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2015-04-16 07:25朱仰凤
建材与装饰 2015年52期
关键词:环境质量环境影响环境监测

朱仰凤

(江苏 南京 210000)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成为了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所以当下,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环境污染系数,同时也减少了制约环境发展的不利因素,使环境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与进步。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社会各项目建设与发展的前置手续,不仅需要对环境破坏提出治理对策,同时也要采取相关有效措施来预防环境影响。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两者协调发展,对于环境与经济的共同发展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 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研究

1.1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指的是对影响环境质量发展的因素的代表值进行测定,以此作为依据确定环境的污染程度和变化趋势。环境监测有着综合性、连续性以及追踪性等特点。

从环境监测的内容来看,其监测的对象主要是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以及污染组分。环境监测具有相对规范的流程,也就是接受监测任务,然后去现场进行调查与资料收集,根据资料设计监测计划并采集样品。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保存和运输至相关部门进行预处理、分析测试、处理数据以及综合评价等。可以说,环境监测覆盖的内容范围非常广泛,既有物理监测、化学监测,还有生物与生态监测。总的来说,环境监测需要准确、及时地对环境质量的现状以及变化趋势做出反映,从而为环境污染控制、环境规划设计、环境管理等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1.2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指的是对拟建项目在实施可能会造成的环境影响、环境破坏进行系统性的预测以及评估。所以,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在于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发展。

与环境监测一样,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也是根据相关的流程和规范来进行的。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环境不同,所以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过程具有灵活性。总之,环境影响评价对于环境保护而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对项目建设者的环境保护责任进行明确规定,同时对于环境影响也提出积极的措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科学化的管理依据。

2 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两者关系分析

2.1 环境监测属于环境评价的前提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作为有效的前提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也就说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基础。通常,依据环境质量的相关标准,配以合理的技术手段,对环境监测得来的数据进行科学性的分析,系统性的评价,以此来判断拟建项目的环境容量。除此之外,在环境监测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判断拟建项目在生产中导致的环境破坏以及环境影响是否符合环境承载容量。换而言之,环境影响评估需要对拟建项目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需要借助环境监测数据的应用分析,使评价更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1]。所以,环境影响评估用来判断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而环境监测为这一判断提供参考的依据。

2.2 环境监测贯穿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项目建设单位在委托环境质量监测单位对项目施工环境进行评价中,需要先对拟建地的环境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此判断拟建地环境的可行性。根据相关规定,在项目试运行一个季度后,需要验收项目,对影响环境的要素进行监督与评价,并且进行建设前、建设后的环境结果对比,如果项目完工后对环境的影响超出了预测的范围,那么需要继续对环境实施监测。换句话说,项目建设中关于环境影响的评价分为四个阶段,即评价初期、建设评价期、运行评价期以及建设后评价期[2],对这四个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都离不开环境监测数据的支撑。

2.3 环境监测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监督作用

在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体系中,其评价手段非常多,但是环境监测同样作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为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提供了有效的监督作用。尤其是环境监测的监督作用在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影响评价中产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对建成后的项目作出客观的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借助环境监测的一系列数据,也就是项目建成后的环境是好转还是恶化,都需要监测数据的证明。

3 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3.1 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当前的研究成果以及实践经验可以将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成以下三个方面:

(1)环境监测技术落后。相对于国外的环境监测技术,我国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仍然与很大的进步空间。虽然我国在不断地研发新的监测设备,但是监测技术人员的技术比较落后,对新型设备缺乏使用学习,所以在监测过程中造成了先进设备的闲置。

(2)工作人员责任感不强。对环境监测不仅仅是在城市地区进行监测,同时也会涉及到环境相对恶劣的地方,但是相关监测工作人员对于环境监测意识落后,所以常常敷衍了事,是监测数据缺乏真实性、科学性,对后期的环境影响评价也有负面的影响。

(3)环境监测不到位。由于监测人员缺乏娴熟的先进的监测技术以及强烈的责任心,所以监测过程往往能省则省,逐渐形成了“形式化”监测,使监测到的数据缺乏代表性,不利于评估工作的开展。

3.2 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建议

(1)改进监测技术。这一建议主要是针对工作人员而言,要对先进的监测技术进行学习与掌握,使自身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且要积极地将各项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测中,提高环境监测的效率。

(2)加强监测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为了保证环境监测的科学性,要不断地对监测人员进行职业考核,以此完善监测人员的责任心与职业道德。

(3)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由于以上各种因素导致环境监测的质量较低,所以要从相关的方面进行完善与改进。一方面是加大对于员工的技术考核以及工作中的监督,另一方面加大对于监测结果的审核。只有保证环境监测结果的质量,才能为环境影响评估提供有效的依据,所以在环境监测质量的控制中,可以通过专家参与、专家评审等方法来确保监测信息的准确有效[3]。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对环境保护也赋予了更多的要求与保障。因此,在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中,监测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并怀着认真的态度去开展监测工作,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化、真实性的评价,以此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

[1]綦丽莉.浅论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07(11):74~75.

[2]王丽静.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辩证关系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4,05(21):127.

[3]周文亮,邓宇波,冯蓬.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分析[J].科技资讯,2015,09(12):107.

猜你喜欢
环境质量环境影响环境监测
为了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河北省廊坊市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湘乡市:努力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维护群众权益,改善环境质量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