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身体自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关系分析

2015-04-16 22:32王佳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

王佳权

〔摘要〕为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身体自尊状况并探讨身体自尊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身体自尊量表(BES)对158名初中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1.5%,主要表现为躯体化、人际敏感和敌对,且初中生的身体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因此,提高初中生的身体自尊水平有助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生;身体自尊;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5)03-0013-03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与积极的社会功能[1]。

自尊和身体自尊是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心理学概念。身体自尊是指“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评价”,它是自尊的一个具体方面[2]。国外研究证明,自尊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与焦虑、抑郁存在较高的负相关[3]。国内研究指出,自尊是心理健康的核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理健康水平[4,5]。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初中生158人,其中男生86人,女生72人;初一年级53人,初二年级55人,初三年级50人。研究对象的性别和年级结构都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测查过程共发放问卷165份,回收问卷165份,其中有效问卷158份。

(二)研究工具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6]

该量表用于测查心理健康状况,共90个项目,包括9个心理问题因子,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量表采用5级评分制,1~5分别表示“从无”“轻度”“中度”“较重”“严重”。被试根据自己最近一周以来的感受作答。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2.身体自尊量表(BES)[6]

用于测查身体自尊状况,量表的项目有男、女之分。考虑到我国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测查时删除了与性相关不便回答的条目。这样,反映男性身体自尊的指标为身体吸引力、体力和身体健康状况三个分量表,共30个项目;反映女性身体自尊的指标为性吸引力、对体重的担心和身体耐力三个分量表,共28个项目。量表采用5级评分制,其中1代表“非常满意”,5代表“非常不满意”。得分越高说明身体自尊水平越低。

(三)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本研究对初中生心理问题的筛选以SCL-90的9个问题因子中的任何一个的得分大于或等于被测查对象在该因子上得分的平均数两个标准差为标准。按照这个标准,本研究中,共有18名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1.5%,主要表现为躯体化、人际敏感和敌对(具体检出情况如表1所示)。

(二)初中生的身体自尊状况

在对初中生的身体自尊状况进行考查时,我们以反映身体自尊的任意一个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平均数两个标准差作为低自尊的标准,以得分低于平均数两个标准差作为高自尊的标准。被试在反映身体自尊的各因子上的得分情况及高自尊、低自尊的人数如表3、表4所示。

表3 初中女生身体自尊状况

因子 得分(M±S) 高自尊人数 低自尊人数

性 吸 引 力 2.50±0.56 1 2

对体重的担心 2.64±0.68 4 3

耐 力 2.58±0.72 1 3

表4 初中男生身体自尊状况

因 子 得分(M±S) 高自尊人数 低自尊人数

身体吸引力 2.52±0.47 2 2

体 力 2.68±0.74 3 2

身体健康状况 2.63±0.60 3 3

在被测查的初中女生中,高自尊和低自尊的人数分别为6人和7人,分别占被测查女生的8.3%和9.7%。在被测查的初中男生中,高自尊和低自尊的人数分别为8人和7人,分别占被测查男生的9.5%和8.3%。

(三)初中生身体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在本研究中,由于SCL-90量表的得分越低则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身体自尊量表的得分越低则身体自尊水平越高。所以,如果身体自尊与心理健康水平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则表明身体自尊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反之,若二者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则表明身体自尊水平越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1.初中女生身体自尊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经统计分析,性吸引力、对体重的担心、耐力这三个反映初中女生身体自尊的指标与SCL-90的9个问题因子的相关系数如表5所示。

表5 初中女生身体自尊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系数(r)

因子 性吸引力 对体重的担心 身体耐力

躯体化 0.374*** 0.268** 0.190*

强迫症状 0.398*** 0.356*** 0.294**

人际敏感 0.424*** 0.310** 0.306**

抑郁 0.420*** 0.328** 0.295**

焦虑 0.396*** 0.291** 0.212*

敌对 0.400*** 0.331** 0.250*

恐怖 0.399*** 0.174 0.148

偏执 0.368*** 0.218* 0.211*

精神病性 0.396*** 0.215* 0.244*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除对体重的担心、身体耐力这两个指标与反映心理健康水平的恐怖因子相关不显著外,反映女生身体自尊的性吸引力、对体重的担心、耐力三个指标与SCL-90量表的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初中女生对自己的身体越自信,其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相反,对自己的身体越自卑,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2.初中男生身体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经统计分析,身体吸引力、体力和身体健康状况这三个反映初中男生身体自尊的指标与SCL-90的9个问题因子的相关系数如表6所示。

表6 初中男生身体自尊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系数(r)

因子 身体吸引力 体力 身体健康状况

躯体化 0.324* 0.158 0.314*

强迫症状 0.398** 0.239 0.339*

人际敏感 0.328* 0.128 0.216

抑郁 0.318* 0.265* 0.378**

焦虑 0.330* 0.092 0.248

敌对 0.328* 0.188 0.299*

恐怖 0.310* 0.170 0.278*

偏执 0.242 0.238 0.302*

精神病性 0.169 0.173 0.250

表6显示,身体吸引力与反映心理健康水平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7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体力与抑郁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身体健康状况与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6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初中男生对自己的身体越自信,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反之,对自己的身体越自卑,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四、讨论与分析

(一)独立生活的不适与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影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本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1.5%,主要表现为躯体化、人际敏感和敌对。笔者以为,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刚刚从父母和小学老师的庇佑下走出来开始学着独立生活的初中生,由于对自己、他人和社会还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在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上缺乏必要的经验和方法,极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在同学之间产生敌对的情绪。

另一方面,初中生开始出现的生理变化也是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的生理特征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由于青春期性教育的缺位,绝大多数初中生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是不知所措的。此外,由于生理变化个体间的差异较大,于是这样的情形就不足为怪了:女生对自己稍显肥胖的身材斤斤计较,男生对自己略显矮小的身材耿耿于怀;女生因为自己脸上的“青春痘”而羞于见人,男生因为自己的体味异常而不敢与众人一起玩耍。生理上的不尽人意,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各种人际交往场合易出现心理问题。

(二)对身体的主观评价和认识影响初中生的身体自尊水平

一般认为,身体外形是身体自尊水平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身材较好者,应该比身材较差者对自己的身体更满意,身体自尊水平也较高。但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有的人身材适中,但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外形并不满意,自我感觉不好,身体自尊水平并不高,他们求助于锻炼、节食甚至整容整形等外在的途径,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来改变身体的外形,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相反,有的人身体肥胖,但他们并不在意,其中甚至不乏自我感觉良好者,这些人的身体自尊水平相对而言是较高的[7]。换句话说,初中生的身体自尊水平的高低主要与他们对自己身形的主观评价和认识有很大关联。因此,要引导广大初中生建立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悦纳自我,对自己的身体形成积极、正确、全面的评价。

(三)初中生身体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相互作用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初中生身体自尊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程度较高。

首先,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与社会生活的各类人群对身体条件的过分关注对其身体自尊与心理健康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初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和成熟的时期,加上社会生活中各类人群对身体条件的苛刻追求,使得初中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过分关注,容易产生理解的偏差,导致身体自尊水平不高,对自己的身体缺陷和不足耿耿于怀,久而久之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

问题。

其次,自尊是个体自我认知心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以及社会对自己的学识、地位、能力等认可的程度共同作用所形成的,也正是互有差异的自信、自尊和自我效能水平才最终使一个人的心理结构有别于其他人[8]。而身体自尊是自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表明,初中生的身体自尊与心理健康的诸多方面存在显著的相关,也就是说,较高的身体自尊水平将有助于个体更好地调控自己的行为和心境,减少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不良心理反应。

五、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初中生身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3.5%,主要表现为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

(2)初中生的身体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身体自尊水平越高则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身体自尊水平越低则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参考文献:

[1] 刘华山.心理健康概念与标准的再认识[J].心理科学,2001,24(4):481.

[2] 李京诚.身体锻炼心理某些领域的研究综述[J].北京体育师范学报,1999,(3):42-47.

[3] 张丽华.论自尊研究的历史发展趋势[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6(2):48-52.

[4] 林崇德等.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2(5):110-116.

[5] 钱铭怡,肖广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1998,21(6):553-555.

[6] 汪向东等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3.

[7] 何玲.青少年身体自尊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2.

[8] 答会明.大学生自信、自尊、自我效能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4):227-228.

(作者单位:浙江省建德市新世纪实验学校,杭州,311600)

编辑 / 王抒文 终校 / 于 洪

猜你喜欢
初中生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