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一带一路”:现代农业新机遇

2015-04-15 10:37娄向鹏
江西农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一带茶叶

◇文/娄向鹏

卷首语 “一带一路”:现代农业新机遇

◇文/娄向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提到,“一带一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这对于农业而言意味着什么?又将怎么实现农业合作共赢?

首先,“一带一路”将有效缓解国内农产品产能过剩、农业项目重复建设带来的矛盾,是中国发展现代农业、品牌农业的重大机遇。

近几年,我国农产品市场已经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以茶叶为例,有三分之一多的产品处于供过于求的滞销状态;与此同时,一些茶叶企业却还在盲目扩张发展茶叶种植。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带来的后果是:低品质、低价格、低品牌影响力的“三低”农产品大行其道,这必然不符合现代农业、品牌农业的发展要求。

“一带一路”国家与我国农业有很强的互补性,仅以东盟诸国为例,我国的苹果、梨、猕猴桃、红枣、石榴等温带水果,历史悠久的中国茶叶,都可以大量出口东盟。如此以来,农产品供过于求的局面将得到改善,也将释放更多的市场空间留给企业去发展品牌农业。可以说,“一带一路”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品牌农业提供了重大机遇。

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江西省也在积极引导和鼓励农业企业“走出去”。截至目前,江西共有19家企业在海外进行了农业开发,累计对外投资协议额达2.4亿美元,如江西青龙集团在澳大利亚投资的油橄榄种植项目、华美食品在马来西亚的水稻种植和米粉加工项目等。与此同时,江西省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邦集团、煌上煌集团也先后在俄罗斯、埃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美国等国家开展境外投资项目合作与洽谈。

其次,“一带一路”将促进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企业(尤其龙头企业)要随之进行产业调整和布局。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了沿线大部分国家的积极响应,并与部分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政策沟通”将引领构建多层次政府间政策交流机制和联动机制,为农业“走出去”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和舆论环境。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有很多国家的农产品生产比中国有比较优势。如老挝、柬埔寨、泰国的湄公河流域光、热、水、土资源非常丰富,特别适合水稻等农业种植,但是由于缺乏市场需求,水稻本来可以一年种三季,现在只种一季;而中国西南的云贵川地区地形并不适合种植水稻,但迫于发展还在勉强为之。“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引进这些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将是大势所趋,也有利于中国建立一个稳固的农产品保障体系。

我国一直强调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就是要根据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而改变农产品的生产结构。一旦中国从国外进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国内原有的同类农产品这些产能只能是要么停产、要么转型升级,比如升级做深加工产品。在进口农产品之余,中国一定要做强做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比如地标产品、区域特产,农业企业要在这些品类上多下功夫,抢得先机。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一带一路”下的产业合作,互利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一带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香喷喷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