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经济发展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价值述评

2015-04-10 21:14高天跃
山西农经 2015年6期
关键词:消费观念城镇化消费

□高天跃

(1.铜仁学院贵州铜仁5543002.华侨大学福建泉州362000)

城镇化经济发展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价值述评

□高天跃

(1.铜仁学院贵州铜仁5543002.华侨大学福建泉州362000)

城镇化经济发展和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城镇化经济发展对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有着推动和促进作用,而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同样也能深刻影响着城镇化经济的发展。

城镇化经济发展;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价值

本文DOI编码:10.16675/j.cnki.cn14-1065/f.2015.06.001

1 城镇化经济发展和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但二者也有其相对独立的一面

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既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离不开文化建设这一软实力的加强与完善。经济的发展能够推动城镇化的发展,而公共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精神建设,同样也能在城镇化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中向着物质力量的方向转换,从而促进城镇化的发展与完善。但是,一个地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一定是经济与文化的同步发展。二者或是经济建设先发展壮大起来进而带动文化事业的进步与完善,或是文化事业取得领先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地位,然后作为一种软实力和精神力量逐渐向经济建设的方向转化,推动经济建设的进步。因此,城镇化经济发展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二者有其相对独立的地方。

在农村,人们的文化消费产品并不是以文化产业相关的私人文化消费为主,而是以文化事业相关的公共文化消费产品为主。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农民的经济水平、消费水平以及消费能力是密不可分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具备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精神文化水平,农民才有发展精神文明的前提和自主选择权。与此同时,农村的经济水平在广度上的发展十分有限,就业选择面相对狭窄,正是这种窘迫状况的长期存在才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迫使他们朝着一线城市进军。农村因为缺少新生力量的注入,导致农民选择私人文化产品的比例严重降低,农民的文化结构层次严重失衡。从而导致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事业中建设发展能力大大削弱。

2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离不开城镇化经济发展的推动

自给自足和相对封闭性是传统农村经济的显著特点。近些年来,城镇化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与完善。城镇化经济的发展能够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和购买能力,但是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重点改善的是农村的经济环境。只有经济环境作出大的改变,农民的消费观念和农村总体消费走向才能有根本性的变化和改善。现如今,农民的消费现象和消费理念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农民在公共消费产品的选择上往往偏向非理性,容易随大流或是消极服从的消费,又或是偏向于选择与自己的农业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消费产品。这种现象往往是由于经济基础和经济水平不足以使农民产生选择其他公共文化产品的消费观念导致的。

农村中的农民属于低收入群体,用于产品消费所占的比重往往占据家庭总收入中很大一部分。长久以来,因为农民过低的收入总量导致整个消费观念的十分落后并且缺乏理性。作为一种公共消费产品的公共文化产品,其本身就具备了一定的内在需求。城镇化经济的发展对与农民来说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经济能力与生活水平,也在于能够满足他们对精神世界的需求,带动他们消费理念的现代化。因此,城镇化的经济发展不仅能在物质上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经济能力,而且能够引导农民消费观念向着现代化、理性化的方向转变,从而带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发展。

结束语

当前,面对我国城镇化建设飞速发展的现状,我国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还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而如果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发展不起来,迟早会限制城镇化的经济发展水平,最终导致城镇化的经济建设陷入瓶颈这一尴尬局面的形成。因此,要想推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与进步,除了需要政府财政上的扶持与支助,更主要的是要靠城镇化经济的自主调节。发挥城镇化经济的带动作用,引领农村群体精神文明的建设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扩大公共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量和销售量,从而引导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朝着更理想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1]王菊华.中部地区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9.

[2]崔玉丽.我国乡镇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会管理职能探析[D].河南大学,2008.

1004-7026(2015)06-0003-01中国图书分类号:F320;G24

A

猜你喜欢
消费观念城镇化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高中生日常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调查研究
40年消费流变
家乡的城镇化
高中生消费观念与学校周边经济生活的关联探讨
大学生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调查分析
新消费ABC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