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构建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实效性的保障体系

2015-04-16 15:27张立新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干部作风作风实效性

张立新

(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吉林市 132000)

全面构建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实效性的保障体系

张立新

(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吉林市 132000)

落实从严治党责任,高校党委也责无旁贷。提高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实效性是高校党建工作落实从严治党责任的具体体现。本文试图从全面构建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实效性的保障体系的角度,来探索扭转和克服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长期存在的的低效性问题。

全面构建;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实效性;保障体系

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和各级地方党委,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去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在全面总结活动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基本经验之后,着重用了一大半的篇幅深刻阐述了从严治党这一重大命题。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无疑是从严治党这项伟大工程中不可疏忽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从严治党责任,高校党委也责无旁贷。作为高校党务工作者,理应在这一政治背景下,积极思考,大胆作为,把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基于这样的政治责任和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具体实际,本文对如何扭转和克服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长期存在的低效性问题,以期提高其实效性,做如下思考。

一、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低效性”的因由分析

笔者多年从事高校党建工作,深切感受到,从中央到基层党委,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可谓年年讲、月月抓,可是实际的工作效果相对于工作付出,却往往差强人意。习近平总书记曾反复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突出问题”,查找和反思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低效性”的原因无疑是提高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实效性”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1、从政治氛围看,多年来,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缺乏针对性、持久性和威慑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我们党也十分重视党建工作,例如从“三讲”活动的开展到“先进性”教育的落实等,可以说从全党的层面实施了一系列的建设举措;省市、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党委也都对基层单位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不断提出相应的规范要求。但是,从基层党委的落实情况来看,虽说绝大多数基层单位能够认认真真,不走过场,但是其效果却没能得到很好的强化和持续,以至于常常流于一阵风、止于几张纸(活动方案和总结)。

对照十八大以来中央组织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及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总任务来反观,以往的作风建设,其教育活动的开展多以一般性的学习教育和警示宣传为主,不仅缺乏对党员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思想作风问题、工作作风问题的有针对性的揭短晾丑,触及问题根本和灵魂深处,而且动真格的少,鲜有身边的典型人物和典型案例被查处,因而也就不足以形成强大的心理威慑,发挥出应用的教育作用。

2、从主体责任来看,多年来,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主体责任缺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从严治党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从严治党,必须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是不是各级党委、各部门党委(党组)都做到了聚精会神抓党建?是不是各级党委书记、各部门党委(党组)书记都成为了从严治党的书记?是不是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成员都履行了分管领域从严治党的责任?一些地方和部门还难以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干部和党务工作者,我们听到总书记这样的质问,内心是有一些惭愧和不安的。

在我国,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办学机制。多年来,各个高校的党委在具体的工作中发挥出了政治引领和保驾护航的作用,但是党务工作算不上一线工作、政治工作让位于业务工作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基层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没人愿意做的现象是非常普遍;党务工作者没地位、没权利、说话不硬气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特别是高校的纪检机构多是兼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经历发挥纪检作用,往往形同虚设的现象也是非常普遍的。这一系列的“非常普遍”现象的存在,客观地导致了高校党务工作的主体责任缺位,从而也必然会影响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实效性的不断夯实。

3、从保障机制来看,多年来,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缺乏刚性和持续性

从保障机制来看,多年来,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首先缺乏应有的刚性。比如制度保障机制,各项制度往往应有尽有,可是有些制度往往陈旧、不切实际,真正管用、适用的制度不能与时俱进的及时加以改进,有些制度虽好,却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如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往往因业务繁忙或思想认识不够而变得可有可无。

同时,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保障机制还往往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常常是上级抓什么就贯彻落实什么,时过境迁之后,好的做法往往不能保持下去。同时,各种保障机制如教育机制、制度机制、监督机制等,不能常态化协调发力,从而导致了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往往忽冷忽热、顾此失彼,不能形成一种常态。

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低效性”的原因很多,上述原因是普遍的、常见的、根本性的。

二、全面构建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实效性的保障体系

毋庸置疑,在当今时代,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提高和保障这一工程的实效性,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结合基层党务工作的具体实践,笔者认为,全面构建保障体系,并使之良性运转,对提高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实效性会大有裨益。

1、政治生态保障

所谓政治生态保障,就是作风建设的政治背景。有了强大的政治背景做支撑,高校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才能更好的乘势而为。

从2012年底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到去年年初正式启动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今年在全党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建工作的高度重视,彰显出了我们党对自身建设的“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政治气魄。这些掷地有声、立竿见影的政治举措,为高校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撑。因此,两年多来,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也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成效,提振了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工作信心和工作干劲。

2、主体责任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从严治党,必须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在高校,学校党委是党建工作的主体,理应担当起主体责任。

担当起党委的主体责任,作为基层党委,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这一问题给出了明确的阐述,他说:要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又有什么意义呢?

担当起党委的主体责任,作为基层党委,还要要突破一个思想误区,那就是重业务轻党务。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坚决防止“一手硬、一手软”。同时,是要在政治地位上、合理利益上,把党务工作者和一线教师一样对待,改变过去党务工作不算工作量、少算工作量的做法,甚至要更偏重一分,这样才能激发起他们的工作责任心,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保障党委的主体责任能落到实处。

3、文化教育保障

作风是思想的外在表现。作风建设的根本问题是思想建设,而思想建设的根本问题是“三观”问题。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以及各个高校的基层党委,对于党员领导干部的“三观”教育可谓是高度重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各种培训学习、警示教育司空见惯,保证了绝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能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履职尽责,洁身自好。但是,近些年来,发生在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中的违规、违纪事件也不少,这些问题的出现不能不让我们对教育保障机制,做一下深入的反思。

笔者认为,要提升教育保障机制的效能,首先要提升教育内容的文化含量。不能仅仅停留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上,停留在反腐倡廉的警示教育上。作为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多是有着较高文化底蕴的群体,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内容满足不了这一群体的精神需求,必须要提高教育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注重在思想信仰和精神层面给于关照和引领。例如:组织观看名家讲学,组织阅读优秀的哲学、文化书籍等。

要提升教育保障机制的效能,还要进一步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与传承。法国的哲学家帕斯卡尔曾说:“人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可见,人因为有思想才与动物区别开来,同样,人因为思想的不同也区别了人格的高尚与卑贱。人是精神动物,除了政治信仰,还少不了精神信仰。在精神层面,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诉求是实现人的成圣成贤,几千年来,形成了一整套博大精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如四书、《朱子治家格言》、《弟子规》、《了凡四训》等,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信仰的培植、道德素养的提升,乃至政治信仰的坚定都会大有裨益。

4、制度规范保障

制度规范保障是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方面最普遍、最常规的做法。从基层党务工作的实际来看,制度的健全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制度的执行到位、制度的改进完善却很难,需要党委发挥好主体责任,监督和保障制度的有效落实和与时俱进的加以修正。

5、监督机制保障

在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上,其监督机制包括党委组建的纪检委、学校工会、学校学术委员会等,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

提高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实效性,上述五大保障机制缺一不可,并且要协同发力、相得益彰。

[1]习近平.论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

[2]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周桂钿.中华传统文化十五堂课[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G64

B

1008-7508(2015)12-0004-03

课题名称: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实效性”研究(课题批号:省联1516)课题负责人:张立新,主要参加者:周宝玲,魏淑芳,高磊,毕翰书。

2015-07-19

张立新(1966-),女,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副教授,院办副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党建理论。

猜你喜欢
干部作风作风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三老四严”作风诞生记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加强煤矿企业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考
“抠”字眼,暴露干部作风成问题
论“四清”运动中党的干部作风建设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
学先进 转作风 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