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终身学习的微型学习资源生态设计研究

2015-04-16 15:27温蕴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学习者模块内容

温蕴

(丽水广播电视大学,浙江 丽水 323000)

面向终身学习的微型学习资源生态设计研究

温蕴

(丽水广播电视大学,浙江 丽水 323000)

微型学习是实现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优质的微型学习资源是进行微型学习的基础,也是终身学习中很重要的学习资源。本文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探讨微型学习资源设计,把微型学习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运用生态学原理来分析微型学习资源设计过程,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高效优质的微型学习资源,以满足学习者终身学习的学习需求。

终身教育;教育生态学;微型学习资源

一、前言

随着媒体环境的改变,基于网络学习的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的广泛深入,微型学习的研究成为教育技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奥地利学习研究专家林德纳将微型学习表述为一种指向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微型学习满足了终身学习的实用性、个性化,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是非正式学习最主要的形式。优质的微型学习资源是进行微型学习的基础,也是终身学习中很重要的学习资源。微型学习资源设计的主旨是以学习者为主体,以学习材料的精心选择为出发点,以微型化的内容在短时间内呈现为主要形式,实现学习者轻松愉悦,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教育生态学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和动态平衡等理念来研究教育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微型学习资源具有丰富性、可共享性、个性化、动态更新等特点,与生态学的基本理念存在着众多的共同点,因此本文从教育生态学视角探讨微型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把微型学习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微型学习资源是核心要素,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功能以及微型学习资源的特点,建设出优质的学习资源,从而推动微型学习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微型学习资源的教育生态学分析

1、微型学习资源的特点:

(1)学习内容模块化:微型学习要求学习内容是微小的学习模块,将知识点细化,适合于零碎时间学习,可以通过轻便的移动学习设备开展学习。学习模块具有自包含性和相对独立性,模块之间有松散的联系,且一直处于动态重组中。

(2)资源结构系统化:学习内容细化设计后分解成许多微型学习模块,但是这些模块并不是独立的、无序的,在形式松散的模块之间隐藏着关联,模块和模块之间通过选择、排序、综合、总结来建立联系,从而保持一致性和系统性,学习者在不断的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完成中促进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

(3)学习形式多样化:微型学习内容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形式呈现。微型学习内容即适合在小巧灵活的移动通讯上观看,也适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使用;即适合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在合适的时间地点来完成非正式学习,也适合为传统教学中的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支持服务。

(4)内容设计趣味化:设计学习资源时融入了趣味性,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和控制学习者的注意力,并不断给予激发学习投入的动力,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学习目标,让学习者在微型学习过程中有成就感,有快乐、愉悦的感觉。

微型学习资源的特点符合了终身学习的需要,是完成非正式学习主要的学习资源。研究表明,非正式学习达到个体在工作中学习需要的70%左右,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的隐性知识占到个体知识结构的80%。因此,充足的微型学习资源为学习者获取知识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服务。

2、生态学理论对于微型学习资源设计的启示:

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出发,微型学习资源的建设也是个生态系统。学习资源建设不再是简单的教和学关系,而是包含了各类个体、群体(教师、学习者)与多维生态因子的动态组合和互动以及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等。遵循生态学规律,将生态学引入微型学习资源建设中,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设计出有效的学习资源,构建适合终身学习的学习资源环境。

(1)优化组合各种环境要素,形成健康和谐的微型学习生态系统。

在微型学习系统中,学习者和助学者(包括教师、辅导员、专家)共同构成的团体叫做学习共同体,微型学习生态系统就是由学习共同体以及微型学习环境构成的能够自我调节的复合体。学习者和助学者在学习环境中进行信息传递、互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来达到生态平衡。微型生态系统要健康和谐发展,就要遵守整体性、生命性和共生互动和自我生长等原则,以此来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以及学习者的健康发展。因此微型学习生态系统应该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开放性、交互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等特点。

(2)把微型学习资源看成生命有机体,提高微型学习资源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能力。

在微型学习生态系统中可以把学习资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有组织、生长、进化、演变的过程,要维持其生命力,就需要通过开放的结构,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允许用户参与内容编辑,不断丰富内容、精炼结构,同时资源系统不断地更新,优胜劣汰,以维持系统的平衡,实现自身的持续动态进化发展。

(3)突出用户和资源的动态联系和相互作用,促进信息能量流动、改善生态平衡。

用户和资源是学习生态中的两大关键物种。在生态学中,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的有效互动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微型学习生态系统中的互动是指学习者和助学者、学习资源等要素相互作用和动态联系的过程。在微型学习资源建设过程中,要提供能满足学习者真正需要的学习资源,并且在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互动过程完成有效学习,同时促进生态系统中信息需求和供给的平衡,加快教学资源流动速度,使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循环流畅,实现学习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和学习者的健康发展。

三、微型学习资源的生态设计模式

根据微型学习资源生态分析,提出了终身学习平台的微型学习资源生态设计模式,融合教育生态学动态平衡、优胜劣汰、生命周期等原则,将其应用到学习资源的组织、成长、进化、演变各阶段中。

1、微型学习资源的组织阶段

终身学习有终身性、泛在性、实用性等特点,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已的学习资源。微型学习的学习内容在形式上是“小的信息单元、狭窄的主题、相对简单的问题及呈现”。所以微型学习资源的组织内容上要符合学习者的实际情况,时间上要符合碎片化时间的要求。在组织微型学习资源的过程中,首先要合理分割学习内容,即知识点的微型化处理,对知识模块进行细化设计,每一个模块的内容都能够独立承担单一、完整的内容,但是这些模块不是杂乱无章的,需要对学习内容中复杂认知任务和复杂认识结构的内容进行选择、分解与排序,各模块前后有一定的知识关联,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个连续的知识结构。在微型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还要能尽量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使学习者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微型学习资源的成长阶段

终身学习要求学习资源要不断地丰富,迅速的更新。随着Web2.0理念和技术的普及应用,采用聚合“草根”智慧的协同编辑方式实现微型学习资源的协同建设和更新,为建构协作性的、创造性的、交互性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在这种模式下,一方面学习者受惠于学习资源,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将其吸收、整合、内化,从而形成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学习体验,这对于微型学习资源生态系统来说是信息的输出。另一方面学习者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对知识进行整合创新,然后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成为学习资源的生产者,这是微型资源生态系统的信息输入。只有当生态系统的输入输出均衡,并保持稳定通畅状态,学习者和学习资源有效互动,学习资源才可以不断优化成长。

3、微型学习资源的进化阶段

学习资源进化是指在终身学习过程中,微型学习资源设计应该主动满足学习者的各种动态、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习资源进化要求不断完善和调整资源的内容和结构,促进信息资源的再生,维护生态系统良性发展。学习资源表现为两个方面的进化,资源内容的完善和资源结构的优化。内容是学习资源关键的要素,学习资源动态生成,学习者和助学者相互建构学习内容,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评判、实践、创新,分解冗余、垃圾信息,筛选过滤出健康、良性、优质的学习资源,实现群体智慧下学习内容的持续发展和进化更新,实现资源在生态系统中的健康流动。另外,结构决定功能,片段化的微型资源需要系统性,需要多种类型资源以一定的结构进行组合,然后形成有意义的关联。这种关联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前进的。结构的不断完善也将增强学习资源的功效,进而提高终身学习的有效性。

4、微型学习资源的演变阶段

通过生态学中的“优胜劣汰”原则,物质循环与再生利用是生态学的基本思想。经过进化阶段的微型学习资源在特定的环境下按特定的方式进行组合与呈现,并不是所有的学习资源都被废弃,可以被界定为可回收资源和废弃资源。其中废弃资源的状态标记为淘汰,此学习资源生命周期结束;可回收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在进入下一个循环周期前,需要进行补充完善,通过对学习资源的再加工,赋予学习资源新的活力,实现学习资源的持续发展和循环最优化。微型学习资源循环利用次数越多,它的利用效率就越高,能够创造的社会效益也就越好。

四、微学习资源的生态设计原则

1、明确定位,独立性和整体性结合的原则

设计良好的微型学习资源首先要明确定位学习者,分析学习者特征、能力和风格,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应的学习资源,并且不同的内容应考虑不同的设计策略,比如良构性知识,只要对知识点简单分割处理就可以,而非良构性知识,就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进行。微型学习资源的形式是零碎的、片段式的,但是生态系统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整体,所以要以整体性、系统化的观点来建设学习资源,每个片段之间呈现松耦合关系,通过各个片段学习后应能拼图为整体课程。微学习资源的系统性设计有利于实现整体性、连续性的微型学习。

2、满足个性化学习,专业化和多样化结合的原则

个性化对于终身学习非常重要,建立的学习资源生态网应该有利于学习者从多个渠道获取知识,筛选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生物的多样性是生态圈不断演化和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微型学习资源需要多样化,包括了版本的多样化和内容的多样化,以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必须系统化、规范化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所以专业化的微型学习资源系统是终身教育规范化的重要体现。专业化和多样化相结合的微型资源建设可以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有利于构建和谐发展的生态系统。

3、快乐体验,最适度和情境化结合的原则

终身学习者大部分是在生活和工作之余,体验随时随地的学习,因此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开放、快乐、愉悦的感觉,是很重要的原则。首先要遵循最适度原则,各种生态因子在生态环境中都有自己适应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在此范围内主体能很好发展,否则将反之,这就是最适度原则。在微型学习资源的建设中,要考虑到学习者的承受范围以及心理感受,资源设计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学习效果,资源设计应该体现有效性、适用性,满足学习者的适需使用和适量使用。然后在设计资源时还要讲究内容的情境化,当学习者将所学知识情境化时,学习效果是最好的。所以资源内容的选择以学习者的学习背景为基础,将学习和生活相结合,能够表现出实际情境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并且融合在学习活动中,营造一个灵活、实用、亲切的学习情境,激发快乐的学习体验。

4、克服花盆效应,开放性与互动性结合的原则

花盆效应又称为局部生态效应,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态环境,因为它的半封闭性以及人为创造出的适宜条件,所以不能脱离人的精心照料,经不起温度的变化,更经不起风吹雨打。为了避免产生生态环境的花盆效应,就要建立开放互动的学习资源系统,在学习资源系统中学习者可以与外界交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资源,他们即是学习资源的消费者,又是学习资源的生产者,从而形成一个开放共创、互动共生的学习资源环境。在这种开放互动的环境中,有利于学习者获得更广阔的空间和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更具创造性和协作性,从而顺利完成知识的社会建构。

5、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再加工和创新结合的原则

生态循环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往复,每一次循环产生的废物也可以通过再加工成为下一次循环的养料,通过该循环,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物理环境得到更新并变得越来越适合生物生存的需要。学习资源的回收应该遵循生态循环原则,在对学习资源回收利用的过程中,将不再适用的资源进行再加工和创新,进行灵活的分解和重构,赋予学习资源新的活力,实现学习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学习资源再循环的最优化。

五、结束语

终身学习的发展迫切要求能为学习者设计开发优质的学习资源,微型学习为实现终身学习提供了一种途径,合理有效的微型学习资源能够满足学习者终身学习的需要,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随身地获取自己感兴趣的、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和服务。用教育生态学视角来设计微型学习资源,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实现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交互、开放、共生的学习环境,使微型学习资源能发挥更大的价值,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

[1]Martin Lindner,Peter A.Bruck.Micromedia and Corporate Learning: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Micro-learning 2007 Conference[M].Innsbruck:Innsbruck University Press,2007.

[2]刘超.微型学习研究综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8).

[3]汪明.移动学习:成人教育的新途径[J].继续教育,2009,(2).

[4]朱琦.大学英语课程型学习的内容选择和活动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2,(8).

[5]朱学伟.基于碎片化应用的微型学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

[6]张豪锋.整合式微型学习探微[J].现代教育技术,2010,(7).

[7]梁乐明.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8]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9]吴军其.微课件的交互学习策略研究 [J].教学研究,2012,(5).

[10]解利.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生态化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2).

[11]余胜泉.构建和谐“信息生态”,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J].中国远程教育,2006,(5).

[12]祝智庭.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生态观[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5).

G434

B

1008-7508(2015)12-0006-03

本文为2013年度高等学校访问学者专业发展项目“终身学习平台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生态设计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FX2 013186;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集成通用型终身学习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3 YJA880095。

2015-10-25

温蕴(1974-)女,浙江丽水人,丽水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教学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学习者模块内容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主要内容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