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针法治疗脑卒中机制及应用

2015-04-16 02:02胡天俊,何扬子
吉林中医药 2015年1期
关键词:眼针脑卒中

特色针法治疗脑卒中机制及应用

胡天俊,何扬子*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 510630)

摘要:目的归纳总结特色针法治疗脑卒中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查阅了近10年关于特色针法治疗脑卒中的相关文献报道,并从理论基础、临床实践和机理研究三方面就项针、眼针、舌针等3种特色针法治疗脑卒中及其后遗症的研究总结。该法通过经络系统将项、眼及舌部与脏腑联系起来,针刺这些部位,既有“近治作用”以治咽喉、舌、眼的病症而治标,又有“远治作用”使五脏六腑之精气上荣于脑,以疏通脑部经络、行气活血而治本。结果特色针法治疗脑卒中的各项研究表明,通过选取项、眼及舌部穴位或功能区针刺,可增加患者脑血流量,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达到脑保护作用,明显改善脑卒中后遗症。结论项针、眼针、舌针等3种特色针法可改善脑卒中患者脑部血液循环,促进血管的再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脑卒中;特色针法;项针;眼针;舌针

DOI:10.13463/j.cnki.jlzyy.2015.01.023

中图分类号:R255.2;R246.8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3-5699(2015)01-0077-04

作者简介:胡天俊(1986-),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

收稿日期:(责任编辑:张瑞彬2014-08-06)

*通信作者:何扬子,电话-(020)38688119,电子信箱-thzy@jnu.edu.cn

The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of specific acupuncture therapy for stroke

HU Tianjun,HE Yangzi*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of specific acupuncture therapy for stroke.MethodsThe related literature reports on specific acupuncture therapies for stroke in recent 10 years were consulted.Specific acupuncture therapies such as nape needle,eye needle and latch needle for stoke and their sequelae were summarized in terms of basic theory research,clinical practice and mechanism.These methods ha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local and remote”,through the theory of “channels and collaterals” to build relationships between neck,eyes and tongue with internal organs.ResultsAll kinds of researches about specific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stroke within the last 10 years showed that these methods can increase the supply of brain blood,reduce the damage to brain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stroke sequel.ConclusionSpecific acupuncture therapies such as nape needle,eye needle and latch needle can improve the brain blood circulation of stroke patients,promote blood vessel regeneration and the recovery of nerve function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cerebral function.

Keywords:stroke;specific acupuncture;nape needle;eye needle;latch needle

脑卒中是我国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该病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也呈逐年增高趋势。针刺疗法一直是临床上治疗脑卒中(包括脑卒中后遗症,以下同)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除常规体针外,还逐渐形成了以项针、眼针、舌针为代表的诸多特色针刺疗法,且该类疗法在临床运用上越来越受到关注。笔者查阅了近10年关于特色针法治疗脑卒中的相关文献报道,并从理论基础、临床实践和机制研究3方面就项针、眼针、舌针等3种特色针法治疗脑卒中及其后遗症的研究总结如下。

1项针

1.1基础理论项针是选取颈项部腧穴针刺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颈项部是诸经与头脑联系的枢纽,如颈项部腧穴风府、哑门系督脉经穴,督脉“入脑,上巅”;廉泉属任脉,任脉与督脉相通而上脑。此外,六阳经皆交会于督脉之大椎,故皆直接或间接联系于脑。选取此类颈项部腧穴进行针刺可以开窍醒脑、调经通络,既有“近治作用”以治咽喉、舌的病症而治标,又有“远治作用”使五脏六腑之精气上荣于脑,以疏通脑部经络、行气活血而治本。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项部腧穴特定的神经、血管解剖特点决定了针刺项部腧穴不仅可以改善椎-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血液循环,而且可以通过针刺发起神经冲动到中枢神经使中枢神经发挥复杂的整合作用,从而使受损的神经反射弧重新建立起来,达到治疗目的。

1.2临床实践何扬子等[1]选取双侧风池、完骨等穴,配合常规针刺取穴治疗81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后认为项针组在临床疗效上明显优于常规体针组。高维滨等[2]选用风池、翳明、廉泉、外金津玉液等穴加药物治疗88例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并对其治疗后患者在吞咽、言语功能改善方面与单纯药物治疗组作分级比较,认为项针组疗效优于药物组。刘勇采[3]用电项针治疗脑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患者,并从临床疗效和电生理两方面论证,发现电项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44%。赵妍妍等[4]观察项针配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调型构音障碍患者的疗效发现,治疗后患者构音障碍改善程度总有效率为87.5%,优于单纯言语训练组。张玉莲等[5]选用项针风池、风府、颈3~6夹脊结合头针治疗脑卒中后共济失调患者比常规针刺组更为有效。

1.3机制研究随着项针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其作用机制探讨在近10年也有明显深入。何扬子等[6]选用风池、完骨配合常规针刺取穴治疗不同证型的脑梗死患者,通过观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实验室检查后,得出项针治疗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的结论。刘悦等[7]应用TCD检查观测到针刺玉枕、完骨等穴后脑卒中患者大脑前、中、后动脉的血流均有改善。楚佳梅等[8]也利用此法选电针风池、翳明等穴后认为针刺可能通过局部神经-血管反射进而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此二者均说明项针可以增加脑血流量,使脑细胞活动改善。杨续艳等[9-10]利用项针针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发现该法能够促进HIF-1α、HIF-1α mRNA及脑组织EPO的表达,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朴圣浩[11]、姜建玲[12]均采用电项针对脑出血大鼠模型针刺后发现电项针能明显抑制AQP-4的表达,对细胞毒性、血管源性脑水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訾传伦[13]、朱肖菊[14]等通过电项针疗法检测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后观察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进而表明电项针不仅可以有效减轻神经元的损伤程度,抑制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而且还可以达到促进血管的再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的目的。李宝栋等[15]在研究电项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及血液的5-HT的影响后发现:电项针早期干预能够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及血液中5-HT浓度,可能有益于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

2眼针

2.1基础理论眼针是指在眼眶周围针刺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特色针法。《内经》中提及“诸脉皆属于目”,说明眼为头面标结穴区之一。《灵枢·大惑论》载:“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睛。”可见目是五脏六腑精气之所注,是人体营卫、气血、精神、魂魄之所藏,与全身脏腑经脉气血有密切联系。故在眼球周围、眼眶边缘施针,可以达到疏通经络、化瘀止痛、安神定志、调节脏腑气血的作用。现代医学观点认为:眼睛的每个穴区都有丰富的感传神经,眼针刺激了这些神经,并将信号传入中枢,通过神经调节而起到治病的作用。有学者[16]研究发现左、右眼16个穴区皮下浅筋膜内均有丰富的躯体感觉神经和血管网(血管网上有内脏感觉神经末梢),而针刺这些穴区后刺激的冲动沿各自的感觉神经向脑(中枢)传递,这可能是眼针穴区与脏腑相关性的理论基础。

2.2临床实践眼针作为一种新兴特色疗法已然受到众多临床医师的青睐。夏绍高[17]运用眼针取双眼上下焦区治疗脑卒中100例并与常规体针对照组结果对比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7%,对照组有效率为86%。刘旭等[18]运用此法治疗40例脑卒中患者并观察患者瘫痪肢体功能的改善程度后发现其总有效率为92.5%。闫启明[19]、孙赫楠[20]等运用眼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并与常规体针组作比较后认为眼针治疗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患肢运动功能方面有明显优势。李志[21]在采用眼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后认为眼针双侧上焦区等能够明显改善该类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罗立欣等[22]选取眼区肝、肾等区针刺35例脑卒中后具有吞咽困难的患者,治疗后根据洼田氏饮水试验跟常规体针组作对比,得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的结论。在治疗脑卒中后复视方面,刘勇[23]认为眼针结合项针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眼肌麻痹症状,从而纠正复视情况。正因为眼针疗效明显,眼针作为一种特殊针法在临床上使用也倍受重视。

2.3机制研究近年来在对眼针作用机制研究方面有着显著进展。闫也等[24]采用SPECT方法,观察脑梗死患者眼针治疗前后局部脑血流和脑代谢情况,发现眼针取上、下焦区,肝区,肾区可改善脑梗死患者限局性缺血区的rCBF,增加局部脑血流量。王鹏琴等[25-26]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眼针治疗后发现,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水平明显降低。王恩龙等[27]选取眼穴肝区、肾区等直刺治疗脑缺血大鼠,发现眼针疗法可以降低脑缺血模型大鼠血中和缺血周围脑组织的白细胞介素-1β,进而抑制由脑缺血诱导的炎症反应,发挥脑保护的作用。王哲等[28]观察运用眼针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后认为该法能促进脑组织BDNF蛋白及mRNA表达,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3舌针

3.1基础理论舌针是指通过针刺舌体上特定穴位,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特色针法。《内经》中明确阐述了舌与脏腑、经络之关系。通过经络气血的传输,使舌体与全身的脏腑肢节联系成为一个整体,故脏腑肢节的病理变化能在舌体的一定区域反映出来。现代医学认为舌腺体的运动神经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直接支配。舌体上分布有舌下神经等神经末梢, 直接针刺舌体,通过刺激末梢神经,也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神经反射,通过皮层—丘脑—皮层的调节,使特异性传导系统和非特异性传导系统相互达到平衡,重建语言活动的神经环路,建立脑血侧支循环,促进了损害部位的血流量增加。

3.2临床实践李勇等[29]运用舌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发现经治后治疗组吞咽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常规体针组。张金茹[30]采用针刺舌下系带旁,不留针,然后用三棱针点刺金津、玉液放血的方法治疗3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以吞咽功能的改善评定疗效,发现其总有效率为93.3%。李滋平等[31]选取管氏舌针的心穴、脾穴、肾穴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结果证实舌针组疗效明显优于体针组。李群等[32]观察舌针治疗脑卒中偏瘫后发现舌针组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有效率80.0%,表明舌针能显著提高针灸治疗脑卒中的疗效。郭翠萍[33]以舌针为主,配合辨证及循经取穴的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常丽静等[34]认为应用舌针可促进损伤后脑循环和病灶周围功能重建,配合言语训练,从而改善言语功能。由于舌针独特的疗法及特殊的部位,以至于该法在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尤其是语言、吞咽功能障碍方面有着显著的优越性。

3.3机制研究李滋平等[35]认为舌针能明显提高病灶部位脑组织的血流灌注,激发脑神经细胞的功能活动,改善大脑功能。这可能依赖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通过皮层—丘脑—皮层的反馈调节,使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传导系统相互达到平衡,进而增加病灶区血流量而达到重建大脑活动的神经环路的目的。此外,黄康柏等[36]认为舌针治疗脑卒中在于通过局部刺激,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液循环、脑血流图和颅底动脉血流状况,改善损伤脑组织的血氧供应,促进病灶区域侧支循环,促进大脑功能恢复。孙雪然等[37-38]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观察舌针治疗前后脑疾病患者的脑功能和葡萄糖代谢率变化后发现经舌针治疗的患者脑部各区域脑血流量及葡萄糖代谢率明显增加,有利于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4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特色针法在治疗脑卒中及其后遗症方面疗效明显,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运用,实验研究其机制作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这不仅为特色针法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帮助。但笔者认为,特色针法体系仍然存在着些许不足,如穴区、腧穴定位无统一的规范标准;没有确定规范的治疗方案以及评价体系,阻碍了临床实践的普及;在其作用机理探索研究方面还不全面与不系统,缺乏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使研究结果缺乏可比性。所以,今后应加大学科内临床和科研工作的交流,尽早制定出准确的、规范的穴区、腧穴定位及取穴标准,逐步制定出统一的疗效评定体系,并结合多学科角度加大研究力度,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采用先进合理的科学实验技术、手段,从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临床试验与动物实验方面去研究、探索特色针法的本质和规律,致力于将特色针法研究标准化和规范化,使特色针法得到质的飞越,并能普及到更多的临床疾病治疗当中去,充分发挥其治疗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何扬子,曾纪伟,吴丽红,等.项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0,31(4):411-414.

[2]高维滨,刘勇,倪金霞,等.项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18-20.

[3]刘勇.电项针治疗脑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8):42-44.

[4]赵妍妍,白俊敏.项针配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调型构音障碍的疗效[J].中国康复,2013,28(1):38-40.

[5]张玉莲,王连顺,张静.头项针为主治疗脑卒中共济失调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3,22(8):7-8.

[6]何扬子,潘星星,王彤歌,等.项针治疗不同证型脑梗死的临床研究[C]//2010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广州: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2010.

[7]刘悦,凌方明,蔡高宁,等.头部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应差异[J].中国针灸,2004,24(8):562-564.

[8]楚佳梅,高维滨.项针对假性延髓麻痹病人TCD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8):4-6.

[9]杨续艳,郭淑颖,王锐,等.电项针疗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IF-1α及HIF-1αmRNA表达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3):33-35.

[10]杨续艳,王锐,郭淑颖,等.电项针疗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组织EPO表达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5):24-26.

[11]朴圣浩.电项针对脑出血大鼠脑水肿与细胞凋亡调控因素的影响[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

[12]姜建玲.电项针对脑缺血大鼠水通道蛋白4及脑水含量的影响[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

[13]訾传伦.电项针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

[14]朱肖菊,王晓杰.电项针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ICAM-1及ICAM-1mRNA表达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7):60-62.

[15]李宝栋,白晶,杨迎国,等.电项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及血液5-羟色胺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7):634-635.

[16]韦昭文,崔勇.眼针经穴解剖结构的立体显示方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2):259-260.

[17]夏绍高.眼针治疗脑卒中200例临床观察[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6(2):141-142.

[18]刘旭,张明波.眼针治疗脑卒中40例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8):68-69.

[19]闫启明,张立颖.眼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2,27(12):1674-1675.

[20]孙赫楠.眼针治疗脑卒中84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606.

[21]李志.眼针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12):2535-2537.

[22]罗立欣,于秀,白丽.眼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35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3):97-98.

[23]刘勇.眼针配合电项针治疗脑卒中后复视症2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6):20-21.

[24]闫也,赵用,李亚明,等.眼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SPECT-rCBF的临床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9,30(3):212.

[25]王鹏琴,王健,周鸿飞.眼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3):5-7.

[26]王鹏琴,李敬林,王健.眼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2):23-24,58.

[27]王恩龙,鞠庆波,黄春元,等.眼针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IL-1β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5):842-843.

[28]王哲,王德山,王莹,等.眼针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2):4368-4370.

[29]李勇,李滋平,符文彬.舌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8):7-8.

[30]张金茹.针刺治疗脑卒中假性球麻痹30例[J].北京中医,2004,23(1):41-42.

[31]李滋平,符文彬,荣莉.舌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45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3,23(9):11-12.

[32]李群,王祖红,叶建,等.舌针为主治疗脑卒中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11):72-74.

[33]郭翠萍.管氏舌针治疗脑卒中失语56例[J].中国针灸,2008,28(2):127-128.

[34]常丽静,宁丽娜,熊杰.舌针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临床应用体会[J].吉林中医药,2011,31(6):549-550.

[35]李滋平,李勇,符文彬.舌针治疗脑卒中失语症32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4,36(9):47-48.

[36]黄康柏,杨娟.舌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3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1,43(6):102-103.

[37]孙雪然,孙介光.舌针疗法(续2):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在舌针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针灸,2010,30(7):599-600.

[38]孙雪然,孙介光.舌针疗法(续3):功能磁共振在舌针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针灸,2010,30(9):781-782.

猜你喜欢
眼针脑卒中
近10年眼针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眼针运动疗法结合温针灸治疗寒湿腰痛的临床观察
酸枣仁汤加味联合眼针疗法治疗心肝血虚型失眠的临床观察
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机制探讨
眼针治疗脑卒中及其并发症研究进展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眼针疗法近20年临床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