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强化大学生守纪律讲规矩的重要性及对策

2015-04-10 15:40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守纪律规矩纪律

俞 来 德

(上饶师范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江西上饶334001)



论强化大学生守纪律讲规矩的重要性及对策

俞 来 德

(上饶师范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江西上饶334001)

纪律是为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顺利展开进行而要求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文;规矩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纪律、规矩的约束。守纪律讲规矩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更是大学生的行为底线。当下,一部分大学生组织纪律性不够强,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弱,甚至以低级、庸俗、负面为时尚,难守政治底线、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强化纪律、规矩的约束已是当前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重中之重。认识存在偏差、价值观被扭曲、缺乏良性引导和正向指引、缺少有效防控和必要管束等是大学生轻视纪律、漠视规矩的主要原因,高校应把守纪律讲规矩作为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来抓,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借助反腐大势,树立育人新风;加强纪律教育,注重操行管理;厉行学生守则,强化规矩约束;使大学生敬畏纪律、遵守规矩,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纪律; 规矩; 教育; 对策

一、纪律与规矩是社会进步和人才成长的客观需要

(一)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离不开纪律与规矩的规范和约束

纪律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集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例的总和,是要求人们在集体生活中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职责的一种行为规则。严明的纪律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毛泽东曾指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1](P133)邓小平也说过:“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2](P117)纪律建设在社会发展进步中是十分重要的。在道德、纪律的规范和约束下,人们懂得并自觉遵守纪律,组织团队才能壮大,社会秩序才会正常,社会治安才有保障,国民素质才能得到提高。如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没有法律的制约一样,任何一个组织或团队都不可能没有纪律的约束。纪律就是秩序,有良好的纪律才有良好的秩序。正是因为有纪律的约束,组织才有战斗力,团队才有凝聚力。不难想象一个没有严明的纪律或者普遍漠视纪律的社会将会是多么混乱。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团队,没有纪律是万万不行的。[3]因此,我们首先要使社会成员意识到无论是学习和工作,还是生活和娱乐,都需要纪律,需要约束;懂得在纪律的环境中群体活动会更有秩序,更加高效;明确所有社会成员都应该遵守纪律,并为自己漠视纪律、违反纪律的行为承担责任。其次,要通过纪律教育引导社会成员以集体协商、共同约定等方式参与纪律制定,参与纪律建设,变被动为主动,变他律为自律,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和习惯。

规矩本是古代用来画圆和方的工具,后来引申为要求社会成员或各行各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或办事规程。在现代社会,规矩不仅包括党纪国法、规章制度,还包括道德规范、行为礼仪。规矩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保障。它是社会有序运转、人们和谐共处的必然要求,是行业规范运作、员工规范行为的重要基础。孟子曾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因为向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似乎是人的共性,在每个人内心都或强或弱地存在排斥束缚的心理要求,如果缺乏“规矩意识”,忽视、轻视或漠视规矩,不能做到懂规矩、用规矩、守规矩,“唱歌错音跑调”,虑事简单,言事信口,行事莽撞,那就会在政治上不明“方向”、不辨“是非”,在做人上不守“本分”、不讲“礼仪”,在工作上不识“轻重”、不循“规则”,如《淮南子》所言:“矩不正,不可以为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员”[4](P220)。社会的发展进步依赖于全体社会成员纪律观念的树立和规矩意识的增强,并自觉遵循。

(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纪律和规矩的护航与保障

大学生是素质较高的社会群体,是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决定其个人发展的大方向,这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较高的专业素质的人才。纪律和规矩能够保障大学生的人生发展方向,并以积极的影响促进其健康成长。首先,它能为大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和适当的环境,约束不良个性的肆意张扬。如同果树修枝、田间除草,通过限制或禁止旁枝杂草的生长,促进果树、禾苗的健康生长以获得丰收。大学生一般都处于青年阶段,容易产生一些偏激行为,而纪律、规矩正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的行为,让他们学会自我约束,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让他们更多地去做有利于个人健康发展的事情。夸美纽斯曾说过:“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里没有水。”*转引自周华《“放”与“收”》,载于《中小学音乐教育》2010年第5期第21-22页。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严明的纪律和规矩,那么不但教育者无法实施有效的教育管理,而且受教育者也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秩序,更谈不上健康成长和成才了。其次,它能给大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指导作用。纪律和规矩保护的是集体的利益,约束的是不良习气和不轨行为。它能够引导大学生朝着正确的道路发展,不断完善自身的个性而走向成熟。当代大学生在相对优越的条件下和充满各种诱惑的环境中成长,身体成熟较早而心理成熟较晚,更需要纪律和规矩这样的良师益友的引导。有的大学生只求自由,不守纪律;只要随心,不讲规矩;只会索取,不知付出;只图享受,不思进取。有的是有钱而“任性”,有的无钱也“任性”,即所谓随心所欲,我行我素。对于这样的学生,必须通过纪律教育提高他们对纪律规矩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纪律规矩的认同感,唤醒他们对纪律规矩的自觉意识。同时,通过纪律的强制和规矩的约束,纠正他们违反纪律、违背规矩的行为,塑造健康心理,培养健康人格。

二、纪律和规矩是大学生必须守望的行为底线

(一)守纪律讲规矩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纪律作为一种规范人们行为的规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得到不断丰富和调整。纪律的演变标志着人类的进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纪律的重要性愈加突出。例如,现代化大企业生产的一件产品往往有成千上万个零部件,它需要众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相互配合、协同作业才得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还必须遵行一整套具有高度科学性的工艺规程和规章制度。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守纪律讲规矩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要求。首先,现代文明社会讲究的“秩序”离不开各种纪律的刚性约束,也少不了人们对社会认可的各项规矩的自我约束。各行各业都将纪律、规章制度放在首要位置,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师出以律”,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其次,现代文明社会追求的“公平”同样离不开法律、纪律与规矩的保障。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各种规章制度,没有社会成员自觉遵守法纪、规矩,社会必然会出现倚强凌弱、以大欺小的局面,“公平、正义”的文明之花只能成为镜中花、水中月。再次,现代文明社会崇尚的“自由”必须是受纪律约束的自由。在现代文明社会,自由总是相对的,自由的人负有不损害他人的义务。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5](P154)因此自由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也不是失去纪律约束的状况,而应该是在秩序井然的环境里才可以享有的自由。人们只有遵守法纪才能尽享自由。最后,现代文明社会强调的“法治”要求人们必须遵纪守法。法治是稳定社会的基石,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文明成果。现代文明社会是一个要求建立法治国家、实现各方面和谐发展、拥有发达市场经济的社会。建立这样一个现代文明社会,需要广大公民加强法治观念,普遍自觉地遵纪守法、循规蹈矩。[6]

(二)守纪律讲规矩是大学生的行为底线

首先,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行为底线。因为任何个体都不能脱离社会群体而孤立存在,所以没有哪个人可以超越社会一意孤行。人追求自由,而社会需要秩序。自由与秩序既相对立又相统一,一方面自由的实现有赖于秩序的建立;另一方面,秩序的形成取决于自由被规范的程度。黑格尔说,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的确,任何人的自由都有一定的范围,在这个范围之内不受他人的强制,但超越了这个范围就破坏了社会秩序。这个范围便是底线,一旦突破了底线就得为此付出代价。在今天的法治社会里,国家有一整套的法律制度,任何一个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都有自己的一整套工作纪律和处事规矩。因此,法治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不仅是“有法必依”,还包括“遵规守纪”。人们唯有敬畏法纪、遵循规矩,做到慎初、慎微、慎行,确保忠诚、干净、担当,才能立足于世、有所作为。其次,守纪律讲规矩更是当代大学生的行为底线。当代大学生中的绝大多数由于一直在学校读书,很少接触社会,人生体验浅,虽然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但是心理却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成熟度,而且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他们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视。此外,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心理波动比较大,做事欠考虑,遇事不够冷静,容易冲动,自控能力较差,如果没有纪律、规矩的约束,就很容易误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只有守纪律讲规矩,才能在自由发展的空间里成长成才。

三、强化纪律规矩约束是当前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在当代大学生中轻视纪律忽视规矩现象比较突出

1.组织纪律性不够强。当代大学生从接受教育开始就一直接受着纪律教育,到了大学,纪律教育也没有中断过。可是在自由支配时间更多、自由活动空间更大的大学里,一部分大学生的组织观念、纪律性开始滑坡了,他们不再是老师称赞、家长乐道的“乖乖男、乖乖女”,他们对集体活动只凭兴趣参加,对班级规定只凭心情遵守,一切由自己说了算,想逃课就逃课,想干啥就干啥,你说你的我干我的,或者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在他们眼里,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就是自己决定自己的一切。这部分大学生的自由散漫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也给大学的内涵发展提出了新的难题。

2.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弱。从总体看,当代大学生是积极向上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有理想有抱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沉沦不气馁,刻苦努力,积极应对。但也应该看到,这代年轻人成长的社会背景、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决定了他们的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自控能力比较差,即自我约束能力不够强,明知不可为的事情却因失控而为之。如考试作弊,明明知道很不光彩且处罚严厉,后果严重,可是为了顺利过关,或者为了得高分以利于评奖评优入党等,在利益的驱使下,怀着侥幸的心理踩了红线。这样的大学生没有劣根性,其本质是好的,但由于缺少磨练,意志力不够强,在关键的时候自我把控不住。

3.以低级、庸俗、负面为时尚。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加之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或不完善,人们一方面鄙视、憎恨、排斥那些低级、庸俗、负面的东西,表现出积极、进步、阳光的一面,另一方面又难以抵挡住那些低级、庸俗、负面的东西的诱惑和腐蚀,有人甚至以低级、庸俗、负面为时尚,津津乐道,纷纷模仿。这种状况在大学生中也大量存在,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他们对待社会的阴暗面态度不鲜明,对于那些充满低级趣味、庸俗不堪的话题总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出不来,也大多是迷恋其中的低俗内容。对于政治理论课和正面的宣传教育活动他们总是感到不胜其烦,不是逃课缺席,就是你说你的,我玩我的,手机不离手,一问三不知。

4.难守政治底线和法律底线,易破道德底线。缺乏政治素养、思想道德素质不高、不讲规矩、对法律没有敬畏之心的大学生,自然难以坚守政治底线和法律底线。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人云亦云,政治敏锐性不强,喜欢传播和偏听偏信小道消息,偏爱吐槽泄愤,充当小愤青。他们的法律观念淡薄,虽然学过考过,但是真正理解掌握的不多,在大学生中因无知而踏上“地雷”的违法案子占有一定的比例;有些学生过于自信,总以为自己与违法距离很远,根本不沾边,结果一不小心踩了“红线”。大学生坚守道德底线的问题早已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从观念到行为、从涉及面到严重程度都令人担忧,如有的大学生缺乏诚信,重利轻义,薄情寡义;有的大学生待人接物不讲原则,为人处世不讲规矩,对事对人不讲责任,甚至不知廉耻、不要良知。尽管这样的大学生为数不多,但搞坏了校园风气,扰乱了校园秩序,其负面影响不可小视。

(二)当代大学生轻视纪律忽视规矩的原因

1.认识存在偏差。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更加崇尚思想的开放和行为的自由。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对纪律和规矩存在偏见, 认为纪律

和规矩约束了个性的自由发展,制约了心智和潜能的开发,因而不利于其成长和成才。于是,他们对纪律和规矩的约束内心里反感,行为上反叛,习惯于我行我素,说话、办事不守纪律,也不在乎什么规矩,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置若罔闻,不把辅导员、班主任的劝诫当回事,违规违纪了并不以为是自己的错,反而埋怨学校管得太紧。

2.价值观被扭曲。当代大学生虽然接受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长达十多年,这种正规的学校教育不能说没有效果,但是成长在这样一个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频发的特定的历史时代,尤其是在意识形态分野和对立十分明显的今天,难免会受到时代和社会发展中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各种负面的社会现象都容易引起人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而当人们对各种社会问题缺乏理性思考的时候就会对社会主义的正确价值观产生怀疑,对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道路缺乏自信,进而信奉西方的错误价值观,崇尚西方所谓的民主与自由,对身边的纪律、规矩不屑一顾。

3.缺乏良性引导和正向指引。客观地说,我国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抓得比较紧的,从来没有放松过,并不断改进,然而教育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对大学生缺乏良性的引导和正向的指引,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向善的天性,不能积极地帮助他们巩固积极、进步、光明、科学、向上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另一方面是由于教育者本身受时代大背景的反向影响较深。各级各类的教育工作者都无法回避当下社会各种思潮的冲撞和意识形态的斗争,在严峻的意识形态考验面前,在经历社会价值观的变革、转型和重构的过程中,他们也在思考中选择。他们当中的一部分由于自身认识的模糊或价值观的错误,不能正视社会问题,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相反,乐于在课内课外大谈特谈社会阴暗面以宣泄愤懑的怨气,乐于在学生面前售卖谩骂以博取喝彩。

4.缺少有效防控和必要管束。同过去的大学生相比,如今的大学生心理成熟较晚些,一些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确还处于过去中学生的水平。如是非判断能力较弱,对社会问题缺乏理性思考,易于下偏激的结论;乐道低级、负面、庸俗的东西,一味排斥正统的思想和观念。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遇事不够冷静,甚至走极端。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有不少是独生子女或来自少子女家庭,他们比较任性,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那些曾经历过“留守儿童”阶段的大学生由于缺失了父母的直接教育和管束而缺少了对纪律与规矩的认知和敬畏。综合来看,一些大学生组织观念淡薄,不守纪律不讲规矩,既有家庭教育不够的原因,也有学校教育不足的原因。就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看,在塑造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健康的人格、在培育大学生的规矩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等方面效果还不够理想。近年来对大学生不想多管不敢多管的情况也普遍存在,因而难以有效防控大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

(三)促使大学生守纪律讲规矩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毫无疑问,社会主义大学应把大学生自觉守纪律讲规矩作为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来抓,要在大学生对纪律、规矩的认知和自觉上下功夫,使广大大学生懂规矩、守规矩,敬畏纪律,遵守纪律,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社会主义高校肩负的历史重任决定了必须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必须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筑牢意识形态防线。[7]首先,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和思想素质,使他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系起来,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次,大学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引导大学生形成客观、公正、准确和负责任的价值判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运用好课堂教育的主阵地,进行正引导,传递正能量,帮助大学生走出迷茫,解除困惑,避免堕落。

2.借助反腐大势,树立育人新风。大学教育是引导大学生追求光明和进步、追求真善美的崇高实践。党的十八大后掀起的反腐风暴及其成果大大增强了人们对革除时弊、依法治国的信心,也引起了人们对特定的社会风气和家庭结构条件下育人环境和育人方式的新思考。借此,作为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大学,要利用好强力反腐的大势,帮助大学生客观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腐败等不良现象的原因及对策,树立对反腐倡廉的信心,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同时,要理直气壮地打击大学校园内的歪风邪气,动真格纠正大学生中的不良行为习惯,培育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让守纪律讲规矩成为大学生们的共识

和自觉行为。

3.加强纪律教育,注重操行管理。组织纪律性不够强是当代大学生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大学里的管理制度不可谓不全,也不可谓不细,管理者不可谓不齐,也不可谓不多,然而,大学生中对校规校纪熟视无睹者有之,肆意违背者有之。如考试舞弊、毕业论文作假等违纪问题,虽三令五申严厉禁止,但依然明知故犯。至于那些小偷小摸、吵架斗殴的行为更是屡禁不止,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加强纪律教育。大学的管理者尤其是专职学生管理的人员,要针对新时代大学生个性独立且自制力弱的特点,通过加强大学生的操行管理,寓纪律教育于大学生日常行为的教化和管理中,帮助大学生提高对纪律的认识,克服自由散漫的习气,自觉遵规守纪。同时,教给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引导大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让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创造思维。

4.厉行学生守则,强化规矩约束。大学生守则即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依据。正基于此,任何一所大学都会制定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适应时代要求及本校特点的学生守则,并成为该校学生必须严格遵守的校规校纪。同样,任何一所大学都会形成一整套积极正面的要求学生自觉遵循的规矩。这些规矩既包含社会层面的,也包含学校层面的。前者是大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必须自觉遵循的社会规矩,后者则是该校大学生应该自觉遵循的学校规矩。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品德状况,必须下大力抓好德育建设,从大学低年级抓起,以严格遵守学生守则为基本点,通过加强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引导,促使大学生明是非、守纪律、懂规矩、知廉耻,自觉以大学生守则、规矩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1] 田湘波.毛泽东名言问世记[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2] 文严(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邓小平同志有关论述摘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3] 评论员.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N].人民日报,2015-01-17 (1).

[4] 刘安.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5]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6] 张勇.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N].河北日报,2015-02-25(1).

[7] 习近平.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 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2/29/ c_1113818177.htm.

[责任编辑 许婴]

On the Importan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College Students’Sense of Discipline and Established Practice

YU Lai-de

(School of Music and Dance, 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 Shangrao Jiangxi 334001, China)

Discipline refers to the regulations and statutes that people are supposed to observe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collective benefit and guarantee the operation of work. College students’ healthy growth can’t do without the restraint of discipline and established practice. To observe discipline and to follow established practice are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modern civilized society, and moreover college students’ behavioral bottom line. However, at present, some students rarely have a strong sense of organizational discipline and self-discipline, and what’s more, they take vulgarity, philistinism, and negativeness as fashion, and find it hard to hold the political bottom line, legal bottom line and moral bottom line. It’s of utmost priority to strengthen the restraint of discipline and established practice in the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The main reasons for college students’ indifference to discipline and disregard for established practice are the following: deviated cognition; distorted values; lack of virtuous guidance and right instruction; lack of efficient prevention-control and necessary restraint. Thus, to make students respect discipline in awe, follow established practice and conscientiously live up to core socialist values, colleges should do the following: to regard the education of observing discipline and following established practice as a target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moral education; to keep to the principle of moral composition and man nurture; to strengthen ideological guidance; in virtue of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anti-corruption, to establish a new trend of man nurture; to strengthen discipline education; to pay attention to conduct management; to strictly enforce student regulations; to strengthen the restraint of established practice.

college students; discipline; established practice;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2015-05-07

俞来德(1962-),男,江西婺源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E-mail:zfx8150631@126.com

G643.1

A

1004-2237(2015)05-0111-05

10.3969/j.issn.1004-2237.2015.05.023

猜你喜欢
守纪律规矩纪律
“按规矩办”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在讲忠诚守纪律保廉洁中破除法不责众的思想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新来的主任“立规矩”
粤人吃饭讲规矩
纪律
循乎规矩 本乎天然
把纪律挺在前面要做到“四个在前”
美国家长怎样理解“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