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助学系统,提高大学语文自主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以陈洪版《大学语文》为例

2015-04-10 15:40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陈洪编者大学语文

韩 世 姣

(上饶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西上饶334001)



巧用助学系统,提高大学语文自主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以陈洪版《大学语文》为例

韩 世 姣

(上饶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西上饶334001)

助学系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语文教材的助学系统都比较完备。它们可以起着明确文章主题、降低阅读难度、拉近读写距离、增加学习趣味、体现编者意图的作用。巧用助学系统,可以提高大学语文自主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大学语文; 助学系统; 自主合作学习; 实效性

大学语文是为了提高非中文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而开设的一门公共课程。毋庸讳言,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教学中如何转换观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笔者曾撰文详细介绍了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的自主学习模式的做法,将具体内容和活动程序归纳如下:“专题阐述——课文讲解——专题讨论——专题演讲——才艺展示——专题总结。自主学习模式的关键在于将大学语文学习的整体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专题,每个小专题都严格按这六个环节进行,打通课内课外,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经典作品与大众文化充分交融,构成立体化、网络式的教学(阅读)体系,从各个方面训练学生、锻炼学生、提升学生,真正发挥大学语文的优势,使学生受益终生。”[1]这一学习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好地解决大学语文课时少、效率差的老大难问题。但这一学习模式对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几乎所有的大学语文教材都有比较完善的助学系统,巧用这些助学系统,可以大大提高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下面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陈洪主编的(下称“陈洪版”)《大学语文》教材为例作一分析,以就教于同仁。

一、何为助学系统?

助学系统又称“导学系统”“助学系统”和“提示系统”,“其实质性内容就是对学习的要求、重点和方法的提示,对某些疑难问题的诠释,对相关资料的引述等等,这种提示、诠释和引述,多半采用文字形式,也可以结合着配置一些图表”[2],它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在研究教材时往往会把关注点放在编排体例、选文特点等方面,而忽略了对助学系统的研究。在大学语文研究领域,助学系统的研究几乎空白。

大学语文的读者群主要是文化底子相对薄弱的非中文专业学生,所以编者们毫无例外地都准备了很多的助学手段,从各个角度对课文进行引导,完善的助学系统,表现了编者们的良苦用心。以陈洪版

为例,其助学系统包括编写说明、目录、作者照片头像及文字简介、聚焦、注释、课前提示语、导读、思考与讨论、平行阅读、彩色插图、重点句子的提示、导学光碟、学习卡等十多种。有的体现编者意图,有的提示重点,有的拓展视野,有的引起思考,真可谓面面俱到。

二、助学系统的功能

助学系统的功能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明确文章主题

陈洪版的大学语文教材以文章选篇为主要结构方式,其选文着眼于广义的“美文”,作品的排列则采取题材与文体相结合的方式。从语言类别的角度,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现当代文章,古代文章,诗、词、歌,外国作品。[3]可见,此版本并没有按照主题来分单元进行排列和讲解。这样,学生在主题的理解上有可能出现偏差,甚至南辕北辙。不过,助学系统中的课前提示语、焦点、导读等都会对学生理解和掌握作品提供帮助。例如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一文,在善于“整蛊”喜欢“恶搞”的当代大学生眼中,这是一篇“搞笑”的文章,他们经常戏称同学为“猪”!而在本课的“聚焦”部分中,编者就提示了这是“一篇现代风格的寓言”。在课后“导读”环节则直接点明,本文主题表达的是“被他人安排或设置的生活,是不幸的”这样的观点。这类提点不仅是及时的,也是必要的,可谓从“忍俊不禁”开始,以“掩卷长思”结束。结合这些提点,学生不仅欣赏到了别样的文风,更受到了心灵的洗礼。

(二)降低阅读难度

对于语文兴趣不浓,基础不深厚的学生来说,鲁迅的作品晦涩难懂。有一年高考作文题目就曾以此为话题:“学生有三怕。一怕奥数,二怕英语,三怕周树人。”思想意义深刻的文章,非中文专业的学生更是一头雾水。助学系统通过一系列的解说,帮助学生弄懂了文章中的难字难句,从而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譬如,鲁迅先生的《复仇》一文中对于“他们”和“路人”的准确理解非常关键,如果学生不明白他们各自的身份,也就弄不懂文章的主旨。编者在“课前提示语”中写道,“鲁迅对旁观者这种‘中国特色’可称深恶而痛绝。以他嫉恶如仇的性情,自然要探究何以报之”[3],提示语明确了“复仇”的对象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敌人”而是“旁观者”,这就为学生理解文本指明了方向。在“导读”环节,编者更是直接指出“使旁观者‘无戏可看’,仍旧无聊,乃至‘干枯’、‘老死’,以此向看客们‘复仇’。”[3]学生们通过这些帮助可以明白,文本中一系列的描写其实就是向以“路人”为代表的旁观者的“复仇”。

(三)拉近读写距离

知识积淀、文字解读、文化差异、时空距离和理解能力等等,都是影响阅读的因素,它们可能都是造成“读不懂”的原因。由于这些原因,文言文和外国作品的阅读难度更大。以《孟子·梁惠王下》(节选)为例。对于这样一篇“激情、雄辩,先秦说理文经典之作”,许多学生完全无法理解。针对这种情况,编者先通过“注释”疏通文意,然后展示孟子的彩色画像,并配上对孟子的介绍,包括其出身、思想、游说的经历。这样,孟子就不再只是一个千年前的“路人甲”了,而是一个活灵活现的为理想奋斗的热血青年了。学生对孟子的思想或许不能完全接受,但完全可能被他为理想奋斗的行为打动。消除时空隔阂,拉近与作者的距离,学生才能领略这篇经典之作的妙处。

(四)增加学习趣味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编者费尽心思,增加学习的趣味性。陈洪版教材在每一个专题之前,都会有作者照片的集中展示。比如,西文汉译专题中,马丁·路德·金、富兰克林·罗斯福、温斯顿·丘吉尔、马克·吐温这些世界政要名人的照片一一呈现,栩栩如生。他们眉宇间的严肃、激情、犀利都显现出强大的气场,给人留下深刻影响。本教材的另一亮点,是为很多代表性人物配以照片外,还配以彩色插页。比如,对于陈省身,很多非数学专业的学生并不熟悉。书中列有陈省身的头像,慈眉善目,呆萌可爱,再加上“数学很好玩”的稚拙题字,让人记住了这个可爱的老头,这样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

(五)自成阅读体系

陈洪版教材在选文与助学系统之间高度融合,自成体系。“课前提示”对整篇文章的阅读指明方向;“聚焦”用精炼的语言,指出阅读的兴奋点,使学生带着问题与关注进入课程;正文之后的“注释”不仅起着解释的作用,还起着补充相关知识的作用;“作者简介”对作者的生平事迹、学术身份、社会影响、科研成果等一一介绍,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导读”并不是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提点特别之处;“思考与讨论”大多为开放式问题,并不是简单的一

个答案,多为启发思维,引起思考;“平行阅读”收集相关联的作品供学生们作比较阅读,以期达到举一反三,开阔视野的目的。[3]这样的安排非常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更符合语文教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重点研究;三读课文,拓展延伸”的科学流程。围绕正文,它们是对课文的解答与补充;离开课文,它们又可形成独立的文学鉴赏。

(六)体现编者意图

助学系统还很好地体现了编者意图。尤其在“编写说明”中从课程性质、选文标准、课程安排、助学手段等都作了详尽说明,是编辑思想的集中体现。“目录”更加直观地呈现了本教材的编排体例。26篇现代文、16篇古代文、21首诗歌、4篇西文汉译,体现了“充分考虑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不同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需求,着眼于当代性,因而其中既有传统名篇,又有较多新的发掘”的选文标准。[3]“思考与讨论”是阅读与理解的结合,也是课内向课外有力的延伸,是本书凸显大学语文“帮助修课的同学改善其语言文字的表达、交流与沟通能力”的目的所在。

三、巧用助学系统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大学语文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立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专题的确立、课文的选择、学法的指导等方面有具体的要求。指导学生巧用助学系统,能够更好提高自主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一)巧用“提示”帮助学生明确主题,提高学习效率。

大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但由于课时量较少,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中的“专题讲解”的方式,以一篇带一片,可以大大地缩短课时,提高学习效率。但如何找到主题相近的文章组成一个单元,一直是困扰师生的问题。利用助学系统中的“导读”等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季羡林和陈省身的《序二篇》、梁实秋的《下棋》、贾平凹的《秦腔》、张岱的《西湖七月半》、罗大佑的《现象七十二变》、马克·吐温的《给青年的忠告》等六篇文章看似无交集,如果要学生很快地找到它们的主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从“课前提示”中可以看出,它们是从各个角度来写文化现象的,把它们组成“文化篇”主题单元是切实可行的,同时,从文化主题来理解这些文章,更能启迪教育学生。

(二)巧用“导读”帮助学生把握阅读方向,正确理解文意。

虽然我们认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提倡个性化阅读,但太过于另类的阅读也许会极度歪曲文本意思。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课文讲解”环节中教师的“范文精讲”,教师可以举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和鲁迅的《复仇》为例,利用助学系统“导读”,引导学生明确阅读方向。触类旁通,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之后,在“学习交流”环节,就可能正确理解《个狗主义》这类文章的文意了。

(三)巧用“体系”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方法永远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对于一篇文章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这是很多理科学生深感困惑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算是成功的教学。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专题讨论”环节可以引导学生从助学系统“查阅资料,疏通文意;了解背景,抓助关键;归类概括,拓展阅读”等方面的提示中找到文章阅读的方法。长此以往,养成习惯,可以为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巧用“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语文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在解释何谓“语文”时,指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听说读写宜并重之”[4](P716)。语文是重要的人文学科,以形象思维为主,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目的。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语文思维。通过“专题讨论”“专题演讲”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讨论和演讲的材料可以来源于助学系统中的“讨论与思考”。比如学习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之后,可以就“自己安排或设置自己的生活,有什么问题吗?别人想要设置我们的生活,能够一概无视吗?”展开讨论。这些问题很好地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除了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巧用“阅读”帮助学生打通课堂内外,培养合作精神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5](P152)这个例子是具有典范性的,学习它可以掌握学习的规律,但仅限于此又是远远不够的。助学系统中的“平行阅读”对如何查阅课外资料,拓展阅读视野,起着补充示范作用。学习能力强、思维活

跃、表现欲强的大学生群体,完全可以利用他们对网络运用熟练的优势,按照“平行阅读”的选文方法进行更广泛的“平行阅读”,或者结合专题内容进行表演。例如“家庭主题”中举行辩论赛、“我爱我家”演讲比赛;“校园主题”中表演英语绕口令、三句半;“学习主题”中表演Q版《红楼梦》、课本剧;“文化主题”中表演双簧、乐器、魔术,等等。这些表演不仅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而且通过同学们喜爱的方式进一步诠释了主题,使课内学习有力地向课外延伸,从而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1]

[1] 韩世姣.大学语文自主学习模式探析[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版),2011,(1):15-17.

[2] 顾黄初.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 陈洪.大学语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4] 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5]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责任编辑 邱忠善]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utonomous Cooperative Learning of

College Chinese by Skillfully Using the Student Aid System

——a case study ofCollegeChineseby CHEN Hong

HAN Shi-jiao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 Shangrao Jiangxi 334001, China)

Abstsact:The student aid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materials. The student aid systems of College Chinese are all complete systems, which can clarify the themes of articles, seduce the difficulty of reading, draw near the distance between reading and writing, improve the learning interest, and reflect the purposes of the editors. Thus, if the student aid system is skillfully us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utonomous cooperative learning can also be improved.

College Chinese; student aid system; autonomous cooperative learning; effectiveness

2015-09-06

江西省高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JXJG-11-16-2)

韩世姣(1965-),女,江西上饶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论研究。E-mail:hanshijiao@sru.jx.cn

G642

A

1004-2237(2015)05-0096-04

10.3969/j.issn.1004-2237.2015.05.020

猜你喜欢
陈洪编者大学语文
陈洪设计作品
Investigation of the structural and dynamic basis of kinesin dissociation from microtubule by atomistic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编者语
编者有话说
编者语
编者语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陈洪音乐教育思想及当代价值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