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的中国式微博揭黑

2015-04-10 17:35刘英钦张悦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博客网民

刘英钦张悦

(河南大学 河南开封 475001)

自媒体时代的中国式微博揭黑

刘英钦张悦

(河南大学 河南开封 475001)

就我国现实情况看,在自媒体时代,微博俨然已成为网友反腐败、道不公的倾诉平台,也成为为传统媒体提供舆论监督对象的发源地。但纵观我国微博揭黑的发展现状,揭黑信息娱乐化、揭黑心态义愤化与揭黑效果两极化都是不可忽视的棘手问题,我国的微博揭黑亦并未形成规范化的发展模式。

微博揭黑;嫣然基金;舆论监督

所谓微博揭黑,指的就是互联网微博用户以个人微博客为平台发布一些涉及面较广的揭露性信息,并以求引起网友、媒体和社会的关注和解决的一种信息发布行为。

其实,揭黑的全称是揭露黑幕,是网络舆论监督的一种方式,也是web时代网民用以伸张正义的一种途径。而作为微博平台的一种衍生功能,舆论监督是公民(包括新闻传播工作者)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利用新闻传播媒介对政府、公务员及其他人士的执政方针、行政业绩、个人品德及违法失职行为进行公开报道与评议讨论,以实施监督与批评的社会行为。[1]然而,在舆论监督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体制、新闻诉讼等方面的限制,传统媒体的新闻监督相对滞后甚至缺席,在此情况下,迅速崛起的网络媒体及时补位,担负起了舆论监督的重任,并形成了以微博揭黑为主的自媒体监督体系。

一、微博揭黑娱乐化

与传统媒介一样,微博客也是一种媒介传播形式,也具备传统媒介的几大功能,如环境监测功能、娱乐功能等,但就目前我国的微博客发展看,其更多的是一个娱乐平台,[2]起着为公众提供娱乐的作用。

微博揭黑是微博客作为自媒体实现其环境监测功能的一种形式,也是媒介公共性的一种体现,应被网民给予足够的重视,但就微博揭黑的整体现实看,如嫣然基金事件一样被公众关注且引起国家相关部门重视的揭黑案例只是少数。对大多数的揭黑信息而言,要么沦为泡沫,要么被过度消费,沦为娱乐,正如2011年的两起微博揭黑事件“江苏某市卫生局局长‘开房’”与“张朝阳被控骚扰”,都一度成为民众娱乐消费的谈资,体现了长期以来个体舆论监督的无力感,也体现了网友对微博客环境监测功能的缺乏认知。

作为环境监测功能的一部分,我国现阶段微博的公共性却“被娱乐化所遮蔽和覆盖”[3],而人们也开始以一种娱乐的心态去关注微博用户所揭露的贪污、腐败与丑闻事件,极大的影响了微博用户的监督热情,也影响了微博打黑所产生的舆论监督功效。因此,对于微博打黑的娱乐化倾向,还须大众传媒给予正确的舆论引导。

二、揭黑心态义愤化

揭黑心态有着两个层面的含义,首先,揭黑心态是指微博用户在浏览揭黑信息时所持有的态度。但凡揭黑信息必有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受害者二是施暴者,面对揭黑信息,一些正义的网民往往处于义愤,或为了替受害者伸张正义,或为了将施暴者绳之以法,有的甚至为了“英雄主义”与“正义使者”的自我实现,而于网络中发动并持续添柴加薪的对当事人进行大规模的谩骂和侮辱,一度将关注微博打黑变成了一种以侵犯他人权益为代价的网络暴力运动。此现状暴露了我国微博揭黑的发展瓶颈,也暴露了现阶段我国网民媒介素养的欠缺,也许只有一众网民健全把关人意识,勇担主人翁责任,方能为我国微博揭黑的健康有效发展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其次,揭黑心态也指微博用户在进行揭黑时的出发点与态度,其或为正义而揭,或为善意而揭,却也有用户为了义愤而揭。就我国目前的微博揭黑现状看,其正呈现出以义愤心态为主流的发展趋势。的确,与美国20世纪初的“扒粪者”所具备的揭黑专业精神所不同,我国的微博揭黑者大都是将微博客作为一种宣泄的途径,和一个获得认同的平台,大多数揭黑者都是因为憎恨社会腐败不公,而恰又碰到自身无力解决的事件,便会借助网络平台畅所欲言,在揭露腐败的同时也收获舆论的同情。对此,为防止社会动乱,政府部门最初也采取了禁止的措施,但随着微博打黑发展的日趋迅猛,政府已逐渐意识到微博揭黑其实只是舆论监督的一种表现,也具备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如对社会产生巨大舆论效力等,因此,近年来也开始逐渐重视微博打黑所形成的社会舆论,如国家民政部和北京市卫生局等政府机构对嫣然基金事件的关注和批示等,而在对微博揭黑者义愤心态的引导方面,仍收效甚微。对于揭黑者的义愤心态,笔者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舆论监督是有着良好动机和注重实际效果的舆论监督,[4]因此,微博用户须正视微博揭黑的意义与出发点。

三、揭黑效果两极化

微博是一个以碎片化为标志的存在,碎片化带有一定的凌乱性,因而也对网友的信息接收带来一定的偶然性。在微博世界,能一发消息就能得到千万人关注的微博客十有八九是娱乐、体育等行业的领军人物,即俗称微博领袖,而对于普通人而言,一发布打黑信息就引发关注的可能性非常之小,而大多数也都是在之后的传播过程中被新一轮的信息生产所湮没而最终流于泡沫。当然,也有部分普通人的微博揭黑信息很快得到了公众的瞩目,如名为“北大才女”的微博用户网络揭露自己深受张朝阳骚扰等,但也是因为此类微博信息中包含了一些敏感的人名、地名和机构名称,而真正的与敏感不相干的微博揭黑信息却鲜少能引起众网友驻足,也就更不用提以其个人之力来引发社会轰动了。

在微博世界,也有一些用户的揭黑信息一经发布就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关注,并能引发相当程度的社会轰动,但仔细观察这些微博的博主便可发现其身份大都不超出如下范围,即加“V”认证、微博领袖、兼职打黑和媒体记者。其中,加“V”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微博打黑的引发关注的最基本条件。粗略统计以“微博揭黑”为关键词的百度词条,发现加“V”用户逐渐增多,此现象一方面说明自媒体的舆论监督体系正在实现信度上自我完善,但另一方面却也说明众网友已对匿名用户的打黑信息产生免疫,匿名用户的打黑信息往往一经发布便无法摆脱流于泡沫之命运。因而,加“V”实名举报逐渐成为微博揭黑的发展走向。微博舆论领袖是身处金字塔尖的少数人,打黑微博一经其转发,网友关注度和社会重视度自然非同一般,而引发轰动自然也是顺理成章之势。兼职打黑人是自媒体时代活跃于网络的一部分以打黑为乐的人士,如方舟子、周筱赟等,在从事其主业的同时将微博揭黑作为一种另类的舆论监督方式一直坚持。与兼职打黑人相同,从事打黑事业的媒体记者也是以社会舆论监督为己任,但却有媒体人的专业精神为保障,因而其发布的揭黑信息往往能在第一时间得到网民的瞩目,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的效果。

总之,我国的微博揭黑虽是舆论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但却长期发展于无序的状态之下,从一定意义上看,其所呈现的娱乐化、义愤化和效果两极化的发展特征浓缩了web时代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现状与困境。在自媒体迅速发展的当下,微博揭黑若想持续、专业的发挥舆论监督的功效,须大众传媒加强舆论引导,也须网民自身加强媒介素养,更须社会舆论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健全,只有如此三管齐下,我国的微博揭黑才能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1]童兵.新闻舆论监督的五个关键词[J].新闻爱好者,2007(9下).

[2]王君泽等.微博客意见领袖识别模型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6).

[3]曹林.微博传播的十大特点及对言论生态的影响[J].新闻记者,2011(9).

[4]丁柏铨.舆论论监督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J].现代传播,2006(3).

[责任编辑 王占峰]

G206

A

2095-0438(2015)08-0101-02

2015-03-27

刘英钦(1980-),河南镇平人,河南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新闻理论与业务。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博客网民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博客天下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有感“网民节”
博客相册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