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周边战略的构建探讨

2015-04-16 11:13董鹏李卿宝
江苏建材 2015年2期
关键词:周边国家共同体利益

董鹏,李卿宝

(1.卡莱(梅州)橡胶制品有限公司计划部,广东 梅州514759;2.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871)

中国大周边战略的构建探讨

董鹏1,李卿宝2

(1.卡莱(梅州)橡胶制品有限公司计划部,广东 梅州514759;2.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871)

随着美国重返东南亚和中国周边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亟须构建一个积极稳妥的周边战略,以应对美国从周边发起的战略包围。在中国周边战略构建的过程中,中国要以发展与周边国家的良好关系、防止域外大国利用周边国家遏制中国、积极构建周边利益共同体为战略目标诉求,不断把中国的周边利益共同体由物质利益共同体上升为制度网络利益共同体,最终形成规范认同利益共同体,从而更加牢固地维护中国的周边利益。

中国;周边战略;分析框架;利益共同体

1 中国周边战略构建的背景

“周边”一词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在论述中国外交和安全战略研究的文献中[1]。1985年6月,邓小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根据对世界大势的这些分析,以及对我们周围环境的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迫近的看法[2]。”1987年,“周边环境”概念才首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从和平发展的角度重视国际环境并不始自80年代,但是80年代后期的一个创造性贡献是中国意识到“周边环境”也要和平[3]。具体来说,中国周边战略的构建有以下背景性因素:

1.1 崛起大国必须有配套的对外战略,特别是有一个正确的周边战略

中国的崛起是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有相应的发展战略保证,这种战略可以分为对内发展战略和对外合作战略两部分。在对内发展战略方面,党和政府针对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战略,例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等。这种对内发展战略是在系统地总结中国面临的各种内部矛盾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正确反映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对内发展战略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国内存在的矛盾,极大地发挥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并且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相比国内发展战略而言,我们的对外战略,特别是周边战略还不够系统和完善。长期以来我们在对外战略方面,比较重视与西方大国和重要国际组织的关系,而忽视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战略制定。虽然中国周边邻国基本上都是发展中国家,但是他们对中国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战略保障作用。如果和这些邻国的关系发展好了,那么中国的发展就有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周边环境,有利于周边合作的开展,同时也可以缓解中国在崛起过程中面临的大国压力和崛起困境,以良好的周边关系为基础,发展与美国、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4]。所以,制定正确、连贯的周边战略已经成为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紧迫问题,周边战略和对内发展战略共同构成了中国在崛起过程中的大战略,这两个方面不能偏废,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

1.2 中国周边地缘形势重要性的日益彰显,要求制定一个正确的周边战略

中国作为一个重要大国,其兴起造成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缘战略问题,任何阻止其出现的做法都会导致同中国发生激烈冲突[5]。冷战结束后,美国开始不断介入原先由苏联控制的地区,企图在世界各地确立美国的霸权,东亚地区就是美国的战略重点之一。美国希望通过不断巩固在东亚的存在,和东亚的盟友结成紧密的联盟,同时也希望给东亚的战略竞争对手以一定的遏制,从而达到渔利双收的效果[6]。为此,美国不仅没有根据新形势来调整始于冷战的同盟政策,反而寻找各种新因素来强化美日、美韩同盟关系[7]。

东亚地缘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从总体上看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朝鲜半岛的核危机增加了该地区的地缘战略重要性。在过去的10多年中,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一直通过各种手段来迫使朝鲜放弃核计划,但到现在为止都没有成功,朝鲜核问题也因此一直成为东北亚地区和国际社会的重要安全问题[8]。第二部分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地缘战略地位的影响不断增加。这个次区域的地缘战略地位影响之所以不断增加,是由于该次区域在1991年柬埔寨战争结束后一直发展得比较平稳,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就连一向封闭的缅甸也举行了全国大选,军方暂时退居幕后,国家政权开始出现政党政治的迹象。南中国海问题也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对地区关系形成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域外大国希望通过加强与本次区域的联系彰显自身的影响力,推广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和价值规范,同时也希望通过介入本地区的合作不断遏制中国的和平崛起,在中国的周边形成一个战略竞争集团。

1.3 大国对中国周边事务的不断介入,促使中国必须制定一个正确的周边战略

进入21世纪的亚洲地区,政治格局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特征是中国的快速崛起动摇了以美国为首的旧的国际秩序的根基,使世界的权力重心由西方向东方转移[9]。由于中国周边地缘战略重要性的不断彰显,域外大国希望介入到中国周边,利用周边遏制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周边环境的新变化给中国带来了严峻挑战,美国战略东移,重返亚洲,中国是美国绕不过去的对象。在中国的东北方向,美国通过不断介入朝核危机,来扩大自身在半岛的影响力,同时也对朝鲜和中国施加一定的压力。在中国的西南部,美国通过不断介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来显示其“重返”东南亚的战略意图。美国在南海问题上也表现出强烈的干预意图,甚至公开宣称“南海问题关系美国国家利益”,这就使得本已涉及多方的南海问题进一步国际化和复杂化[10]。2012年1月5日,美国政府公布了名为《保持美国在全球的领导:21世纪国防的优先事项》的新版美国国防战略评估指南,新战略指南突出强调了亚洲对于美国国家利益的重要性。此外,评估指南还就应对方略做了说明,即进一步巩固联盟战略,认为“这是亚太安全的一个基础”,同时发展并扩大与亚太新兴国家的伙伴关系,以便形成保障共同利益的集体能力[11]。

美国亚洲研究所将美国此次回归亚洲概括为五大原因:其一是亚洲经济强劲复苏;其二是中国崛起,亚洲格局改变;其三是亚洲地区组织得到发展;其四是亚洲存在诸多传统安全挑战;其五是非传统安全威胁[12]。美国之所以重视亚洲,特别是在东亚的存在,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东亚有可能会出现挑战美国霸权的国家,对这个问题的考虑,促使美国一直有丢失东亚之忧。除了美国不断介入中国周边地区合作外,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欧盟等国家和国际组织也纷纷介入到中国周边的合作中。它们有的是经济利益的考虑占主要地位,有的则是政治利益占主要地位,而政治利益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推广西方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遏制不断增长的中国政治影响力。所以面对域外大国对中国周边地区事务的介入,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更加灵活的周边战略,这样不仅能够团结大多数国家,而且能够不断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2 中国周边战略构建的目标诉求

中国周边战略构建的目标诉求是和中国的发展程度及世界格局的变化密不可分的: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由于西方大国的遏制和封锁,再加上中国的国力虚弱,我们的周边战略只能是 “一边倒”。中国与苏联关系破裂后,由于中国面临美国和苏联两个大国的双重威胁和挑战,我们的战略就适时地调整为“两个拳头打人”,坚决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的敌视。毛泽东在1974年正式提出“三个世界”的构想,美苏依旧处于权力中心,中国回到第三世界的道路上,此时的中苏关系已经不可逆转,中国开始在寻找国家强国地位时转向重视美国的认同[13]。所以根据中国自身的实力和地区及世界形势的变化构建中国周边战略的目标诉求,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个基点。具体来说,中国周边战略构建的目标诉求要达到以下几点:

2.1 在维护中国与周边国家良好关系的基础上,使双边关系向更深的层次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处理周边外交问题最为复杂和困难的国家之一。从国家利益的需求分析,其最基本与核心的利益是安全利益,而安全的获得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的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乃至国际地位的改善都需要一个和平的、友好的、稳定的周边环境。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时期,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在边界问题的划定上彼此存有不同意见,当双方的不同意见被放大、甚至在外部势力介入的情况下,这种不同的意见就有可能成为冲突的导火索。

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暂时让位于综合国力之间的竞争,国家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如何能够通过国际交往更好地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增加国民的收入。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了世界政治的主流,顺应国际形势的潮流,中国也逐渐改变了与周边相关国家的关系,倡导通过协商和谈判逐渐解决边界问题。同时中国还与周边国家积极签订各项合作协议和条约,成立地区性的国际组织。例如中国、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共同发起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不仅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而且对于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等“三股势力”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有力地维护了中国西部边疆的安全。同时中国与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湄公河国家成立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西南边疆的经济发展。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的推动下,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不但得到了很大的改进,而且彼此之间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合作禁毒等领域都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在中国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各方合作治理跨国界的问题,形成了次区域合作的典型,为中国西南边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合作活力。

2.2 在地缘战略上防止域外大国利用周边国家遏制中国,形成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

1897年弗里德里希·拉采尔发表的《地理政治学》一书提出了著名的“国家有机体说”,以后又发表了有关“生存空间说”的论文,为以后地缘政治学的发展确立了基本的研究框架和概念体系[14]。地缘政治学认为一国的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周边的安全环境,周边安全环境对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有很大的影响,也是国家对外政策制定必须首先考虑的重点。如果要对某国进行遏制,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在其周边组建一个势力集团,形成一个战略包围圈,这样能够有效分散对手的注意力,并且由于地缘位置的原因,使对手感觉威胁的压力迫在眉睫,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屈服或放弃自己的战略要求。

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西方国家又唱起了中国威胁论。2009年美国提出重返亚洲,开始将更多的战略目光投到东亚地区,外交和军事资源也源源不断地向中国周边地区投放。美国通过加大在中国周边的投入,利用多层关系机制,大力构建应对“强势中国”的网络。日本与东南亚的关系升温,尤其是“通过加强与越南、菲律宾的战略伙伴关系,日本在东盟获取了更大的战略纵深。这不仅能为日本提供在东南亚地区安全中扮演关键性角色的机会,而且能让地区内国家产生某种抵抗中国的自信[15]。”美国等西方国家之所以积极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其理论依据就是国际政治中的强权政治逻辑,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所有行为就是一个不断获取权力、显示权力、增加权力的过程,并且用西方国家的崛起历史来印证这个理论的正确。虽然中国威胁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不成立的,但是这种论调在中国周边的国家中却有一定的市场,给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造成了很消极的影响,为西方国家拉拢中国周边国家共同遏制中国提供了条件。

2.3 努力和周边国家建立各种合作机制,使中国和周边国家形成一个周边利益共同体

要想让中国与周边国家交往的成果稳固化、正常化,就必须建立各种合作机制,以合作机制的形式保证各方都能遵守相关问题领域达成的协议,同时利用合作机制这个平台汇聚各方的利益,最大程度上增进各方的共同利益,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16]。冷战结束后,有多种变化促使中国有必要采取培植共同利益的战略方针,这样做有助于化解或减少国际合作中的矛盾和障碍[17]。只要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共同利益不断加深,域外大国再想利用周边国家遏制中国就几乎不可能了,因为遏制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利益也有损坏,势必得到它们的反对。上海合作组织就是一个增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利益的典型例子。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前,域外大国在周边国家不时利用民族、宗教问题企图挑起中国西北边疆的内乱,而上合组织成立后,相关各方认为彼此之间在打击“三股势力”上有共同的利益,并且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在应对边疆非传统安全问题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遏制了域外大国企图干涉本地区内部事务的行为,维护了各方利益。

3 中国周边战略构建的路径

结合国际和国内的发展情势,我们认为中国的周边战略应该以建立周边利益共同体为目标,使周边国家和中国有更多的共同利益,从而不断深化对彼此的认识。所谓中国周边利益共同体,就是用各种利益纽带,如经济利益、安全利益、环境利益等,把中国和周边国家联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也要用各种基础设施,如公路网、铁路网、电信网、油气管道网等,把中国和周边国家联接成一个网状的结构,使彼此的利益相互交织,在此基础上积极建设各种制度、机制,为此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并进一步推进彼此的地区认同感,达到具有浓厚地区集体身份的利益共同体。我们所倡导构建的周边利益共同体战略是一个层次分明的体系,其中物质利益共同体是最基本的保障,但是仅有物质上的共同利益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把物质利益共同体继续往前推进,进一步实现制度网络利益共同体,并最终实现具有共同地区集体身份的利益共同体。

对于一个崛起的大国而言,除了更多地寻求与区域内其他力量的“重叠利益”之外,还要考虑利益的扩散,即把自身的利益与区域内的大多数国家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寻求它们之间的利益切合点,并与区域内国家一道成长、互利、共赢。下面具体阐述中国周边利益共同体战略的内涵:

(1)以物质利益为导向的周边利益共同体。这是中国周边利益共同体战略的第一个层次,也是一个最基本的层次。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们最基本的需要,就是生存的需要,涵盖了衣食住行等人类生活的基本方面。因此无论是在国内政治中还是在国际关系中,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物质需求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大都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发展国内经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的任务,因此都把大力发展国内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我们所倡导建立的以物质利益为导向的共同体,正好体现了各国发展的最基本需求,是符合人性的需要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以物质利益为导向的共同体实际上是指中国和周边国家加强合作,创造更多的共同物质利益,这一方面可以满足国内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国家之间的交流沟通,实现产业之间的互补,大大节省社会劳动的时间。例如,建设联通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公路交通网、电力通信网、油气运输网等,这样就能很好地把中国的利益和周边国家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也可以防止单纯外援出现的消极后果。

(2)以制度网络为导向的利益共同体。在物质利益共同体建设相对完善的时候,彼此要建立保障这种物质利益的各种制度网络,用制度的力量规范各方的行为,维护各方的利益,这是周边利益共同体建设的第二个层次。之所以要积极建立以制度网络为导向的利益共同体,就是因为物质利益的共同体具有不稳定性,各方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责任和收益分配不当的问题,共同利益具有非市场实现性,是通过公共产品的供给来实现的。为了能够使公共产品的提供和使用得到保障,就必须积极建立各种国际制度和机制,以制度网络的形式规范公共产品。这样,各方在共同利益方面取得的成果才能得到维持,因为相应的制度网络规范了各方的行为,制定了共同的决策程序,并能预期各行为体的选择,不仅维护了合作的成果,同时为后续的合作提供了平台。在建设制度网络共同体的过程中,各方要在平等协商的前提下进行,中国可以作为相关议题领域制度的倡导者,综合各方的利益后做出公平合理的政策倡议,然后在争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建立各种国际制度。以制度网络为导向的利益共同体是物质利益共同体的进一步发展,也是物质利益共同体不断加强的表现,有了相关制度的保障,彼此的认同感也就逐渐萌生了。

(3)以集体身份为导向的利益共同体。这个层次是周边利益共同体的最高目标,它不仅能把以制度网络为导向的共同体进一步向前推进,同时也更容易使彼此产生认同感,甚至形成一种集体身份。为了使合作能够真正出于彼此的意愿,就需要形成以认同为导向的利益共同体,这不仅包括对各种合作规范的认同,更重要的是彼此身份的认同,在这种认同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共同体才是长久的。关于身份的理解,国际关系建构主义理论给予了相当程度的关注,它认为国家是有身份的国际关系行为体,而身份是指“有意图行为体的属性,它可以产生动机和行为特征”[18]。从建构主义角度看,一个完全内化文化的标志是行为体与这个文化的认同并把这个文化以及一般化的他者作为对自我悟知的一部分,这种认同过程、这种作为一个群体或“群我”的一部分的意识,就是社会身份或集体身份。集体身份把自我和他者的关系引向其逻辑得出的结论,即认同(Identification)。认同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自我—他者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并在交界处产生完全的超越。认同通常是与具体问题有关的,完全的认同是很难产生的,但是,认同总是涉及扩展自我的边界使其包含他者。从有关认同的涵义我们得知,周边利益共同体最终就是实现彼此之间的认同。在这个集体身份的涵盖下,彼此的利益是相互交叉融合的,从而把相关的制度、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为最终的利益共同体建设铺平道路。

[1]钟飞腾.“周边”概念与中国的对外战略[J].外交评论,2011(4):118-13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322.

[3]张蕴岭.把握周边环境新变化的大局[J].国际经济评论,2012(1):9-18.

[4]王胜今.中国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的战略与对策[J].东北亚论坛,2004(5):3-7.

[5]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M].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71.

[6]郑永年.亚洲的安全困境与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建设[J].和平与发展,2011(5):1-6.

[7]陈向阳.对中国周边环境新变化的战略思考[J].今日中国论坛,2012(1):46-50.

[8]余建军.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行为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177.

[9]徐牧.大变局:中国模式的崛起与西方模式的衰落[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27.

[10]韩凝.试论南海问题的当前发展趋势及其应对策略[J].和平与发展,2011(5):55-62.

[11]陈积敏.奥巴马政府新军事战略评析[J].现代国际关系,2012(2):22-28.

[12]王帆.美国的东亚战略与对华战略[J].外交学院学报,2010(6):19-28.

[13]康欣.地位认知、权力结构与国际冲突[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2):99-120.

[14]刘雪莲.地缘政治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77.

[15]杨伯江.日本民主党对外战略方向评析[J].现代国际关系,2012(2):36-41.

[16]秦亚青.理性与国际合作: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70.

[17]阎学通.中国国家利益分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273.

[18]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M].秦亚青,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0:282.

with the United States to return to the expansion of the surrounding influence in southeast Asia and China,China urgently needs to build a positive safety strategy,to cope with the United States from a strategic encirclement around.Strategy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ll around China's rim,China needs to develop good relation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prevent the outside power use of neighboring countries to contain China, actively build the interests of the community as a strategic goal,constantly put China's peripheral community of interests by material interest community benefit community to rise to the system network,finally form a benefit community standard identification,thus more firmly safeguard China's peripheral interest.

china;around the strategy;analysis framework;the interests of the community

董鹏(1980-),男,硕士,主要研究国际外交战略与观察。

然)(

2015-1-7)

猜你喜欢
周边国家共同体利益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个人看法
我国高校收藏中国周边国家文献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将惠及周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