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得而成其位

2015-04-13 19:39
月读 2015年3期
关键词:贤人易经乾坤

天尊地卑①,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②,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③。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④,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⑤,坤作成物。乾以易知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周易·系

辞上》)

注释:

① “天尊”并不是说它尊贵,“地卑”也不是说它低贱。天在上所以说“尊”,地在下所以说“卑”。这是要君子居于高位则能效法天,居于下位则能效法地。

② 此句指人或物按其性质分门别类各自聚集。方,种、类。

③ 见:通“现”,显现,出现。

④ 八卦:指乾、坤、震、巽(xùn)、坎、离、艮(gèn)、兑八个卦象。

⑤ 知:这里用作“为”,成为,构成。 大始:原始,初始。

⑥ 知:通“智”,智慧。

大意:

天在上,地在下,乾卦象征天,坤卦象征地,这样,乾坤的位置就确定了。天地间万事万物卑下和高贵上下相列,这样,贵贱也就有了各自的位置。天地之间一动一静都遵循一定的规律,阳刚与阴柔也因此得以分辨清楚。天下的事物各以其类别而聚集,各种动物、生灵也以其不同的群体而区分,吉与凶就在事物的同异中产生。它们在天空中形成天体与日月星辰之象,在大地上形成山川、动植物等景象,事物的变化就是通过它们得以显现。所以,阳刚与阴柔互相碰撞产生了八卦,八卦又相互激荡,用雷霆来鼓动万物,用风雨来润泽万物,日月往来运行之间,形成了寒暑的交替。对于人类而言,乾道象征着男性,坤道象征着女性。乾道主宰万物的创始,坤道承载万物的成长。乾道以其平易而充满智慧,坤道以其简易而大有作为;事物平易就容易被理解,事物简易就容易被遵循;容易理解就使人亲近,容易遵循就会取得功效;使人亲近则可以保持长久,取得功效则可以发扬光大;持久是贤人的美德,光大是贤人的功业。若能明白乾坤的平易与简约,就会通晓天下的道理。通晓了天下的道理,就能参合天地之宜,在天地间找到合适的位置立足。

【解读】

《周易》是我国一部古老的文化典籍,自古就有“伏羲画卦,文王演易,孔门作传”之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著作,它不仅仅是一部占卜之书,更浓缩着古代先民的智慧,蕴含着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变化规律和发展道理,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现在的《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包含自“乾”至“未济”的六十四卦。每卦有卦画、卦辞、爻辞:卦画以阳爻“—”和阴爻“- -”为基本符号,先组成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再两两相重,形成六十四卦;每卦有一条卦辞,用来解释整卦的意义;每卦由六爻组成,每爻有一条爻辞,用来解释一爻的意义。至于《易传》,共有十篇,称为“十翼”,都是解释《易经》的篇章,相传为孔子所作,包括《彖传》两篇、《象传》两篇、《系辞》两篇、《文言传》《序卦传》《说卦传》《杂卦传》。

这段文字选自《易传》中的《系辞》,文章通过对天高地低,上下相分,有动有静,有刚有柔,乾坤运行,阴阳相推,万物以类相聚,百姓以群相分的描述,阐明了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且存在一个“理”,这个“理”就是事物本身的规律。一个人只有“理得”,即通晓和掌握规律,并有意识地适应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才能取得伟大的功业,建立持久的德行。西汉名臣公孙弘所说的“此道素行”也在于“天下之急者”的“理得”,因为“理得”才能“罚当罪”“赏当贤”,进而“民不犯”“天下治”。(高希)

猜你喜欢
贤人易经乾坤
截贤驿
我所认识的《易经》
碗莲
努力打造班级文化,塑造现代小贤人
易经哲学思想系统论及其网络性新探
爱妈妈的小灰兔
易经就在我们身边
山路乾坤
漫画与幽默
占卜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