散落的满汉合璧碑“认祖归宗”,“重塑金身”。

(一)“互联网+”理念的植入,为满汉合璧碑的保护提供“新引擎”

“互联网+”的提出始于2012年,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行业的产品和服务,是在与我们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2015年,李克强总理将“互联网+”概念应用于全国两会中,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将传统行业结合起来,创造一种新领域、新生态。它是跨界融合的体现,是一种新的创新驱动,通过互联网改变原有的模式,求新图变,自我革命。在打破原有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以虚拟和现实的结合,来创造新的生长点。辽东散落满含合璧碑的保护,可以植入“互联网+”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旅游生态开发与保护模式相结合。通过云平台,“众筹”式地广泛实现民众参与,区别于传统型,实现“民众治理区域”,增加散落满汉合璧碑附加值,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个层面挖掘,跳出辽东辖区,引起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无形地给辽东地区政府和民众增加了压力,“互联网+”理念的植入,就如同“百度干了广告的事儿,淘宝干了超市的事儿”一样,辽东如果做不好这件事儿,中国来做,世界来做!这个敞开式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为满汉合璧碑的保护提供了新的引擎。例如,建立旅游APP,将满汉合璧碑进行还原,通过多维度的影响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通过虚拟空间进行保护,作为永久资料留存。也可以依托互联网,向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呼吁,拯救百年文物的方案,呼吁关注和保护文物遗存。也可以将满汉合璧碑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提升其附加值和竞争力,从而以吸引经济效益的产生。

(二)景观生态学的规划,为区域内满汉合璧碑的保护提供“新格局”

满汉合璧碑作为一处景观,在旅游景观学中已经成为研究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自然两个属性间相互关联的最小尺度。它把空间和生态的理念进行研究和归类,从地理、自然、人文等多学科实现交叉交融。辽东散落满汉合璧碑的保护过程,从景观生态学看,是辽东这一特定的区域范畴内,依托旅游资源,通过原住居民和旅游者之间的互动,对社会的经济、自然等条件所形成的旅游地域综合体。旅游景观学由整体格局和空间结构组成。斑块——廊道——基地模式的层级结构,为人与周边环境之间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界定场所。廊道是自然环境中的交通、山川、河流、土地、林带等。区域背景则构成了基质。辽东散落满汉合璧碑的保护和开发,以抚顺各县市、辽阳、铁岭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背景为依托,将清前文化中满族的足迹为历史线索,实现人文和自然景观的合二为一。打破行政区划之间的地域界限,以抚顺为中心,北向铁岭,南向本溪,东向新宾、清原辐射。在这个大辽东概念中,整合现有满汉合璧碑的资源,打造石碑探索狭长地带,可以将满汉合璧碑中所蕴含的文字价值、书法艺术价值、文化历史价值、文献价值向游人展示,形成以“碑文”为核心的旅游系列活动,作为辽东满族文化之旅的一个环节。可设定为短期1-2日游。

(三)城郊型满汉合璧碑的旅游开发策略构想

辽东散落的满汉文合璧碑大多地处城郊,远离闹市。城郊环境的质量和风景已经成为当前市民旅游的青睐之选。抚顺、铁岭、辽阳、本溪等地的植被覆盖率高,是天然氧吧,物产资源丰富,自然人文景观集中,是人们休闲、保健、疗养、运动的新宠。城郊型旅游模式的开发,距离近、耗时短、景色宜人,可重复消费。人们对回归自然的需要和追求,给野味十足的城郊增添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辽东满汉合璧碑的保护与开发,政府要有所作为,大体体现在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治理环境,另一方面在规划开发旅游产品中要保持适度的原则。对满汉合璧碑散落的地点,自然环境,要重视植被、土壤、动物的生存空间的保护,生态一旦遭遇破坏,难再修复。要合理开发旅游产品,将自然的氧吧式、田园农家式、乡野垂钓式的旅游模式进行研究,合理资源配置,配备符合人体功能学、美学设置富余变化的自然环境,增加风光的吸引力。与此同时,满汉合璧碑作为科普的一部分,结合当地民风民俗、人物事件,自然与人文紧密结合,对当地的英雄和官员进行传颂,以增加当地政府文化的厚重感、民风的向心力等。政府也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对当地文化进行多元考察,编纂英雄列传,成为旅游产品开发的一部分,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和文化影响。政府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以满汉合璧碑为中心,适当恢复部分人文景观,来丰富旅游产品的类型。旅游本身就是文化,文化寓于旅游之中。文以景秀,景以文名。要充分发挥辽东各地历史遗迹的文化功能,恢复人文景观要注重整体性,强调景观协调一致,以自然为主,人文作为掩映。

(四)以盘活碑文化为目的,多渠道进行开发

让碑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是依托于一系列的活动的。满汉合璧碑单独存在,立于荒野,就是简单的一个碑石而已,那么要盘活这一资源,要借助多渠道进行开发。首先,要依托于旅行社,通过旅游营销规划,吸引游客。要通过产品升级,让游客对满汉合璧碑的价值产生认同。满汉合璧碑的旅游开发,要紧紧与周边的历史文化资源合为一体,要以自然环境为主导。可以通过对辽东旅游线路、文化历史寻根之旅等方式扩大知名度,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渠道提倡对满汉合璧碑的保护和开发。

(五)以根祖文化为契机,打造传播亮点

辽东记载着清朝的历史,居住着满族的先人,是建州女真崛起的地方,是努尔哈赤雄霸一方的地方,也是皇太极走出抚顺,走向盛京,一统中原的地方。1912年,清帝宣统被迫退位,结束清朝268年的统治,自此,满族后裔交错杂居,分赴各地。辽东有着特殊的文化,满汉合璧碑记载着功臣和英雄、皇族的生平和功绩,是历史真实的记录。他们在满族人心中是“巴图鲁”,是荣耀。民族文化的融合和繁荣,国家大力倡导传统文化的保护,那么,以寻根寻亲的“根祖文化”为契机,寻找满族根源,寻找八旗魂,多元展现满族文化和历史,打造传播亮点,提升满汉合璧碑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六)以书法碑帖为核心,开发体验性旅游产品

辽东地区要深度开发当地资源,在已有的资源基础上,增加创意投资,开发体验性旅游产品。旅游者可以根据辽东地区石头多的特点,如辽砚等,可以在石头上亲自题词,或者也可以现场由雕刻工作人员完成雕刻(简单易学的可以由旅游者自己完成),既满足了旅游者体验的要求,又满足了旅游者留念的心理需求,这种方式还能减少游客在石碑上随意刻画的行为。满汉合璧碑包含满文和汉文两种文字,从书法角度来看,文风迥异,因其规范性,是清初书法流派的重要考证依据,也是书法作品传播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开展满汉文书法展、满汉文碑帖临摹大赛、书法修学、文化科考等专项旅游项目,深度挖掘满汉合璧碑的艺术价值。

碑刻拓品是景区提升品位与档次,符合旅游者心理,并转化为旅游商品的重要方式。它可以化静为动,从平淡中出奇,实现游、购、娱的统一,又跳出千篇一律的旅游商品模式,具有地方特色。碑刻书法拓片是具有文化品位的博物馆,可以配备专业的讲解员,将“拓片”的方法分解,让旅游者可以参观、体验拓片过程,然后选购商品,旅游者对自己所进行的个性鲜明的拓片必定情有独钟。

(七)以碑护碑,异地存储

通常意义上讲,我们对石碑的保护,更侧重于“就地保护”的原则,尽可能地不变更其原本的生态环境,以发挥其标记、文化等功能。如若原地保护确实存在人力、物力、财力的困难时,那么,以碑护碑的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政府将散落的满汉合璧碑归类到碑林中,由省或市的文物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也可以将散落的合璧碑放入博物馆中,成为辽东清前史文化展厅中的重要佐证,以避免风吹日晒、自然破损,人为地保护起来,也能集中性地为人们了解清前史的相关材料提供参考。

[1]章建斌,吴彩云.试论城郊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功能的实现[J].世界林业研究,2005,18(1):73-77.

[3]曹彤.虚拟博物馆的三维场景构造与交互漫游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4):6006-6061.

[4]许东,汤蕾.城郊型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策略研究——以沈阳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11368-11369.

【责任编辑 曹萌】

G05

A

1674-5450(2015)06-0016-03

2015-09-12

2015年美国大使馆文化保护项目;2014年国家语委科研项目;教育部基金项目(11YJAZH004);日本住友财团项目(138053);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L14BWZ012)

林琳,女,辽宁建平人,沈阳师范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满汉合璧辽东
满汉拟声词对比研究
明代辽东镇险山参将地方城堡
基于晚清满汉服饰标本的“袖制”比较
心向辽东
大小合璧,微宏互彰
东西合璧 融古通今——邹涛艺事赏析
明末辽东沿海一带的“海上势力”
顺治满汉福字钱
御製四體合璧《重修正定隆興大佛寺記》碑——章嘉國師、文本及多語體翻譯
清代帝后御赐多语合璧匾额的制作及悬挂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