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说起

2015-04-13 19:45张一清富丽陈菲
月读 2015年3期
关键词:阿拉伯数字空位用法

张一清++富丽++陈菲

“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这些表示自然数的汉字,细心的你或许已经发现,在这个序列中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成

员:“零”。

“零”是最小的自然数。我们常说,“一切从零开始”。然而我们祖先对数的认识却绝非是从“零”开始的。实际上,相比于其他数字,“零”的出现已经是很晚时候的事了。美国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在《数的趣谈》一书中曾经说过:从第一个数字符号开始计数到想出一个表示“无”的符号,竟占用了人类大约五千年的时间。

“零”这个字本身产生得并不很晚。“零”字很早就有,但不是表示数字,而是有其他含义。“零”的字形从“雨”,因此不难看出,它的意思一定跟“雨”有关。《说文解字》曰:零,馀雨也。是说“零”本来用作动词,表示雨落下的意思。《诗经·桧风·东山》“零雨其濛”形容细雨的景象,其中“零雨”就是天上下着细雨的意思。“零”后来泛指雨、霜、露等落下乃至草木枯萎凋谢。例如《楚辞·远游》“悼芳草之先零”;《儒林外史》“蒲柳之姿,望秋先零”,“零”在其中表示的都是草木的凋落。在这个意思上,产生了后来的“零落”“凋零”等词。“落下”的意思也可以进一步扩展,形容泪水向下流淌的样子。《诗经·小雅·小明》:念彼共人,涕零如雨。描写的是因思念而泪如雨下的状态。我们现在仍说“感激涕零”,用的也是这个

意思。

“零”用来表示跟“数”有关的含义,既可以指零头,比如说人的年龄“八十有零、三十挂零”;也可以表示数的空位,例如:“一百零一、三千零二十。”如果说表示零头的用法跟它本来的意义还存在丝丝缕缕的联系的话,表示空位的用法从源流上却很难找到联系,显然是因为读音的关系借用来的。那么,“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用的呢?

据考,“零”表示数的零头,最早出现在宋代的文献中。例如:北宋包拯的奏议《择官再举范祥》“勘会范祥新法……二年计增钱五十一万六千贯有零”;南宋周密《齐东野语》“中气与节气,但有半月隔。若要知仔细,两时零五刻”。这里的“零”都是指数的零头。“零头”有零碎、不成整数的意思,现在使用的“零活、零钱、零食、零售、零用”等词都源出于此。

至于“零”的空位用法,据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考证,最早到明朝的数学著作中才见出现,并仅限于在书面上使用,直到清朝时才进入口语。在明以前,如果数字中有空位就跳过去往下说,比如“3060890”读成“三百六万八百九十”。明清以后,文献中“零”表示空位的用例越来越多。例如:明代《兵科钞出题本户部题为囊饷告罄目前难支等事》中“通共三百零三万余两矣”,“零”表示十万位上的空位;《西游记》第九十八回唐僧从西天取回“五千零四十八卷经”,“零”表示百位上的空位;《红楼梦》第一回中出现了女娲氏炼成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零”表示十位上的空位。

实际上,在“零”跟数字有关的用法出现以前,汉语中存在着另外一些相关的表示方法。早在商周时代就有用“又”“有”等表示整数和零数关系的用例。例如:殷墟卜辞中常有“十犬又五犬”;《论语·为政》中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里表示的都是“十五”的意思。后来又出现了用“丹”“单”“另”等表示空位或零头的用法。例如:《宣和遗事》“开一千丹八里汴河”;《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三国志平话》“展开看之,乃二百单五年事”;“两时另五刻”等。南宋蔡元定的《律吕新书》中,把118098用文字表示为十一万八千□九十八。这个“□”显然也是用来表示空位的,在古代读音与“围”相同。甚至有人认为后来的“○”就是写“□”时写快了,方框变成了圆圈。不过,“又”“有”“丹”“单”“另”

“□”的这些用法仅限于一时一地,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延续

下来。

“○”是从哪里来的

当表示数字0时,汉语里还有一个特殊的成员“○”。说它特殊,是因为它的形体明显跟其他汉字有别。我们常说汉字是方块字,是由横、竖、撇、点、折五种基本笔画构成的。而“○”无论是从整个字形上看,还是从构成笔画上看,都“非我族类”。然而它的确常常被夹在汉字当中使用,比如“二○八年、一○一房间”等。《现代汉语词典》等一些权威工具书,也把“○”收在líng这个读音之下,显然已经认同它作为汉字大家族一员的身份。因此,我们不妨把它视为一个特殊的

汉字。

“○”,公认是源于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0”。阿拉伯数字大约在13世纪传入我国。其中的“1、2、3、4、5、6、7、8、9”正好跟“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相对应,唯独“0”落了单。当然可以借用“零”来表示,但是它的笔画较多,明显跟其他数字不相匹配。更重要的是,汉语的数位表达法跟阿拉伯数字系列数位表达法之间存在差异,汉语中的“零”具有“零余、畸零”的意思,因此不管有多少个空位,只需要一个“零”即可;而采用阿拉伯数字表达数量时,有多少个空位就需要多少个“0”来填补,因此有了“一亿零一”与“100000001”的区别。所以,人们就将阿拉伯数字“0”加以改造,使之成为更容易被中国人接受的“○”。

从“0”到“○”,看似只有形状上的微妙变化,却体现了中国人对外来文化从理解到接受,进而改造、消融的博大胸怀和无穷智慧。鸭蛋形的“0”不符合我国古人“天圆地方”的理念,因此变成了正圆形的“○”。而汉语自古就有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套数字,也因为“○”的加入而变得“圆满”。纵观汉字发展史,像这样通过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融合而产生的汉字家族新成员还有很多。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新成员的加入,才使得我们的汉字大家族呈现出今天这样缤纷多彩的

面貌。

“零”和“○”的区别

“零”和“○”分别对应于汉字中的大小写数字,即“零”跟大写数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配套;“○”则跟小写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配套。在填写票据、账目等需要使用大写数字的场合,用“零”而不用“○”。在号码、年份等数字中,一般用“○”不用“零”,比如“三○二号、二○○○年”等。

“○”毕竟不是“地道”的汉字,它的用法比较单一,通常只在数目中使用,表示空位。而“零”无论意义还是用法都要丰富得多。前面曾经提到,在表示跟数字有关的意义时,它可以表示数的零头或者空位;还可以表示没有数量,或者数量极小,达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例如:“零风险、零距离、零增长”等;也可以表示某些量度的计算起点,例如:“零点、零时、零度、零起点”等。除此之外,“零”还能用作形容词,表示零碎、不成整数的,以及用作动词,表示“落下”等含义。因此,在“挂零、零风险、零点、化整为零、零售、凋零”等这样一些非数字组合中,只能用“零”,不能用“○”。

(选自《藏在身体里的汉字》,中华书局)

猜你喜欢
阿拉伯数字空位用法
“how many和how much”的用法知多少
Analysis of Pragmatic Conditions of Null Subject in Mandarin
基于DNA杂交链式反应和杂交空位的无标记荧光检测DNA研究
找影子
特殊用法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
捋顺绳子
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吗
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