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复杂性思维为导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2015-04-10 15:40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思政思想思维

陈 红 萍

(上饶师范学院 政治与法律学院,江西上饶334001)



以复杂性思维为导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陈 红 萍

(上饶师范学院 政治与法律学院,江西上饶334001)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应以复杂性思维为导引,实现教学思维方式由简单性思维向复杂性思维的根本性转变。运用整体思维,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合力效能;运用关系思维,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谐关系;运用过程思维,彰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育人功能。

复杂性思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切实增强教学实效性。复杂性思维是运用复杂性科学的基本理论、观点与方法来思考、分析和研究问题的一种探究方式[1],整体思维、关系思维和过程思维是其进行具体考察的三种基本方式和手段。随着人和社会复杂性的日益凸显,简单性思维在解析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时遇到越来越多的困境,复杂性思维为人们认识复杂世界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也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应以复杂性思维为导引,实现教学思维方式由简单性思维向复杂性思维的根本性转变。

一、运用整体思维,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合力效能

整体思维认为,事物是有机的系统整体,由合乎规律的各部分组成,具有其组成要素在各种孤立状态下所不具有的属性和功能。以整体思维考察高校思政课教学,既要把思政课教学看作是由各个相互联系的教学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又要立足全局,把各门思政课教学置于整个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之中,从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中把握思政课教学系统的特征及其运动规律,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合力效能。

(一)科学把握教学要素的整体性,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复杂现象大于因果链的孤立属性的简单总和。解释这些现象不仅要通过它们的组成部分,而且要估计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的总和。有联系的事物的总和,可以看成具有特殊的整体水平的功能和属性的系统。”[2](P24)高校思政课教学系统主要由教师、学生、教材三大要素组成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此外还包括文化、价值观、环境等因素,构成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使得思政课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叠加系统,而是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特征。思政课教学系统所表现出的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相互作用、随机决定等特征要求我们必须具备整体思维,注重从整体上把握各教学要素,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简单性思维指导下的课程教学,片面地把教学过程视为一种程式化行为,即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实际上,教学是教师和学生

之间以知识为载体多因素参与的复杂交互活动。目标起着导航作用,关系到思维活动的发展方向和结果,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基本体现就是课程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采取适合大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结构的教学方法,需要各教学要素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相互协作,基于教学诸要素互动的整体教学效果才能显现出来。为此,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是知识的自我建构者和学生知识生成的引导者。要从影响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基本要素出发,从整体角度考察各教学要素,在明确各门课程整体教学目标前提下,确立恰当的课堂教学目标,创造性地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创新教学实践活动,为实现整体教学目标服务。

(二)科学把握课程设置的整体性,实现整体化教学

为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政课课程设置经历了三次改革。2005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简称“05方案”),对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措施。“05方案”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具有鲜明的整体思维特征,而之前的课程设置更多考虑的是课程的学科属性。“05方案”规定本科开设四门必修课,其显著特点是不仅各门课程都突出了整体性,而且四门课程间也是一个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融合,更完整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不是原来相关课程的简单相加,而是为了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同样不是原来课程的简单组合,而是为了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使学生从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和个人成长成才的现实过程中把握马克思主义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四门课程虽然相对独立, 但却是有机统一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其他三门课程教学提供了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其他三门课程又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提供检验和联系实际的基本素材。

“05方案”凸显了整体性,但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存在对整体化教学不够重视的问题,既没能很好地把握各门课程的内在整体性,也没有把四门必修课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使得各门课程间的教学缺乏有机联系,从而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为此,要运用整体思维,从整体高度把握各门课程教学,做到既各有侧重,又注重内在联系,实现整体化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师转变思维方式,强化整体性教学意识,做到融会贯通、协调统一。同时,要加强教学研讨,通过教学研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对课程内容的认知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制订统一的实施方案。

总之,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各教学要素相互作用对整体产生的综合效应,通过整体化教学,在发挥各门理论课各自优势和特殊功能的同时,注重课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挥理论的总体优势,从而实现整体大于各个部分之和的整体功能,获得整体最佳效益。

二、运用关系思维,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学和谐关系

关系思维认为,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均处于相互联系的状态,只有从事物的相关性出发进行考察和分析,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 以关系思维来看,思政课教学只有在构成其要素的复杂关系中才能得以存在,孤立、分割的思维方式不可能全面、科学地把握教学。教学中要坚持协调有序性原则,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各个方面,抓住影响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诸多因素,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教学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构建教学的和谐关系。

(一)坚持协调有序性原则,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复杂性思维要求把认识对象置于各种关系相互协调又有序发展的视域中进行分析和考察。高校思政课教学系统内部各要素及教学系统与外部环境间是关系性的集合体,在这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师生关系是最基本、最复杂和最难处理的关系,它直接影响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相融程度。传统教学论认为师生之间只是单一的知识传递关系,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习惯于“教师中心论”,忽略学生在教学过程的重要地位和能动作用。实际上,教师和学生既具有其独立性和自主性,又具有相互依赖性。师生关系不仅是传授

者和接受者的关系,而且是心理和伦理关系等。增强教学实效性,应坚持协调有序性原则,妥善处理师生关系。

第一,坚持民主、平等理念。思想政治教育是民主、平等的教育,师生关系应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以实现教师和学生在知识、人格、精神等各个层面的充分交流,从而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需要和个性特点,真诚地关心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和激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自主自觉的认知过程。教师与学生平等地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在良性的双向互动中不断进步和发展。

第二,秉持共享意识。“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3](P515)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学生应从教师那里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优秀成果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不断充实自己,实现自我发展;教师为提高教学效果,也应通过教育过程提高自己的才能,获得人生乐趣,实现人生价值。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共享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对各种问题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有针对性地用理论去分析、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种思想理论问题,以引起学生思想共鸣,使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政治理论教育。诚然,学生在教学中的自由度越大,越需要教师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对教育规律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创新教育方法,以更高级的育人艺术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发现真理、追求真理、践行真理,与学生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达到“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

(二)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实现教学系统内部关系的和谐

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除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外,还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重要关系,实现教学系统内部关系的和谐。

第一,教学价值上,正确处理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是把一定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全面进步发展服务。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仅是要帮助学生掌握政治理论、人生修养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由对理论认知转化为认同,由认同升华为人生信仰,再由信仰外化为实际行动,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是教学中必须处理好的重要关系。教学中要以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知识,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为基础,以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核心,突出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真理性;以实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价值目标,着力塑造学生正确政治方向和良好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教学形态上,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外部环境与内部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以及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理论教学是基础,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两者关系,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思政课的真正魅力在于它的真理性,教师要力求将理论讲深、讲透,依靠理论强大的逻辑力量折服人。在课堂理论灌输和启迪的基础上,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施,为学生学习理论提供感性基础、理解契机和内化为思想道德素质的体验机制,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第三,教学艺术上,正确处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高校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决定了正确处理教学和教材关系的极端重要性。能否正确处理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变化性、科学性和思想性、体系性和针对性等关系,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决定了教学的最终效果。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的基本思路应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教师要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理顺教学的整体思路,努力做到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其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变革现实。教师要有问题意识,除知识传授外,还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即“管用”。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理论学习的魅力,提高理论学习的兴趣,提升理论学习的效果。

三、运用过程思维,彰显高校思政课教学育人功能

过程思维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都

是历史的。以过程思维来看,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由多要素参与且相互作用的开放的复杂认知活动,社会、学校、家庭等都对教学产生渗透式的影响。思政课教学系统必然要与其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教学中必须关注教学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性,坚持开放式教学,在动态开放的过程中彰显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育人功能。

(一)关注教学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性

任何系统都要经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竞争和协同,向更高层次有序演化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动态生成的突出特征。在微观层次上,思政课教学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种种复杂关系,各种偶然因素带来整个过程的动荡,这种动态生成的过程包含着无法事先精确预测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在宏观层次上,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传授灌输知识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目的性十分明确的活动过程。政治要求、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不断分化和综合,推进着思政课教学系统的演化。

传统教学过于强调计划、预设和控制,教学成为程式化运作,教学过程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生成性思维的核心是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和把握事物,认为教学活动不能脱离其复杂的背景。同样,高校思政课教学不能忽视教学情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教师要从动态角度思考相关教学问题,理性看待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动态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不断修正和超越预设。教师要制订指导性计划而非具体性计划,只规定一般的教学活动内容和重点,不限定特定的活动方案和目标。课堂教学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敏锐地觉察和预见多种可能性,根据课堂状况及时决策,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使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感悟教育对其自身的重要意义,实现思政课教学价值功能。

(二)坚持开放式教学

开放性是系统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只有不断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增强系统内部有序程度及其生存发展的内在活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教育者实施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灌输,受教育者接受这种灌输并将社会主导意识形态内化的过程。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唯一因素,思政课教学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过程,学生在接受教育时会受到已有的思想观点、思维习惯、人生态度和情感意志等因素影响,并且影响过程极其复杂,这使得思政课教学不可能在封闭系统中完成,而必须坚持开放式教学。

第一,以开放性思维把握教学要素。1.教学主体的开放。开放性思维把认识对象当成开放系统。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强化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真正坚持教师与学生的双重主体性,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得学生敢于向老师、教材提出质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2.教学内容的开放。开放性是马克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特性,这就要求教学内容不能仅限于教材。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心内容、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基础上,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国外有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教学,与时俱进,凸显教学的时代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3.教学形式的开放。传统思政课教学基本上以课堂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得教学难以达到应有效果。教师应当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重要作用的同时,把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校内主课堂和校外第二课堂等形式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第二,树立开放意识,营造开放教学环境。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状况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在一个开放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必须树立开放意识,积极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1.社会环境。开放的社会环境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高校思政课教师对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影响要有清醒认识,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科学认识社会不和谐现象,最大限度形成思想共识,使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高度认同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校园环境。学校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按照实用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原则,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美化校园物质环境,为思政课教学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3.网络环境。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必须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尽力净化网络环境。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建设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并坚持信息资源库的开放性,做

到信息资源库共建共享,使其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有效阵地。此外,思政课教师要特别注重网络新媒体在教学中的特殊作用,通过开设博客、微信等,开展“在线交流”,以此了解学生思想实际,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在潜移默化的互动中实现育人目标。

[1] 杨美新,刘克利.复杂性思维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82-185.

[2] 魏宏森.系统科学方法论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责任编辑 邱忠善]

To Strengthen the Validity of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at Colleg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mplex Thinking

CHEN Hong-ping

(School of Law and Ideological & Political Teaching, 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 Shangrao Jiangxi 334001, China)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validity of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at colleges should make a rational change for teaching thinking from simple thinking to complex think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mplex thinking. Thus, it is to improve the resultant effect of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at colleges by means of holistic thinking, to construct the harmony of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by means of relational thinking, and to manifest the educating people function of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by means of process thinking.

complex think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at colleges; validity

2015-08-25

陈红萍(1970-),女,江西上饶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复杂性思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E-mail:chp201197@sohu.com

G41

A

1004-2237(2015)05-0106-05

10.3969/j.issn.1004-2237.2015.05.022

猜你喜欢
思政思想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