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问吧

2015-04-13 19:50
月读 2015年3期
关键词:敬语秦穆公东道主

“赐教”和“请教”有什么不同?

你会正确使用敬称和敬语吗?

对他人表示尊敬时,我们经常用“您”这个字,比如“您好”“您当心”“您慢走”等等。这个“您”字就是敬称。中国自古就崇尚礼仪,敬称对方这一礼节在古代十分流行。

敬称,也叫尊称,就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针对不同对象,敬称的名目繁多。敬称往往表达一种敬重、颂扬的感情色彩。比如孔子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意思是仅次于圣人的人),王羲之被称为“书圣”,都是以“圣”来敬称那些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

在称呼对方亲属时,一般会使用令、尊、贤等敬重之词。“令”有善良美好的意思,使用时不受辈分、年龄限制,如称呼对方父母为令尊、令堂,称呼对方子女为令郎、令爱等。“尊”“贤”则在用法上有所区别。“尊”通常用于敬称对方的长辈,如称对方父亲为尊父;相对地,“贤”用来称呼平辈或晚辈,如贤弟、贤

侄等。

晚辈对长辈的尊称也有不少,比如在“老”字前加姓,用来称呼德高望重的老人,如称一代名相狄仁杰为“狄老”,称我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为“郭老”;或是直接称呼对方为老前辈、老先生、老人家。另外,对已故之人的尊称,则多用“先”字,如尊称已故的皇帝为先帝,已故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已故的母亲为先慈,已故的有才德之人为先贤,等等。

除了敬称对方,古时人们还经常使用敬语,比如对方送礼物给自己,常说“惠赠”;别人指教自己,则说“赐教”;对方询问自己,说“垂询”或“垂问”;希望别人指教,说“请教”;答谢客人来访,说“劳布”;别人的见解称“高见”,别人的生日称“华诞”,等等,这些用法一直沿用至今。

主人为何叫“东道主”?

“东道主”一词源于《左传》中“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

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九月的一天,晋国和秦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的军队驻扎在氾南,情况危急。郑国的国君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有人向他推荐老臣烛之武。烛之武临危受命,半夜从城墙用绳子将自己吊下去,偷偷去见秦穆公。烛之武对秦穆公说:“如今秦国和晋国联合起来攻打郑国,郑国必定灭亡。如果灭亡郑国有利于您,我怎么敢来打扰您呢?秦、郑两国之间隔着晋国,即使灭了郑国,在地理位置上也不便于统治,反倒是让晋国占了便宜。秦国在西,郑国在东,倘若您不攻打郑国,而将郑国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为出使东方的秦国使者沿途供给缺少的东西,这样也对秦国有利。现在,晋国想要把郑国作为东边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国土,如果不使秦国的土地有所亏损,晋国又从哪里得到想要的土地呢?消弱秦国有利于晋国,您好好考虑一下这件事。”秦穆公听了,认为烛之武说得十分有道理,于是和郑国结盟。郑国的危机

解除。

郑国在秦国的东面,所以烛之武在游说秦穆公的过程中,将郑国称为“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接待秦国出使东方的使节。后来人们便将招待迎接客人的主人称为“东道主”。

猜你喜欢
敬语秦穆公东道主
爱马说
何故要称“东道主”
韩国语中的敬语表达方式总结
浅谈韩语敬语的使用
关于日语敬语中“敬意敬语论”和“关系认识敬语论”相对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