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性高校动物科学专业转型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5-04-11 05:47杨广礼,韩进诚,张春梅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动物科学专业

师范性高校动物科学专业转型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杨广礼,韩进诚,张春梅,郭艳,张进良,施传信,席丽,张辽,徐心诚

(商丘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动物科学是农业社会经济发展应用性最强的专业之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需要更安全、更健康的产品,这样对动物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商丘师范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发展为例,对动物科学专业在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专业实习和“双师型”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建设,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专业实践、专业创新、毕业实习和综合素质等过程的训练,最终达到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人才,从而建立师范性高校动物科学专业转型发展模式的教学课程体系,为师范性高校动物科学专业转型发展提供思路.

师范性高校;动物科学;转型发展模式;人才培养模式

动物科学是我国农业高等院校的传统专业,也是一个学科发展迅速和密集的专业.高等农业院校为我国培养了很多高素质人才,他们对中国农业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1].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畜牧业的发展和生产离不开这些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才.尤其高新化的农业动物生产技术和多学科领域知识交融是保证动物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关键;农业动物生产规模化是养殖企业保证市场需要量的前提;农业动物生产经营现代化和管理信息高新化是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的保障;市场竞争国际化是促进畜牧业养殖优质产品生产和健康发展的基础.而且,这些日新月异的技术伴随畜牧业的发展,与以往传统的动物科学理论和方法所培养的学生相比,他们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既表现出所学知识面窄、有些理论知识跟不上时代的需要、高端先进的技术信息知之甚少等现象,这样融入社会发展的能力较差,需要较长的时间去适应.

随着国际市场经济的完善及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畜产品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增长趋势,尤其是人们对畜产品的安全化和无害化要求,使得畜产品产业向更安全、更加精深的方向发展.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格局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畜产品的产业链条也出现了多元化,促使我国畜牧业养殖生产必须由传统方法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而且,中国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格局的形成,农村的经济生产也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式转变,乡镇多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谋求更多的生存发展空间.这种复杂的生产环境,促使畜牧业养殖对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商丘师范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开拓了“以应用学科为支撑,应用专业发展为基础,培养应用人才”的教育新思路,提出了建设应用型专业、发展应用性教育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主要培养社会实用的技术型、复合型、服务型等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动物科学专业将动物生产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动物科学专业的办学水平.而且,动物科学培养目标还瞄准本地区的行业需求,进行商丘师范学院动物科学专业转型模式探索和研究.动物科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实用性和创新性,以此作为动物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中心目标.对现有动物科学专业进行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专业实习等方面改革和“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对学生进行扎实的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专业实践、专业创新、毕业实习和综合素质等过程的训练,最终达到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人才,以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

1 课程设计改革

首先,动物科学专业基础课程是按照畜牧业发展的6大技术模块进行设置.分别是动物饲料营养成分分析及配方设计、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家畜环境卫生及牧场规划、动物生产技术、动物医学临床诊断及畜产品加工营销技术等内容.动物饲料营养成分分析及配方设计模块要求学生掌握饲料分析与检测技术,达到动物最佳营养需求配方的设计和应用要求;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模块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家畜品种的选育和动物种质资源的保护,熟悉动物人工授精的方法与过程,了解冷冻精液的制作技术,达到优秀种畜的选种和繁殖生产力要求;家畜环境卫生及牧场规划模块要求学生深入到畜禽养殖场进行环境卫生调查及牧场规划布局情况,达到各种家畜(禽)养殖环境控制和标准化圈舍设计的要求;动物生产技术要求学生参与各畜禽生产的环节,熟练掌握各种家畜的生产技术、实验室分析及动物饲养技术等;动物医学临床诊断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动物普通病及传染病的诊疗、畜禽疾病的免疫防止程序等;畜产品加工营销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各种畜产品的营销策略和技巧,提升个人的交际能力和工作时的压力承受力,学会推销自己和产品[2].通过这些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动物科学专业教师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科发展动态,适时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及试验设计,为培养创新性人才和实用人才而不断的努力.所以,动物科学专业建立健全符合动物科学产业需求的专业基本标准课程体系,针对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类型,不断的改革教学课程体系形式和调整课程教材的内容,为全面提升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而努力.

其次,借助学生兴趣为基础,开设相应的辅助性课程[3].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需求,把动物科学专业4年的学习课程进行了有效的分解.按照动物科学专业技术理论研究、畜牧企业经营管理、畜牧企业生产管理等模块进行授课,增加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分子育种和繁殖、动物分子营养和食品加工等课程体系.在这些课程体系下,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个人学习特长、未来就业趋势等有目的地选择相应的课程体系,构建适合自己的理论知识构架.同时,动物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理解程度,有选择的讲解课程体系或模块的重点内容.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深度,而且扩充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广度.动物科学专业三学期制的理论教育方式,即在大一、大二和大三把所有基础知识上完,不仅在时间上保证了分类指导教育课程的完成,而且使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在大一时就有了未来职业规划的意识雏形,大二就能够明确未来职业的选择方向.同时对大三、大四学生进行选修课程和限选课程的分类指导,使得他们在最后阶段的学习朝着选定的方向进行知识储备,提前进入了专业实习和就业训练.

第三,动物科学专业教育课程进行了有效的归类.在专业课基础理论掌握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家畜的遗传育种与繁殖、营养需要、疫病防治、产品加工和食品安全等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动物科学专业人才进入社会、企业后,就能直接上岗工作,无需进行岗前培训.但是,目前我国各类院校动物科学专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使得有些用人单位很失望,作为动物科学专业老师对这种教育方式结果也进行了深思.主要原因是很多课程都给学生开了,学生自己学过之后,什么都知道一点,但对所学的知识了解的不深和掌握的较少,没有对一些专门的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掌握,时间一长,很多内容都已经忘记,导致毕业后去社会和企业工作,还需要一个适应和学习的过程.因此,我们通过实践教学和实习教学上的改革,弥补这一教学缺陷,主要做到重点课程内容和操作技能让学生完全熟悉和掌握.

2 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进一步深化课堂理论学习和弥补课堂教学资源欠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内外各种资源,包括实践教学中的实验教学课程、校内的专业课程设计、校外企事业单位的见习和实习课程等.通过这些培训,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得到亲身体验学习和探索实际科学问题的机会;而且还能深切的体会到实践教学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能充分的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试验结果现象、解决实际科学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提升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奠定基础.

其次,专业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实习作为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不能仅仅流于形式.因为这一环节的内容可以作为检验动物科学学生专业技能掌握和能否达到专业毕业培养标准的一个有效指标.生产实习能够让学生深入生产一线,从动物养殖的基础工作做起,包括动物饲养和饲料的搬运,这样能锻炼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还让他们有机会向有经验的老工人学习,掌握更多的实践经验,尽快的提高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通过集中时间进行的阶段性生产实习,专业学生亲身了解和解决了很多生产实际问题,对自己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对于生产实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再带着这些问题,积极地参与到教师及研究生的科研项目中,可以将实践教学的问题融入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充分地利用实验室的先进设备和师资力量等有利因素,通过合理的科学实验设计,应用有效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来解决实践中的疑难问题,使实践教学真正地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商丘师范学院动物科学专业教学教育改革的方针,本着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培养的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灵活应用,即针对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及学生的爱好,进行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而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优势,如知名企业公司,实现校企联合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瞄准社会的需求和服务方向,找准专业的特色,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同时,把人才培养方向逐渐向复合型人才转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真正完成学术性教育向技术性教育、再由技术性到学术性发展的转型教育模式.商丘师范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将结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契机,认真分析当地畜牧业养殖、种植、动物疫病防治等特点,针对企业公司所求,学校专门开设相关课程,解决社会和学校课程之间的需求矛盾,制定出一个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现代企业急需的综合性动物科学培养计划.

3 专业实习改革

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老师和学校不可能传授给学生所有相关的创业知识,更多的创业需要依靠自己和合作团队.学校只能培养学生的潜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要正确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锻炼学生实际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通过专业实践,要强化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知道如何操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改变盲目学习的状况[4].重要的是,动物科学专业学生通过校内专业实习和校外专业实践锻炼,让学生带着充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实习中提升自己.我们在专业实习中注重如下几方面对学生的培养:(1)注重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或教师科研项目的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2)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方式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联系,生产实践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生产实际本领;(3)在动物科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开设服务地方经济特色教学内容;(4)通过点对点的学习,增强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和企业的自信心,从而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也增强了他们以后工作中的创新意识;(5)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从而增强学生的专业就业竞争力.

4 “双师型”队伍建设

在社会经济和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要妥善处理好教学、科研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首先要解决教师层面的教学和科研关系问题,高校要坚决支持和执行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合理引导高校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关系,从而更好的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也使教学与科研实现良性互动、共同提高.这样高校教师才能有充足的时间,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和教育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规律,才能不断成长积累,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5].同时,当今的高校不管是研究型的还是非研究型的,对高校教师在认识和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时,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方法,都是结合学校自身的性质和任务合理定位,在这个基础上,学校更应该充分考虑教师的爱好和特点,划分出所谓“教学的归教学,研究的归研究”的不同类型,在科学发展观点上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发挥个人所长,从而促进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协调发展.

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思路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关键,也是我们动物科学专业教师创新性和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更是师范性高校动物科学专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动物科学专业教师改变着观念,逐步从基础理论研究型向技术、技能研究型方向转变,努力做到师范性动物科学教师既能培养出创新性和应用性人才,又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验室中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有意义的科研成果,帮助生产企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更要鼓励教师和生产企业积极联合建设实验室、专业课程实训室.主动到生产企业单位兼职,带领学生从生产实践中找到毕业生综合毕业的实践课题,进行课题申报的前期论证,参加项目设计与企业联合申报生产实践中的科研项目,联合开发和研究新的技术产品.这样教师不光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动物科学专业教师要想在生产企业中做好教学科研工作,必须有自己为企业服务、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技术产品,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承担产品的设计和工艺管理等工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师范性高校动物科学专业教师的才能.但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企业和自己共同努力,才能有一定的成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及其过程比较复杂,有的涉及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高校之间的协调,有的涉及到不同的专业、教育背景和参差不齐个人情况等,实施过程中就不能套用一种模式,更不能搞一刀切,要从学校、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出发,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认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高校的“双师型”队伍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5 改革的建议和措施

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结合地方性高校动物科学专业服务当地的经济发展,在高校改革的大背景下,商丘师范学院动物科学专业改革举措有以下几点.首先,地方性高校动物科学专业的“转型”势在必行,以实现学校学术型和技术型教育并重,但技术性教育作为重点,学术性教育根据学生的爱好作为保护.其次,作为地方性高校动物科学专业老师也知道中国是一个畜牧业养殖大国,但不是真正的畜牧养殖业强国.从这一点说明,要想使中国成为畜牧业养殖业强国,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畜牧业养殖技术专业型人才.而目前中国高校的本科教育,尤其是一些应用和实践性强的一些专业,多数倾向于学术性研究,对实践技能教育往往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学生理论基础较好,实践操作技能不熟练.商丘师范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对自己的定位一直就是技术型本科教育.结合这次高等教育改革的东风,动物科学专业结合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将更具体的细化专业教育的培养方案;如,理论教学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减少,专业课的实习动手操作学时将加大,尤其是生产实践实习过程中,必须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操作技能.同时,学习和借鉴国内兄弟院校及国外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教育院校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制定出适合我校动物科学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建议和方案,促进我校动物科学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教育的发展.以此为基础,动物科学专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教育分为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专业技能教育、专业应用和专业创新教育等五大内容.在专业技能和应用方面形成以动物遗传育种教育为前提、动物营养教育为基础、疫病预防为保障和创建企业生产为目标培养策略和方针,最终实现动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达到高素质创新性和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目的.

6 小 结

从高素质创新性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针对传统动物科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动物科学专业教师高素质的知识层次结构优势,优化动物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业教学课程、专业实验室、教学实习基地等体系的完善,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以开放实验室的形式实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动物科学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更好的服务社会能力.严格要求学生掌握实践操作技能,而且学校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完善一定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并坚定不移地贯彻和执行,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全面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和应用型的高级人才.动物科学专业建设发展也适应当地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求、培养应用技术型高层次人才的转型发展为目标.在新的挑战与机遇面前,我们将继续沿着“人才培养有特色、科学研究有亮点、社会服务有影响”的发展之路,向着创新性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专业奋力前行.

[1]王清华,刘建新.研究型大学中动物科学特色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18:103-105.

[2]李万军.动物科学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107.

[3]蔡海莹,王力生,陈丽娟.基于KAQ人才培养模式的动物科学专业分类指导教育法[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2):266-268.

[4]张永春,张颖,梅花,等.动科专业实验教学开放与自主创新能力培养[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3,116(2):8-10.

[5]杨广礼,王玉玲.论高校教师层面的教学与科研关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4):62-63.

[责任编辑:徐明忠]

Research on models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personnel training of animal science specialty in normal university

YANG Guangli,HAN Jincheng,ZHANG Chunmei,GUO Yan,ZHANG Jinliang, SHI Chuanxin,XI Li,ZHANG Liao,XU Xincheng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s,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Shangqiu 476000,China)

Animal science is one most practicability specialty i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humans need more security and healthy animal products.The highest requirements were be provided for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in animal science specialty.The article takes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science specialty in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as example.Many aspects were reformed and constructed in animal science specialty, such as curriculum design, practice teach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double-professional teachers.The students were be training in professional basic, professional skills, comprehensive ability, professional practice,professional innovative and graduation practice .By these training, the students will be changing innovative and pragmatic talents and will reach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The teaching course system will be establishing in the model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imal science specialty in normal university.The ideas will be providing in the model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imal science specialty in normal university.

normal university;animal science specialty;model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2015-05-31;

2015-06-24

“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项目;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14B230017);商丘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3jgxm20)和商丘师范学院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2015jsjy25)

杨广礼(1976-),男,甘肃景泰人,商丘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动物科学教育、动物遗传育种与功能基因研究.

Q95

A

1672-3600(2015)12-0129-04

猜你喜欢
动物科学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